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红色预警继续!重庆启动市级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8月18日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这是今年入夏以来的第八个红色高温预警预计8月18日至20日,渝中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潼南区、合川区、大足区、铜梁区、璧山区、荣昌区、永川区、江津区、綦江区、万盛经开区、南川区、长寿区、垫江县、涪陵区、丰都县、忠县、梁平区、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奉节县、巫溪县、巫山县、武隆区、彭水县海拔600米以下地区及城口县、石柱县部分河谷地区日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黔江区、酉阳县、秀山县平坝河谷地区日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请以上各地注意防暑降温及预防火灾。
中央气象台连续7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过去24小时(17日5时-18日5时)
全国高温排行榜前10都在重庆
↓↓↓
重庆已启动市级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近日,来自重庆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的消息,针对此次干旱灾害过程,全市已启动市级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检查指导救灾工作。
据《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统计显示,截至8月16日15时,此次干旱灾害过程导致万州、涪陵、沙坪坝、北碚、渝北、巴南、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万盛、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城口、丰都、武隆、忠县、开州、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等33个区县(含万盛经开区)585个乡镇(街道)88.1297万人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30.0927万人,需政府救助人数达到30万人以上。
根据《重庆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渝府办发〔2022〕14号)规定,在前期对彭水县、涪陵区、武隆区启动市级Ⅳ级救灾应急响应的基础上,决定于8月16日16时启动市级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要求,各地要按照《重庆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和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安全住所、有医疗服务”,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重庆受高温天气影响
水电用量剧增
各地千方百计保供电保供水
保供电
近日,南岸区110千伏龙门浩电缆隧道内,重庆市南供电公司的运维人员正在进行巡视,保障用电安全。(摄于8月9日)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保饮水
8月15日,丰都县虎威镇立石村二组,党员干部给村民送水。通讯员 熊波 摄/视觉重庆
保灌溉
8月17日,黔江区马喇镇杉树村,村民在抽水浇灌稻田。特约摄影 杨敏/视觉重庆
保出行
8月17日,重庆北站K201次列车员正在验票。暑期以来,铁路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保障旅客顺利出行。通讯员 钟洁 摄/视觉重庆
重庆电力首次实现从南方电网、东北电网送电入渝
7月以来,重庆遭遇连晴高温。面对极端高温天气,全市用电负荷需求也迅速攀升,持续高位,给今年的电力迎峰度夏带来了严峻考验。8月17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看看全市保供电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四级职员帅红介绍,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尽最大努力向国家电网公司争取跨区跨省电力支援,千方百计增购外电,实现六大区域电网、15个省级电网及15条直流接续支援重庆,并首次从东北的辽宁、蒙东电网和南方电网送电入渝。
度夏期间,国网重庆电力1万余名一线运维人员坚守岗位,77个重要枢纽变电站全部恢复有人值守,每日出动6000余人实施特巡特护等运维措施,认真做好密集通道电力设施巡视保护,严防山火、外力破坏等情况,确保了重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减少旱灾损失 四方面确保秋粮生产
8月17日,记者从全市农业生产抗旱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为千方百计减少旱灾损失确保秋粮生产有序,全市农业部门将开展四方面工作。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当前,正值我市秋粮收获的关键期,7月以来的晴热高温已造成我市多数区县水稻、大豆、玉米、甘薯等粮食作物受灾严重,特别是对海拔400—800米区域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考验。
为此,在我市部署战高温抗干旱保生产措施基础上,全市农业部门将围绕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加强技术指导、落实抗旱措施、抓好晚秋生产等方面,开展农业生产自救。
在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方面,要保持同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的紧密合作,建立监测预警、技术指导、应急处置、用水调度一体化工作机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等。
在加强技术指导方面,目前已成立15个抗旱工作指导组,派出19个技术指导组,深入受灾较重区县开展田间蹲点指导,各区县农业农村部门也要把“战高温干旱、保秋粮丰收”作为当前首要任务,成立指导组,充实技术力量,下沉一线协调落实生产用水、抗旱技术措施等。
在落实抗旱措施方面,要紧盯水稻、玉米、红薯等作物,分类制定抗干旱、抗高温等技术措施。合理使用和调配现有水源,做好节水和分区分时供水以及提早制定灾后补救技术措施,及时抓好补改种,努力挽回旱灾损失。
在抓好晚秋生产方面,要树立“早秋粮损晚秋补”理念,大力发展晚秋生产,力争在常年基础上扩种50万亩秋马铃薯,因地制宜发展果园套种等模式扩大秋红苕、秋荞麦等晚秋种植,筑牢全年粮食及农业丰收最后一道防线。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微博
确实严重。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确实严重 赞起来赞起来赞起来赞起来赞起来 知道 知道 知道 很多山都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