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5284|回复: 0

[人文历史] 江津有块“圣旨碑” ——江津市仁沱镇龙门槽摩崖碑探幽

[复制链接]

1534

主题

1556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28
发表于 2021-4-14 11: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听说江津的龙门槽山脉崖壁上有一块神秘的“圣旨碑”,于是,前不久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龙门槽位于江津市仁沱镇境内,它是江津的“三大槽口”(龙门槽、华盖槽、碑槽)之一。海拔虽然只有近700余米,但树木葱笼,悬崖陡壁。槽道顺山脉而南北走向,宽约1公里,长约20公里。“圣旨碑”就在进山的入槽口处崖壁上。这里地势险要,四周崖高壁寡,只有一条狭隘的山口通入槽内,早年这里还有修城门……
    所谓的皇帝“圣旨碑”,实际上这就在山崖石壁上镌刻文字的“摩崖碑”。这里石壁很陡,如刀削一般笔直,工匠捎作加工就能在石壁上“摩崖成碑”。摩崖碑共有两块,两碑相挨,中间只隔一条花纹小线。每块碑高约2·5米,宽约1·5米。第一块摩崖碑顶端横排“圣旨”二字下除有一竖列碗口大的“旌表马佩坟之妻戴氏节孝”文字外无其它记载。第二块摩崖碑“圣旨”二字下不仅有“旌表马母李孺人节烈”的文字,而且还有一些难辨的小字。从文字中可见,修造摩崖碑是经过朝庭批准的,当地人群众所以叫它“皇帝圣旨碑”。
    摩崖碑和四周的石壁都生满了青苔,顶上的岩缝中长满了长长短短的的向下吊垂的野树杂草,碑脚的泥土烂石盖了很深。在“文革”中“红卫兵”用石灰将碑面涂抹过,所以碑上的文字依稀难辨。在朋友周成和二个村民的帮助下,我们花费了近一天的时间,用铁铲慢慢地将碑上的泥土和杂草清涮干净,再将碑脚厚厚的土石挖开,这些文字终可断句连篇。一个刚烈女子的形象就露出“碑”面——
    江津县龙门槽马云会、李氏夫妻家境贫寒,马常外出经商,34岁的李氏在家耕织。她生有三子。幼子尚三岁。母子四人相依为命,生活异常艰辛。同治元年(1862年)3月,长毛匪贼打到了龙门槽山脉下的登龙桥一带,李氏带着三个子和当地群众一起四处逃避,不想途中遇匪,12岁的长子马承清、10岁的次子马承龄被冲散,只3岁幼子马承嘉尚在李氏襁褓之中。李氏前后受敌,进退维谷……她想,与其被匪贼捉去苟且偷生,不如捐躯留住清白。于是,危急中将幼儿马承嘉轻放到登龙桥崖边,自己投河而死……贼退后,李氏叔父捞尸而葬……后马家三子成家立业,李氏以身殉节之壮举在当地广为传颂,朝庭下旨旌表,恩赐为李氏“建祠立坊以嘉其节烈”……这就是“皇帝圣旨碑”的来历。
    这是个有名有姓的真实故事,碑中所记的“登龙桥”就在龙门槽下口正对的小河处。现在龙门槽内马姓和李姓仍是大姓。虽事过142年,但现在当地的老年人中,一部分还能依稀地记起父辈讲述的这个悲壮的故事。
    笔者为此还专门查阅了民国9年(1920年)编纂的《江津县志》和1993年新编的《江津县志》,但均无此烈女和摩崖碑的记载,这实在是个遗憾。为何将摩崖碑建造在这关隘之处?碑文称李氏“识大义足为女宗”,一是这里与李氏殉节的地方登龙桥相对望,二是这是通向龙门槽的必经隘口,地势险要,每天樵夫走卒不断,“当道者以其事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