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江跳线,回溯千年时空,领略诗意新城
市郊铁路江跳线的开通,不仅方便了市民生活,更串联起了城市风景在滨江新城江跳线串联的这些风景,曾让明朝重臣江渊为之驻足停留、咏叹感怀,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江津前后八景诗,虽然现在多为遗址遗迹,难见其实但踪迹可寻其中,滨江新城就有“五景”
来吧,坐上小滨哥的“时空列车”去感受江渊笔下的滨江新城
栖清书院
各位乘客
列车已进入滨江新城核心区,通过车窗依稀能看到栖清书院遗址的古树参天
[·圣泉寺·]栖清书院即今圣泉寺江渊幼时曾在此处苦读诗书这里古树森森、清泉淙淙寺后石岩上遍布题刻有听琴洞、凌云岩、会仙台等景
[·江渊《栖清书院》·]
江渊《栖清书院》赞曰:春风崖畔草青青,苔藓模糊篆刻平。壮士已随龙虎逝,剑光犹傍斗牛横。三馀事业今安在?一代文章空有名。桂影婆娑明月夜,咿唔疑有读书声。栖清
书院
如今圣泉寺遗址尚存,滨江新城建成投用圣泉寺公园一期,正逐步推动圣泉寺遗址保护与公园二期建设,让“栖清书院”重现江公苦读时的书香弥漫。
前方即将到达本次列车的终点站圣泉寺站矗立在该站旁的高家坪山上有马骁山和石佛寺两处遗址遗迹
[·马骁山·]
马骁山形势峭拔,依江而立,周长三里,间呈坪地,传因骁骑将军马邈葬于此而得名。江渊曾写下《马骁春色》抒发情怀:丹崖碧嶂如排列,乾坤秀气钟奇绝。一夕东风送雨来,烧痕幻作青青色。有时挂笏当轩中,拖蓝染黛看无穷。只恐春光易衰歇,碧桃零落胭脂红。
[·石佛寺·]
石佛寺始建于北宋,后历经南宋、明、清历代的翻修和扩建,至清中期盛极一时,远近闻名。依山而建,气势恢宏,是江津区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佛教造像。江渊曾题诗《古寺晓钟》描述其古朴深厚之景:
瞿昙夜半吼长鲸,天风吹落云间声。几多逐利求名者,匆匆车马奔遥程。蔀屋谁知有贤士,寤起烧灯究经文。满朝却听长乐起,肥马貂裘艳青史。遗迹
石佛寺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滨江新城一直高度重视城市文化挖掘,将文化融入城市建设肌理:规划建设文峰塔公园,让“马骁春色”春满高坪;保护好石佛寺遗址,让“石佛钟声”有朝一日能再次敲响,让新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浸润着文化的符号……
浒溪烟雨
距圣泉寺站300米的浒溪公园,以江津后八景中的“浒溪烟雨”为主题借烟雨之势,还浒溪之景
[·浒溪烟雨·]
浒溪,是发源于缙云山的溪流,山高水近,烟波飘渺,孕育了滨江新城青山绿水,最终汇入长江水。江渊曾作《浒溪烟雨》一诗,盛赞“烟雨浒溪”之景:
人家比屋临溪渚,翠树层层霭烟雨。放舟拟作潇湘游,玄圃沧洲渺何许。推窗坐对心神娱,仿佛缃缣开画图。几迥误认辋川曲,落红飞絮春模糊。
[·莲花石·]
遇得江水枯水时期,从几江长江大桥往下望去便可有幸看见“川江七大枯水题刻”之一的莲花石石不常见,见则年丰
莲花石由36块大小礁石、38段题刻组成,全露面积可达800余平方米。由远望去,形如盛开在碧波之中的莲花而得名。常年没于江中,仅在江水特枯年份的早春时节露出水面,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文题刻。江渊《江心砥石》一诗云:江心砥石激奔湍,砥柱中流障百川。每视低昂觇水候,还将出没验丰年。根同海底千寻玉,形比峰头百丈莲。一自神功疏凿后,独留万古镇风烟。
滨江新城也将规划建设亲水的滨江公园,让市民可以近距离欣赏“江心砥石”上的枯水题刻。
穿梭千年 跨越时空,乘坐“时空列车”我们可以看到历史长河中滨江新城斑驳的记忆,愿缕缕诗意成为你心中最旖旎的风景
来源:江津滨江新城
赞 不错 赞赞赞 学习了 不错的风景。 浒溪公园好多树都干死了:L 好文章。 知道了,交通越来越 文化底蕴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