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8-25 01:00: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
近日,一网友发帖“出租车拉走小黄车”的图片,并强烈批判了该行为,引发了网友们对小黄车和出租车之争的激烈讨论,下面,小编来带领大家复盘这场争辩
❶一派主要认为:
1.小黄车不合法
2.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使用小黄车的人群多是未成年,小孩,不遵守交通法规,四处乱窜
3.小黄车经常出现违规使用的情况,一车载多人
❷另一派主要认为:
1.小黄车合法,所以出租车没有权利拉走
2.小黄车方便了市民们的出行,低碳环保应该被提倡
3.传统出租车存在很多乱象,新型交通方式的出现是提升出租车公司管理规范的一种推力
–––所以,小黄车究竟合法吗?
其实答案很显然,共享电动车(Shared ev)是一种新的交通工具,通过扫码开锁,循环共享,这是新时代下共享经济的促成结果。共享电动自行车的投放需要遵照其当地的规定,地方政策允许,同时满足投放管理要求,上牌照、符合非机动车新国标参数就可以运行了。
共享电动车和共享单车一样,是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的新型产业,它是完全合法的。
–––那行车规范有所保障吗?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 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二)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也就是说,只有16周岁以上才能够使用小黄车,但很多人就要说了,这些到大不小的孩子,不懂交规,到处乱跑,安全隐患太大。
事实确实如此,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小黄车还没有兴起的年代,就有一大群青少年骑着鬼火摩托满大街钻来钻去,喇叭声震天,让人心烦意乱,还有一些根本不懂交通法规的人骑着电瓶车四处乱窜,国家对于这类不遵守交通法规的非机动车使用人群,在法律上确确实实头疼了很多年,对于电瓶车违法乱象,也实属是个难题
2019年,人大关于非机动车管理提出新规,要求考非机动车驾驶证,以规范这一乱象,可后面却是不了了之。
可这一问题的根本,与小黄车无关,共享电动车的平台上明令禁止不允许一车多人使用的行为,平台也在积极地打压这类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
不过要承认的是,小黄车的出现,增加了人们使用电瓶车的频率,所以,小黄车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尖锐地暴露在了人们的面前。
同时,出租车作为传统交通出行方式,其实存在着生存压力。
前几年的“滴滴潮”就给这一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滴滴作为网约车产业,拥有很大的优势,提前预约,打表计费,由平台保障,
但我们要思考的是,出租车为什么在新型交通方式出现的时候,就头大了呢,其实它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宰客问题,很多出租车不打表,多少直接张口喊(多长途)
二是拒客问题,出租车有交接班的环节,多是在中午和晚上,而很多出行的市民正是中午和晚上饭点的时候选择打车
三是载客问题,多人拼车其实会让一些赶时间的乘客错过重要的事情,比如上班来不及了,打个车,结果司机东上一个客西上一个客,绕来绕去,反而还迟到了,会影响乘客的出行体验。
而滴滴,共享电动车等新型交通方式,就很好地避免了这些问题。
另一方面,其实出租车也存在着部分优势,因为可以直接上车,可以不用预约,可以使用现金,网银多种支付方式,而且拼客也比滴滴一单一单地来要快。
但正是因为这种拼客的优势,导致了很多出租车司机在路上为了争抢这一分一秒,而给其他人产生不好的印象,而有的人,一边闯着红绿灯,一边说共享电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
出租车想要在交通行业继续生存下去,就要稳住自身的优势。同时要遵守法律法规,当然,建议出租车其实可以提升价格,(个人愚见,勿杠)提升到六七块起步,在江津的出租车会与共享电动车起冲突,主要是因为互为竞争关系,而在成都,杭州等城市,出租车完全和共享电动车是两个独立产业,互不干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众不同,而且出租车价格提升了,司机也不会为了争那一分一秒,而横冲直撞,而且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乘客也并非付不起更高的价格。用那一两块钱买自己的安全,这笔买卖,划算。
目前,我们没有其他办法,唯一可行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素质,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市民,人人约束自己,才能使城市更加美好。
新型产业可能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这是大势所趋,是城市更加发达的象征,也是市民得以便捷出行,绿色环保的保障,
我们要对新型产业存在包容的心,城市才能更好地发展,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政府鼓励民众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但法律是要倾听民众的意见,超越民众的偏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