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5705|回复: 0

[旅游名胜] 江渊与江津圣泉寺

[复制链接]

1534

主题

1556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28
发表于 2021-4-20 16: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去年,重庆组织巴渝名人评选活动,江津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江渊被列为其中之一。作为江渊的故乡人,对一个距今500多年的乡人仍被人们所特别关注,感到尤为欣喜和自豪。江渊为何被列为巴渝名人,人们对他为何还念念不忘?探访江津的两处江渊遗迹——几江城区的江渊府与隔江相望的圣泉寺,也许可从中得到解答。
     
        江津几江城区相府路有一处青砖青瓦古宅院,从大街上可以看到檐柱高挑的院门,门框用青条石镶嵌。条石上精工雕刻着一对楹联:“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竖批“江渊府”。门厅内,左右各两排廂房,横中短廊隔出前后两个天井。乍一看,这里与古代巴渝普通人家的民居没啥区别。一代名士江渊就在这普普通通的宅院里安渡晚年。这座古宅被重庆市政府公布为直辖后的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渊是江津九龙铺(今双福镇)人,生于1400年,明宣德五年30岁时考取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学士、刑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吏部侍郎、太子少师、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等职。据考证,在古代巴渝名人中,身居如此高位的为数不多,且在国难之时挺身而出、留芳千古的朝政重臣更是凤毛麟角。江渊从政35年,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亲民护民,百姓称道,朝廷器重。
     
       史料记载了与江渊有关的四件大事:
   
         一是力主御敌卫国。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军瓦剌部率兵南侵,攻陷土木堡,明英宗被俘,成王朱祈钰监理国务。大臣徐有贞等主张不抵抗,南迁避难。江渊与抗敌主帅于谦力主御敌保卫京城。景泰元年(1450年),江渊出巡边关,与都指挥同知翁信督修雁门关,加强边疆防务,有效地阻止了外敌深入。江渊卫国有功进内阁,参国家机密事务。
     
         二是为民上书减负。景泰二年,朝廷下诏减征田税十分之三。景泰三年,户部却下令加征田赋,引起朝野轰动。江渊随即上书,称朝政朝令夕改,将失信于民,有损朝廷威严,请求弹劾户部尚书金濂。景泰皇帝令追查此事,并重诏减税。金濂被罢官入狱,一时人心大快。江渊上书,既稳定民心,又规范了朝政,景泰皇帝倍加器重,加封他为太子太保。
     
         三是调粮抚灾蒙冤。景泰五年春,山东、河南等地遭灾,百姓饥荒。江渊与平江候陈豫同往安抚,查明灾情后,奏准朝廷出十余条便民措施,并急令追回淮安北运漕粮,作为赈灾储备。不料押粮漕卒乘机偷粮,损失严重。御史弹劾,江渊受牵连,险遭免职。后经查实,江渊调粮确系为百姓保稳定,非属中饱私囊,而未加罪,仍行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兵部侍郎之职。
     
        四是进退坦荡返乡。天顺元年,英宗复辟称帝。徐有贞把持朝政,他对于谦、江渊当年拒敌之争怀恨在心,向英宗谗言。一代抗敌英雄于谦被横加“谋逆罪”而惨遭杀害,江渊被株连贬谪辽东。八年后,明宪宗朱见深即位,诏令为江渊平反昭雪,并官复原职。江渊时年65岁,几经官场风云,决心辞官归乡。回江津后,江渊兴办起了梅溪书院,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乡中子弟的事业之中。江渊辞官兴教,在当地一时被传为佳话。江渊为国为民,淡薄名利,高风亮节。朝廷追念他的功绩,敕令在江津城石狮子街江渊宅内建御书楼。宪宗皇帝钦题“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1473年,江渊病逝于江津县城,朝廷赐御葬,葬于故里九龙铺临峰山下。其墓现没于九龙水库之中。
     
        江渊能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志士,除了他主观努力之外,还与栖清书院有关。栖清书院是当时江津的四大书院之一,位于双龙场圣泉寺内,是江渊求学的地方。圣泉寺背靠青山,与县城隔江相望,因寺后山间有一清泉终年不绝而得名。圣泉寺内,黄桷树、红枫、楠木、香樟等古树遮天避日,丹霞峭崖为屏,古树间巨石突兀而起。这些巨石形状各异,有的似鹰咀,有的如卧虎,有的象书箱。书院的几间简朴建筑就坐落其间。前日,我造访圣泉寺,原想寻找江渊当年刻苦求学的些许佐证,但除了寺庙庭院败落、丛林风涛仍旧、圣泉清水长流之外,一无所获。正想离去时,巧遇在寺中居住了近60年的文大爷。文大爷70多岁了,自称不识字,但一提江渊,却滔滔不绝。他说几十年间,听到了很多有关江渊的传说,并带我到现场一一讲述。如江渊是书院最刻苦的学生,时常到密林深处的石台上独自学习、思考;江渊是从书院直接进京赴考,一举金榜提名;江渊功成名就,十分感谢书院的栽培,曾捐资维修书院和寺庙;江渊学有所成,还得意于寺内的圣泉灵水保佑等等。
     
         江渊在栖清书院求学的这段历史,距今已有500多年,文大爷所讲的事既无史书记载,也无实证可查。但是,我相信,在科举制度严密的年代,一个乡间青年如无刻苦努力的精神,读书不破万卷,或者只会读“死书”,而无治国安邦雄才大略,休想金榜提名、官居要职。江渊能在书院名师悉心引导下,刻苦读书,学有所获,是他功成名就的主要原因。但是否还与圣泉寺的其他方面有关,这是一大疑团。我漫步在圣泉寺碧林丹崖之间,苦苦找寻答案。同行的老张是重庆美术家协会的会员,在国画山水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曾有不少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他从纯艺术的视野说:“圣泉寺山青水秀,树密林深,鸟语花香,自然凝聚天地之灵气。古人在此办学,也许看重这里的优美自然环境。良师指点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必然会成就一代英才。”难怪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都十分注重校园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甚至不惜重金植树造林、栽花种草、修池造塘,努力为师生们营造最好的教书育人自然环境。环境净化心灵,环境培养情操,环境助学益智,这也许就是答案吧。
     
         圣泉寺历经几世风雨,多数建筑已遭毁损,丹霞石屏被开采修房建屋而雄姿不存,参天古树被砍伐而残存不多,山门前的一对精雕细凿的石狮也被景区内的一家企业“请”去看守厂门。原址只保留下正殿两侧的廂房,与两道传说是江渊捐建的风火墙。好在圣泉长流终年不绝,滋润着这片圣灵之地又长出了茂密丛林,远去他乡的小鸟又飞回林间宛转鸣唱,躲过劫难的碑刻题记在有心人的呵护下又重展魅力。圣泉寺又活了,又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虽然没了夕日朗朗书声,少了寺院鼎盛香火,但寺前一览无遗的葱绿稻田、梨园,伫立乡间一幢幢美观大方的民居小楼,与隔江相望的江津城鳞次栉比的高楼,正展示着江渊故里的进步与发展。这些,不正是江渊发愤读书、勤勉为官所期所盼吗?江渊故乡的子孙们,正是在前人精神激励下,发奋图强,建设美好家园。
     
        凭吊圣泉古寺,追忆难忘历史,饱览旖旎风光,人人都会牵挂起热爱家乡的缕缕情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