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对联,重庆江津区的人们都会想到一个人--钟云舫
新春将至,家家户户都会买年货,贴春联。说到对联,重庆江津区的人们都会想到一个人--钟云舫; 钟云舫生活在灾难深重的晚清时代,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导致祖国山河破碎,人民痛苦不堪。钟云舫虽是人微言轻的穷秀才,但在思想上他是当时开眼看世界的进步知识分子;在文学创作上,他是一位出色的诗人,成就极高的对联大师,更是公认的长联圣手。 对联到了钟云舫手中,无论在篇幅上、内容上,还是在反映现实、表现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钟云舫最后的对联。 清宣统元年,钟云舫的长子钟德璋过世,钟云舫异常的悲伤,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钟云舫的打击太大了。到了清宣统三年初,他又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 宣统三年(1911年)正月底,年已过完,他的一个学生璧山县的钟长春来江津看望恩师钟云舫,学生座在病床前陪着先生。突然,钟先生斜撑着起身,对学生说:“长春呀,我出副对联你对对。出句为‘油干灯草尽’。” 钟长春想了想,对先生说:“我对‘风定浪涛平’行不?钟先生说:“不对。应该对‘风急浪涛高’啊!” 钟长春回答:“这对得太好了。”不过,这时的钟云舫却慢慢地放下语速,断断续续地说:“现在是国事日非,江河日下,大风大浪眼看就来到了,但我的身体也越来越糟糕,我恐怕是看不到这大风大浪了……” “先生,你会好起来的……”钟长春哭丧着脸,对先生说。此时的钟云舫又再次撑起身来说道:“我可能真的不行了。我的事我自己清楚。所以,这个对句‘风急浪涛高’不切合于我了,我改为‘饭熟米汤生’,这是最切合于我的。” 钟长春念道—— 油干灯草尽; 饭熟米汤生。 钟云舫重复念道:“对,对,对!‘油干灯草尽;饭熟米汤生’……” 此时的病床前,闪着幽幽的菜油灯,回想起自己坎坷的人生和贫病交加的晚境,钟云舫突然感到一股寒气从背心升起,他打了一个寒噤后,不由剧烈地咳嗽起来。学生钟长春连忙将一杯热茶递上。钟云舫接过后喝了一口,突然“卟”地一声,茶杯落在地上,钟云舫头一歪,倒在了床上。他停止了呼吸。一代楹联圣手,就这样含恨而去。 “先生,先生,先生……”钟长春哭喊。 外屋纺纱的夫人谢香赞听到里面的响声和哭喊后,立即进来,跪哭在钟云舫床前。 油干灯草尽,饭熟米汤生——这便是钟云舫留给后人世的最后一副绝对。这年的二月三日,钟云舫被安葬于油溪镇灯云坪。 八个月后,辛亥革命爆发。学习了,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