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三线建设之——重庆长风机器厂(国营236厂)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周边局势复杂,1962年我国与印度在边境地区爆发战争,1964年8月美国与越南海军在北部湾发生海战,苏联屯兵百万于中苏、中蒙边境,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争威胁,为此在1964年的经济会议中提出了三线建设,北部、西北、东南沿海为一线,中部为二线,西南十三个省、市、地区为三线。大量一线地区的战略工厂纷纷整体搬迁或部分搬迁到战略大后方的三线地区,三线地区现有的军工企业改扩建提高产能,1965年到1980年,一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在西南大地展开。三线时期,重庆被确定为常规武器生产基地,因为重庆地区从抗日战争开始,就拥有了雄厚的军工制造基础,抗战期间作为陪都的重庆,接收了很多内迁的兵工厂,到五十年代,重庆有十几家军工企业。三线建设时期,按照“老基地带新基地,老厂矿带新厂矿,老工人带新工人”的“三老带三新的‘建设方针,许多老厂也增建分厂,增加生产线,尽可能的提高产能,保障军工生产,做到从建厂到投产负责到底,长安机器厂(国营456厂)当时分别包建了青山机械厂(国营246厂)、长风机械厂(国营236厂)、长庆机械厂(国营216厂),长风机器厂当时主要负责生产机枪。1965年1月,国营长风机器厂在江津县东郊破土动工,总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它成为江津第一家建设的三线工厂,经过包建单位长安机器厂、各地援建单位不懈的日夜奋战,用了一年零2个月的时间厂区基建工程竣工,1966年3月,长风机器厂投产。当时主要生产56-1式7.62毫米轻机枪(班用机枪)。长风厂锻造厂房施工中(1965年)
236厂(1973年)
56式7.62毫米班用机枪是苏联RPD7.62毫米班用机枪的中国版本,1956年定型,1963年经改进设计定型56-1式,当初由云南西南仪器厂(代号国营356厂)负责研发和生产,三线时期一部分生产任务落到236厂。56-1式7.62毫米班用机枪全枪空重7.1公斤,使用7.62×39毫米枪弹,供弹具是100发弹鼓,装满弹战斗部全重9公斤,有效射击距离800-1000米,也可以对500以内的低空目标进行有效打击。56式班用机枪先后参加了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苏边境冲突、抗美援越、对越自卫反击战,在高原、严寒、雨林、沼泽各种复杂战场上都发挥其凶狠、可靠的性能。
八十年代,我国与美国和苏联关系得到缓解,三线工厂开始转为经济建设,长风机器厂本着以民养兵的经营理念开始尝试民品的开发和生产,1980年生产的“嫦娥”牌台式电风扇一经推出,就得到市场的好评,一度供不应求。1985年开始生产汽车配套产品,如汽车转向器、传动轴、脚踏板等,1987年增建了压缩机生产线,2001年长风机器厂改制为重庆长风机器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重庆长风机器公司下属的转向器分公司并入长安公司生产民品。八十年代也是长风厂最辉煌的时候,生产高峰的时候有职工3000多人,经过多年的发展经营,当时整个厂区配套设施完善,职工宿舍、家属楼、工人俱乐部、露天影院、托儿所、子弟学校、职工医院、技工学校等一应俱全,整个厂区如同一座小城。236厂大门
在民品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的长风厂在军品研发和生产中同样优秀,1979年开始对苏联PKMC7.62毫米机枪进行仿制研究,1980年定型,1983年开始批量生产,命名为80式7.62毫米多用途机枪,该枪全长1192毫米,总重12.6千克(枪身7.9千克、枪架4.7千克),射速750发/分,有效射程800-1000米,可以对空、对地射击,该枪主要用于出口。
重庆长风厂除了生产轻重机枪,在手枪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著名的92式手枪就是重庆长风机器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92式手枪的全称QSZ92式半自动手枪,有5.8毫米和9毫米两种口径,1994年开始研制,2000年左右开始批量生产。
CS/LP5是长风在92式9毫米手枪的基础上研制生产的,全枪长160毫米,枪管长90毫米,采用7发弹夹供弹,带空弹夹重0.64千克,使用9×1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有效射程50米,这款枪用于出口。
2009年因企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求,长风厂整体搬迁到重庆江津德感工业园,原厂区的建筑物如今大部分已经不存在,只留下灯光球场和一些老式宿舍楼还在那里默默向人们展示着历史,这里曾经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一辆辆载满长风厂产品的军车从这里奔赴前线,岁月改变了一切,但长风留给我们一段完整的三线历史。
来源:今日头条@高明野T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