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他是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近日,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表彰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的决定》,授予马晓丽等10名同志“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授予常富东等380名同志“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其中,我区黄长秋同志被授予“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黄长秋同志被授予“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左二为黄长秋)
黄长秋,男,汉族,1988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具有高级农技师、中级食用菌园艺工、中级蔬菜园艺工专业技术职称。
作为一名党员,黄长秋积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他发挥榜样的作用,带领全村34户107人脱贫户增收致富,带动晚熟柑橘、优质粮油、小水果、花椒等产业做大做强。
▲2023年4月15日,黄长秋同“三农”主播联盟一起在果园直播销售晚熟柑橘
针对之前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服务群众水平不高等问题,黄长秋带动两委班子克服等、靠、要思想,切实增强发展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同时,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引进项目,发展集体经济,让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达1200万元。
黄长秋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一线,在做到榜样引领的基础上,通过修订完善李家村村规民约,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关心关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弱势群体等凝聚人心。
▲2023年5月7日,黄长秋在李家村柴林社同高速公路施工方商议“三改”路线规划
人心齐泰山移。在黄长秋的带领下,李家村承担了重庆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任务,依托村集体公司和合作社,探索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路;瞄准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潮,整合土地等资源围绕晚熟柑橘、民俗大院和乡村旅游发展,建起8个民俗大院和15户农家乐,每年吸引游客10万多人次。如今,李家村的生产蒸蒸日上,生活和谐幸福,村里产业多了、村民富了、房屋新了,致富路越走越宽敞,家家户户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023年4月6日,黄长秋在帮扶车间给脱贫户讲解食用菌种植技术
黄长秋同志自参加工作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一线,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关心关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弱势群体;承担重庆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任务,依托村集体公司和合作社,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2012年,成立丰土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从事食用菌种植农户增加收入1万元/户左右;带领村民发展晚熟柑橘、农村电商、小水果种植、优质粮油种植等产业,解决1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至8000元。
作为李家村最早的创业者,黄长秋的创业事迹,也激励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回乡创业。2017年,就职于江津一家银行的“90后”周恒宇辞职来到李家村,成立了李家村第一家水产企业——重庆海道农业公司。2022年,“90后”的陈显宇和于祥沛看中了李家村2000亩规模的红薯基地,成立了津小薯(重庆)科技公司。经长期发展,目前周恒宇的淡水基围虾养殖基地亩产已经超过1800斤,年产值突破800万元,带动当地100多位村民就业;陈显宇和于祥沛的红薯加工厂也带动了200余名红薯种植户亩均增收800多元。
除上述提及的返乡创业青年,近年来,在黄长秋的引领下,李家村陆续引回15名“80后”“90后”创业者,就在11月,村里还引回了远在浙江的村民返乡创业,创建了100余亩规模的香檬种植基地。目前该村返乡创业总人数达到22名,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500人。
黄长秋为乡村振兴奋斗在农村一线,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青春、播种梦想,在他的带领下,李家村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民俗大院建起来了,农家乐搞起来了,乡村旅游火起来了,乡亲们的荷包鼓起来了,他是带领乡亲增收致富的“领头雁”,更是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奖,是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表彰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积极贡献的青年典型的全国性奖项,被表彰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政治坚定、志在“三农”、群众认可、实绩突出,是奋斗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先进青年典型代表,他们在乡村发展第一线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在乡村治理最前沿甘于奉献、担当作为,在乡村建设新天地练就本领、热情服务,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是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榜样。
希望受表彰的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始终保持永久奋斗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立足本职岗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广大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学先进、当先进,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
(来源:江津青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