121qhw 发表于 2018-6-22 13:22:24

鹤山坪(转发)

鹤山坪大寨是与重庆合川钓鱼城同时期的巴蜀人民抗击蒙军的重要城堡之一。

南宋后期,蒙军屡次举兵南下。1236年8月,成都失陷,蒙军接着分兵抄路,沿嘉陵江由北而南,进攻重庆等川东大片地区,重庆江津受到严重威胁。四川制置副使兼重庆知府彭大雅主持扩修重庆城,为抵抗蒙军和守城之计。重庆遂成为蒙军进攻的主要目标。重庆江津为重庆上游郊县,要攻重庆,须取重庆江津,以解后顾之忧和腹背受敌之困。所以,蒙军为攻重庆城,曾五次经战重庆江津。

第一次1255年8月,占据云南和陕蜀的蒙军在金沙江上“败宋军二万后夺船二百”,水陆并进,次年12月经战重庆江津后,围攻重庆城。次年正月,蒙军撤围,又经战重庆江津后退守云南。第二次1258年7月,蒙哥率军南征,成都的三支蒙军沿沱江南下,攻破叙州、泸州神臂城。蒙军截断南宋经过长江增援重庆之水路,从长重庆江北面经战重庆江津,直抵重庆。第三次是1275年秋,二万蒙军水陆东进,再次经战重庆江津,与从南充而下的另一支蒙军会合后围攻重庆。第四次1276年,南宋将领张珏等收复被蒙军占据的泸州神臂城,尽俘蒙军诸将及家属和养伤将士,这时围攻重庆的蒙军无心围城,急取道重庆江津回师泸州,沿途遭重庆江津军民拦截,直到次年春才抵达泸州。第五次是1278年,元西川行院万余大军经乐山、宜宾、泸州、重庆江津,且战且进,直抵重庆后屯驻佛图关。

不论蒙军是从江面还是从北面陆地经战重庆江津,都遭重庆江津军民阻击。蒙军来势凶猛,重庆江津军民屯驻鹤山坪大寨,分北、西两面居高临下,对长江中的蒙军进行阻击。兵强马壮、凶悍的蒙军意在攻取重庆城,对重庆江津只是借道,绝不恋战。

彭大雅力主筑城修寨抗击蒙军,他任上两年间,大筑重庆城,“并遣将甘闰初修钓鱼城”。成都被陷后,重庆“城犹无恙,真西蜀根本也”。为保卫重庆立下大功。彭大雅曾在重庆江津住过较长一段时间,他的进士之名也是此时在重庆江津获取。重庆江津是蒙军进攻重庆城必经的水路之一,在险隘之处修城筑寨抵御蒙军的重要性彭大雅最为清楚。

鹤山山脉四面陡壁、中为坪地,离重庆江津城近,战时城中人口牲畜全可移居鹤山坪。山坪的北坡和西坡下面正是长江,蒙军水师经过,坪上守军居高临下,凭据有利地势对蒙军实施阻击。鹤山坪东南陡坡下则是笋溪河,鹤山坪就是天然屏障,易守难攻。鹤山坪大寨还与长重庆江北岸的碑槽山溶洞群地下城堡形成对蒙抗击防御体系,南北相呼,水陆相应,形成犄角。

鹤山坪由南向北,自然倾斜。南部为上坪,大沟、石墙一带为中坪,聚宝、双石一带为下坪。三坪视野开阔,土地肥沃,有溪流等浇灌设施,特产丰富。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此所产大米为巴蜀之最,曾为朝廷贡米。坪上设有两个集市,山民按期赶场。在鹤山坪上,不用屯积粮草,就可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独立小王国。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重庆江津曾分设鼎山县,县治曾一度迁到鹤山坪马骢嘴(安定门)一带。

鹤山坪有寨门11道,全是修筑在地势险峻之处,是进出山坪的险关要塞,寨门一关,燕不飞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清同治初年,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为占据重庆、夺取成都,曾三次攻打重庆江津县城,意欲从重庆江津渡过长江。均在鹤山坪大寨遭到当地民团阻击,只好退回重庆綦江。

鹤山坪有11道寨门,依次为井寨门、安定门(又名马骢嘴)、天平门一门(钻山洞)、双扇门、城门洞一门、通眼门、马家岩门、太平门二门、黄桷门、一人巷门、城门洞二门。此外还有内城福龙门等。现在保存比较完好的有太平一门、安定门、福龙门。这些寨门以后又多次进行补修,从寨门附近和一些山崖上残留的城墙条石风化程度看,城墙和寨门最初的修筑时间不下于七八百年,这正是巴蜀抗蒙的重要时期。以后又经历多次战争,如元末明玉珍割据四川占据重庆江津,明末奢崇明叛乱占据重庆和进攻重庆江津,明末清初张献忠占据四川以及后来的石达开进攻重庆江津等,使城墙特别是各个寨门均受炮火创伤,可谓饱经沧桑。

(作者系重庆江津区文化委副主任、重庆江津区作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鹤山坪(转发)

江津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