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法院:留住珍稀“回头客”,共护中华秋沙鸭!
日前,数十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再次抵达江津区綦河段越冬,引得中央电视台、重庆新闻联播等媒体频频关注江津。近日,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深入落实“林长+法院院长”工作机制,与江津区林业局签订《中华秋沙鸭保护合作协议》,积极推动中华秋沙鸭保护工作。
【CCTV13新闻直播间】江津綦河段36只中华秋沙鸭过冬
“鸟中大熊猫”与江津的年度之约
中华秋沙鸭素有“水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之称,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位于江津区西湖镇境内的綦河系长江一级支流,水质优良、基础饵料丰富,为中华秋沙鸭活动、越冬、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目前该流域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最稳定的中华秋沙鸭集中越冬地之一。
《多方共建中华秋沙鸭保护行动网络和公布调查报告》显示,江津区自2012年12月首次在綦河西湖段发现中华秋沙鸭以来,每年约有30只中华秋沙鸭飞临该流域越冬,在重庆居首位。
合力共护中华秋沙鸭
江津区法院与江津区林业局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双方建立中华秋沙鸭保护协作机制,共同开展法治宣传等系列中华秋沙鸭保护活动,设置中华秋沙鸭保护宣传栏等,并积极探索共同推进其他中华秋沙鸭保护相关工作。
◁生态修复林▽人工鱼巢
据介绍,江津区法院与江津区林长办公室于2021年12月联合建立“林长+法院院长”工作机制。机制建立以来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双重作用,已合作了包括人工鱼巢、四面山生态修复林等多个生态修复项目。
珍禽栖不去,皆因鱼虾美
随着“十年禁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开展,长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不断变好的生态环境,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好的沃土,不仅鱼类资源显著恢复,也使珍稀水禽流连忘返。
今年冬天,除了“老朋友”秋沙鸭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白额雁等上千只珍稀鸟类也陆续来到江津聚集繁衍。
黑鹳
白额雁
黄嘴潜鸟
凤头麦鸡
苍鹭
赤麻鸭
这些新老朋友因水清沙白、鱼虾丰美而到来,不仅成为了江津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变好的“见证者”,也与江津人民一起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来源:江津法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