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依依 发表于 2021-4-9 17:11:15

江津大事记:1949年至1973年

      1949年      11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35师进入县城,江津宣告解放。
      是日解放军104团从江口(顺江)抢渡长江。
      11月29曰解放军103团从江津县城抢渡长江,将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击溃。
      是月中共江津县地下组织出面成立过渡性质的政府机构——江津县行政委员会,主任李培根,副主任谢石均、熊伯涛。
      12月上旬江津县支前委员会成立,主任熊伯涛。
      12月上旬国民党飞机空袭县城,投弹于江滨,重伤一人。
      12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第一团第一支队江津中队抵津,与江津地下党组织会师。
      12月15日中共江津县委、江津县人民政府成立。
      12月16日县接管委员会成立,至次年元月12日接管完毕,共接管旧政权单位539个,其中政务10个,公安15个,财经15个,文教499个。
      是月县举办青年干部训练班,为人民政权培养干部。
      1950年
      1月县人民政府发出布告,宣布解散国民党、青年党、民社党在江滓机构,并令其骨干分子登记,改过自新。
      是月对拥有粮食的地主、富农大户实行加征。
      2月1日匪首伍万成、萧天一纠集土匪千余人暴动,攻打朱沱乡公所,杀害征粮班干部8人,抢走公粮10万余公斤。
      2月19曰各区成立武工队,并清理登记公私枪支弹药,宣布禁止私人买卖,任何人不得隐藏枪支弹药。
      2月26日解放军和公安部队夜袭鹤山坪杨大华、李学初匪部,经激烈战斗,打死打伤土匪70余人,俘获500余人,消除其对江津县城的威胁。
      3月5曰匪首廖治谦、徐凯、高岚率领土匪干余人,围打油溪区人民政府,烧毁民房500余问,4月3日方解围。
      4月17日县委宣布成立剿匪委员会,下设战术、政工、财经、情报四组,各区亦成立剿匪委员会。
      5月4日中国新民主义主义青年团江津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6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江津县支行建立。
      6月25日成立江津县人民法院,院长曹逐非。
      6月28日县卫生委员会和县防疫委员会成立。
      是月县农民协会成立。
      9月7日县禁烟委员会成立,设江津、白沙两戒烟所,全县先后集中受戒瘾民16500余人。
      9月27日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召开(30日结束),确定开展征粮、减租、退押、清匪、反霸等五大工作。
      10月中共江津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
      11月20日中共江津县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23日结束)。贯彻上级党委的指示,部署清匪、反霸、减租、退押、镇压反革命等五项任务。
      是月减租退押、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运动在全县开展,至次年4月结束。城区正式取消保甲,改为段组建制,并将原属高牙乡的4个保划入。
      是年至年底,全县共消灭股匪24股,15511人,土匪基本肃清。
      1951年
      1月进行宗教社团登记,经登记的有江津中华天主教会、白沙天主教会、江津内地会、江津中华基督教会、江津县佛学社。
      4月1日江津县委、县人民政府迁至白沙镇。
      4月16日璧山专署迁江津。30日,经川东区党委批准,改名“川东人民行政公署江津专员公署”,启印办公。
      6月6日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9日结束),决定夏秋之际全县进行土地
    改革。
      6月20日,县妇联筹代会举行四次会议正式成立江津县妇女联合会。
      是月土地改革开始进行,全县分三期开展,至1952年底结束。
      7月县拥军优属委员会成立。
      10月30日举行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1月2日结束)。主要讨论处理土地改革遗留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民主建政等工作。
      1952年
      1月9日县第一届治安模范代表大会召开。
      1月20日“三反”(反列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运动开始,至5月中旬基本结束。
      2月中旬“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开展,4月底基本结束。
      是月县委在朱沱区涨谷乡建立全县第一个互助组——梁金华互助组。
      6月16日白沙镇发生特大火灾,共烧毁房屋1507间,死亡2人,重伤38人,损失共200余万元。
      6月30日县第五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7月2日结束)。中心议题是开展爱国增产运动和加强民主建政问题。
      7月1口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江沣县境内设车站8个。
      8月1日高牙乡信用社开业,为解放后江津县建立的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
      9月1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白沙支公司(即县公司)成立。
      11月24日江津县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成立。
      1953年
      7月江津县实行第一届基层选举。
      是月江津中学被定为省重点中学,在石子山修建新校舍。
      11月27日江津县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谭秉云召开庆功大会。
      11月28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拨款修建的江津专区民工筑路纪念堂落成。
      是月江津柑桔向苏联出口,首次进入国际市场。
      是月粮食实行统购统销。
      1954年
      2月江津县第一个生产合作社一一慈云乡刁石坝初级生产合作社诞生。
      3月26日江津县第六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23曰结束),商讨春耕生产、推销公债等工作。
      3月31日县工商业联合会正式成立。
      6月28日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7月1日结束)。报告县政府工作、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12月江津县自行设计的第一条跨江输电线路——自沙遛马岗至白沙火车站的6 6千伏输电线路通电。
      是月江津园艺试验场气候站移交县办,更名为江津气候站。
      是年首次架设市话电缆。
      1955年
      2月江津县人民检察院成立。
      3月23日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25日结束)。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政府改为县人民委员会。
      3月27日县政协召开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29日结束),县政协正式成立。
      春聂荣臻元帅回母校江津中学探望。
      1956年
      1月中共江津县委、县人民委员会从白沙镇迁回城关镇(今几江镇)。
      2月县图书馆建立。
      5月1口中共江津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6日结束),审议县委工作报告,选出第一届县委。
      来凤驿至江津县城公路、江津县城至蔡家公路连接通车,县搬运公司轮渡拖带二车驳,首次渡运汽车过江,沟通了长江南北两岸交通。
      6月县委主办的《江津农村》报出版。
      7月1日县卫生防疫站建立。
      8月16日石门大佛寺被列为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9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江津县支部成立。
      是月县人民广播站成立。
      12月24曰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27曰结束)。
      12月30日县委召开农业先进生产者会议,农业劳动模范469人出席会议。
      全县建成农业社2849个,其中高级社2833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4.9%。
      1957年
      1月25日慈云乡刁石坝农业生产合作社建成l 6千瓦小型水电站,
      4月县邮电局在白沙——李市架设全县第一对双线、四线担正规的农村电话路线。
      8月整风反右运动开始,由于扩大化,全县499 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全部平反)。
      12月24目县第二届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28日结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1958年
      3月9日县成立节制生育委员会,开展工作,后区镇成立分会,乡成立小组。
      4月江津县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
      5月17日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20日结束)。
      5月29 日中共江津县第一届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6月1日结束)。学习中共中央八届二次会议文件,审议县委《解放思想,鼓足干劲,为胜利完成1958年工农业生产计划而奋斗》的报告。
      6月第一条长途电话载波电路江津至重庆单线载波电路开通。
      7月20曰县自来水厂建成供水。
      8月江津专区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会在江津举行。
      是月县卫生工作试点组推广双坑式厕所和沼气厕所成绩显著,在全国卫生群英会上获得奖。
      月8日江津县第一个人民公社李市人民公社成立,至2 8日,全县94个乡镇建成71个人民公社。
      是月县科学技术协会成立。
      是月全县大办钢铁,至年底,全县投入主劳动力22万余人,建成铁厂5个,高炉6座,大平炉2616座,小高炉2735座,产铁11266吨,多系废品。森林遭到严重破坏。
      12月全县粮食大丰收,江津被评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获国务院奖。
      是年全年降雨量663.8毫米,为历史最低年。
      1959年
      1月13日和平公社栗子湾重品石厂临时工棚发生火灾,死40人,伤13人。
      是月省篮球运动会在江津举行。
      3月13日县档案馆建立。
      3月21日县委召开五级干部会议,到会9479人,历时10天,会议主要贯彻毛主席关于整顿人民公社的方针和省六级干部会议精神,讨论省委关于人民公社体制和若干具体政策问题的6个文件。
      3月26日太和公社白鹤大队发生森林火灾,毁林地26.68公顷。
      是月专署拨来一台罗马尼亚产的乌兹托—一4 5型拖拉机,此为江津县第一台拖拉机。
      6月30日全县暴雨成灾,死24人,冲跨水库5座,桥梁11座、房屋1157间,淹没农作物面积330.57公顷。
      10月9日县委召开第一届第六次全体会议(扩大),出席691人,历时17天,进行“反右倾”动员。后全县开展“反右顷斗争,有421被作为”严重右倾思想的人“受到错误的批判,245人被作为”右顷分子受到错误处理。
      12月27日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30日结束)。
      12月中共江滓县委党校建立。
      县糖果厂生产的油酥米花糖出口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
      1960年
      1月1日白沙沱长江大桥建成,川黔铁路小南海到五岔段通车。
      1月6日中共江津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9日结束)。审议和通过了县委工作报告。
      2月县防空指挥部成立,全县设防空哨、了望哨180个。
      3月3目县委召开五级班干部会议,贯彻省党代会《关于全党一条心、一股劲、一个样,为实现1960年大跃进而奋斗》的决议,到会5903人。
      3月16日江津县第一次修建的跨径3 0米大桥(当时属大桥)一紫云桥竣工通车。
      11月中共江津地委、江津专员公署迁往永川。
       1961年
      4月地方国营江津酒厂获准使用“几江牌”注册商标。
      6月28日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29日结束)。
      8月县糖果厂生产的油酥米花糖获准使用“玫瑰牌”注册标。
      8月29日仙鱼公社竹林大队公共食堂炊事员误将亚硝酸化肥当食盐使用,造成61人中毒,20人死亡的重大事故。
      是年冬,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体制。
      1962年
      4月9日聂荣臻元帅为母校江津中学题词:“听共产党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学生,准备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勉励学生。
      4月27日县委召开甄别工作会议,部署对整风整社和1959年以来历次运动中受刑事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甄别。
      是年全县柑桔产量达27735吨,为历史最高年,因估产不准,包装短缺,运力不足,腐烂4000余吨,成为全国重大的“烂果事件”。
      四牌坊小学被定为省重点小学。
      1963年
      5月17日江津专署发出《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通知》,决定将四面山2万公顷林区列为自然保护区,严禁猎捕水獭、长尾雉、金鸡等动物。
      是月在四川省第一届评酒会上,江津酒厂生产的“几江牌”桔柑酒被评为四川名酒,获金质奖章一枚。
      7月13日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第一次会议召开(17日结束)。
      9月琅山电力提灌站竣工,装机265千瓦。为江津县第一个国社合营三级电力排灌站。
      12月20日县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23日结束)。
      是年鹅蛋柑s26以锦橙名出口香港。
      县外贸站生产的盐脆花生(后改名天府花生)首次运销香港6.8吨。
      1964年
      1月中国农业银行江津县支行成立。
      4月18日三合公社四合大队社员烧山垦地,引起森林火灾,烧毁森林30公顷,树木14.6万株。
      4月28日城关、白沙两镇经动员,有知识青年和社会闲散劳动力310人申请上山下乡,重庆亦有729人到江津农村安家落户。
      10月农村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大队和生产队抽调总劳动力的15%组成常年改田改土专业队,是年改造田土4100公顷。
      是年全县农村分期分批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称“四清”),错误批判、处理了一些农村基层干部。
      1965年
      1月26日县委分批分点召开五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23条)。
      5月白沙烈士陵园建成,安葬1950年黑石山剿匪中牺牲的烈士37人。
      10月在桂林举行的全国补充预报学术会议上,江津县气象站被评为全国气象系统3个先进站之一。
      12月25日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29日结束)。
      是年在县城南郊建成烈士陵园,安葬1949年11月29日在江津夜渡长江中作战牺牲的烈士10余人。
      全年降雨量12672毫米,为历史最高年。
      1966年
      1月江津磷肥厂建成投产,年产钙镁磷肥4万吨。
      2月13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学习焦裕禄事迹,全县掀起学习焦裕禄热潮。
      3月1日车滩水力发电站建成投产,装机2×2500千瓦。
      是月国营长风机器厂建成投产。
      4月11日中共江津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13日结束),审议和通过了县委工作报告,选出新一届县委。
      6月22日凌晨一时,泸州气矿32111钻井队塘河l号气井,油管短节破裂,引起特大火灾。该队英勇搏斗,扑灭大火,保住了油井,张永庆、王平、罗华太、吴仲启,王祖明、邓木全等6人壮烈牺牲。后石油部将该队命名为“32111英雄钻井队”,井场被命名为英雄阵地,并在当地修建英雄事迹陈列室。
      6月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五·一六”通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逐步开展,各机关和中学贴出大字报6万余张。
      9月2日长江大水,县城通泰门水位198.72米,为解放后最大一次洪水。
      9月7日外地学生来江津串连,江津中学2 0多名学生写出“炮轰县委”大字报,接着“九·七革命造反先锋队、红色造反团总部”、“工人赤卫队”等群众组织纷纷建立。各中学先后派1800余人赴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11月,全县中小学“停课闹革命”,各地掀起“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到处抄家体罚,破坏文物古迹。
      12月25曰政【办江津县第六届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30日结束)。
      1967年
      1月11日中共江津县委、县人民委员会被“造反派”夺权,领导干部被揪斗,党政机关陷于瘫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津大事记:1949年至1973年

江津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