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城市管理局局长刘荣刚:绘就“最美”蓝图 展现美不胜收的大美江津
在建设新重庆过程中,各区县城市管理部门如何争先创优、赛马比拼,2023“拼”出重庆新颜值,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实实在在的新感受?2022“发现重庆之美”调查推选活动推出《“拼”出重庆新颜值》系列报道,邀请各区县城市管理局局长晒“最美”,拼“颜值”。在“拼”出重庆新颜值中,展现重庆城市管理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展示区县城市管理的最佳实践和典型案例,感受区县城市管理之美。▲江津区城市管理局局长刘荣刚 记者 刘力 摄
2022年,江津区城市管理局全力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在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构建城市景观环线、提升城乡环境面貌等方面成绩显著,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要继续绘就江津形象‘最美’蓝图,展现美不胜收的大美江津。”江津区城市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荣刚介绍,今年江津区将不断深化城市管理改革创新,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市民生活更有品质,让城市公共空间更有特色、更有品质、更有关怀。
找准“小切口”新改建城市绿地
超额完成“营造‘最美’,需要精雕细琢。”刘荣刚说,在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品位工作上,江津推出精品战略,实施努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补缺提质,通过“微改造”,在有限的空间里找准“小切口”。据了解,通过开展街头绿地提质、山城花境老城区景观节点微改造、坡坎崖绿化美化、老旧公园提质改造等工作,江津区城市管理局完成新改建城市绿地74.8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40万平方米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为城区赋能增色、提升市民幸福感的目标。
本届“发现重庆之美”活动中候选项目江津区特勤消防公园,就凭借“小切口”带来“大变化”。“那里曾是一片城市边角料荒地,地块高差有8米。”刘荣刚介绍,江津区城市管理局因地制宜打造“靓”点,通过绿地梳理、增设服务设施等方式,将该片区域作为口袋公园建设试点。通过绿地梳理、增设服务设施等方式,对周边闲置地块一起进行整体开发利用,打造出江津首个“一站式”消防科普宣传教育公园,成为了居民就近游园、休闲的好去处。
补齐停车“短板”
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000余个
去年8月,市郊铁路江跳线开通运营。在圣泉寺站、江津高铁站两座轨道车站外,同期投用的小微停车场,为市民出行换乘带来了巨大便利。在本届“发现重庆之美”活动中,江跳线圣泉寺站停车场也将作为代表,参与到最美小微停车场的角逐中。
“闲地巧用,科学管理,持续补齐城市停车‘短板’。”刘荣刚介绍,去年江津区持续整治道路、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充分利用零星闲置空地、结合公园绿地建设等,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小微停车场建设,进一步破解停车难题。2022年,全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000余个,新建小微停车场11个。除了修建停车场,江津区还对满足条件的城市道路进行合理利用,规范设置路内停车位、限时停车位,便于市民出行临时停车。同时,通过“江津交巡警”公众号与“易停江津”公众号整合停车信息资源,实现滨江大道智能停车位空闲查询功能,方便市民快速寻位停车。截至2022年底,全区停车位体量达19.9万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8万个,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约15.9万个,公共停车场泊位约1万个,路内停车泊位约3万个。
打造“半小时服务圈
”10座“劳动者港湾”去年建成投用
打造“劳动者港湾”,让城市更有温度。去年,江津区将“劳动者港湾”示范点建设列为当年重点民生实事,10座“劳动者港湾”建设任务全部保质保量完成。位于滨江新城市民广场的劳动者港湾,便是其中之一。这个面积约46平方米的温暖港湾,为周边40多位环卫、绿化工人提供了休憩的场所,同时也能服务于出租车司机、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者,为大家提供歇歇脚、喝喝水、热热饭的温馨空间以及贴心周到的惠民服务。
“港湾虽小,‘五脏’俱全。”在这个小小天地里,不仅摆放着沙发、电视、冰箱、空调等家具和电器,同时配备了急救箱、消毒液等日常用品,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教育、经济、文学等多种类别的书籍和杂志,实实在在贴近民生需求。“本届‘发现重庆之美’活动,它也将作为候选项目。”刘荣刚表示,目前江津区已累计完成劳动者港湾建设23座,在城市建成区基本达到一两公里就有一个劳动者港湾,实现了为户外劳动者打造“半小时服务圈”的目标。
设置“津管家”工作室
构建城市管理全民参与体系
“城市管理需要人人参与。”刘荣刚说,去年,江津区城市管理局创新工作方法,发动群众,积极监督,努力构建城市管理全民参与体系。为了让城市道路开挖在“阳光”下运行,去年9月初,江津区城市管理局邀请城市道路开挖附近的居民或商户成为城市道路挖掘施工项目的群众监督员,对所在辖区城市道路开挖情况进行监督。截至目前,江津区已有30余名道路挖掘施工群众监督员。
另外,为了让社区居民能够就近、就快反映城市综合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江津区城市管理局先后在鼎山街道长风社区、几江街道西关社区等社区设立了5个“津管家”工作室,作为“城市管理服务进社区”试点。“津管家”工作室以定期召开座谈会、现场办公、部门共商的形式,着力整治和解决社区居民反映的城市管理领域问题和关键小事,培育居民群众主动参与城市治理的意识,让每一个市民都参与到城市管理活动中,共商共议解决邻里问题,人人争做城市管家。
来源:上游新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