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卫健委机关退休第一党支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江津区卫健委机关退休第一党支部
深入医卫一线深入乡村调研联谊
交流建设社会主义新江津的共识
作者:袁先荣 刘培虹
2023年润二月,已是柑橘花开四月天。江津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机关退休第一党支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2023年3月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方案”的精神,组织支部在家的14名党员退休干部,深入医疗卫生第一线,深入乡村振兴第一线,与一线的党组织开展联谊,研讨医疗机构、乡村党建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江津的新征程中,赋能经济发展,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人民健康,社会和谐的新实践和新经验。为江津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同城先行,五地一城,高质量发展”增砖添瓦。
卫健委机关退休第一党支部,是一个有光荣传统,退而不休,特别能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基层党组织。他们中间年龄最大的93岁,最年轻的62岁。有的老同志退休前曾是区领导,有的老同志已经有50年光荣的党龄,有的老同志曾在部队和地方多次立功受奖。现在,他们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但心系党组织,心系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的健康与福祉。
有的老同志退休前长期做党务工作,退休后仍不辞劳苦,继续挑起退休支部的工作担子;有的老同志年已近7旬,依然以决咨委专家、人民调解专家的身份,积极参加区委区政府的重点研究课题和调解工作。
在这一轮调研活动中,卫健委的老同志们参观了发展中的白沙工业园区和新建的白沙长江大桥。重点考察调研了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和白沙恒和村,并与医院和恒和村党委开展了联谊活动,交流了在新形势下,聚力集智建设社会主义新江津的四大共识:
一是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健康至上的方针,牢记毛泽东主席关于“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健康”的教导;
二是区二院即是江津上半个区的医疗健康中心,更是全区的肿瘤防治中心,要不负重望,勇挑重担,创新发展,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努力创建三甲医院,努力创建江津区医养结合的示范中心。
三是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恒和柑橘产业要走新品种、高品质融入市场、融入高质量的消费品加工业之中,才能实现持续高效发展。
四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一条宝贵的经验。恒和村党委把党建的旗帜插在产业的前沿,插在基层治理的前哨,插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高地,带领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建设美丽家园,实现共同富裕是值得学习和推广的。
作者简介:刘培虹,中共江津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机关退休第一支部委员会书记;袁先荣,原中共江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江津区委督查专员;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农民日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社科联/江津决咨委等媒体和机构发表新闻/纪实等作品300余篇。牵头或参与完成重庆市和江津区重点课题10多个;在中华儿女、红岩春秋等杂志发表文学作品60多篇;《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被初探》被【中国改革开放文集】收录,《加快川渝区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对策》被重庆市社科联列入重点研究课题;《江津打造千亿商贸物流大区的研究》被【重庆市商贸委优秀论文集】收录;先后获人民日报好新闻奖、四川省党政机关好新闻一等奖、重庆和江津优秀新闻工作者等奖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