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Email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Portal
江津论坛
BBS
今日江津
江津概况
江津人才网
江津房产网
江津二手房
江津相亲网
二手交易
师傅到家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本版
用户
江津在线
»
江津论坛
›
聚焦江津
›
江津概况
›
曾国藩与重庆(江津)学子:为李嗣元所诗集《日慎斋诗草 ...
返回列表
查看:
2172
|
回复:
1
[人文历史]
曾国藩与重庆(江津)学子:为李嗣元所诗集《日慎斋诗草》所作之序
[复制链接]
李小龙
李小龙
当前离线
积分
1953
180
主题
219
帖子
1953
积分
VIP会员
积分
1953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11-14 19:4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因其“立德”“立功”“立言”,被誉为封建社会“千古第一完人” 和晚清“中兴第一名臣”。近年来,对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方法,不断得到研究,但对其“识人”的才能研究,稍显薄弱。
据传,1853年,曾国藩决心组建一支湘军抗击太平军,于是便派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四处招兵买马,广纳贤才良将。一天,李鸿章从外面带回来三位青年才俊,想请曾国藩亲自面试后再量才而用。曾国藩故意把他们凉在一间屋内一个多时辰,他在窗角偷窥,一人垂目低头,目光无神,也不说话。但是,三人中一人气定神闲,目光凛然,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而第三个人在屋子里不断地来回走动,脸上一副等得很不耐烦的样子。曾国藩对李鸿章说:坐在桌子左边的那人,木讷、死气,必定成不了大器;在屋子里不断走动的那人,性格急躁,遇事鲁莽、不沉稳,将来必吃大亏;坐在桌子右边的那人,沉着冷静,胸怀自信,将来必定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事后证明,坐在桌子左边的那人,在县衙里做了一辈子的书笔小吏,终生毫无建树;在屋子里不断走动的那人,投到左宗棠的麾下做到了将军之职,但后来因性格急躁吃了大败仗被革职;而坐在桌子右边的那人,作战勇猛,屡建奇功,先是在湘军担任要职,10年后授直隶提督,后又出任台湾巡抚,因率领台湾军民抗击法寇而名震中外,他就是一代名将——刘铭传。由此可见曾国藩惊人的“识人”才能。
曾国藩曾说:人第一要知命,第二要知言,第三要知理。他说,我斗胆把儒家的东西再发挥,我讲了四知,比孔子所说的三知更多一点,那第四知是什么呢?就是“知人”。什么是知人呢?就是立人达人,培养更多的追随者。
《清史稿》还讲曾国藩“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就是说他提拔的人,培养的人特别多,数不胜数。史料记载,曾国藩所提拔的部级干部共计47位之多,清朝我们知道从中央到地方只有200多个职位,那曾国藩提拔的几乎占1/4还要多。特别是地方的封疆大吏,地方的封疆大吏管两个省或者三个省的叫总督,管一个省的叫巡抚,所以统称为督抚。全国8个总督当中曾国藩提拔了6位。巡抚当时是15个,东三省采取的是军事管制的办法,所以这时候巡抚15个,曾国藩所提拔的人有12个。所以曾国藩真正做到了“自立立人”,把更多的追随者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去。这是后话。
道光二十三年,曾国藩终于从大量参考官员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去四川担任乡试主考官的机会。“二十三年,以检讨(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编国史,从七品)典试四川”。
第一次当权,来到四川写下的诗,充分表达了这些情感。有一首《初入四川境喜晴》——
万里关山睡梦中,今朝始洗眼朦胧。
云头齐拥剑门上,峰势欲随江水东。
楚客初来询物俗,蜀人从古足英雄。
卧龙跃马今安在?极目天边意未穷。
为什么“喜晴”呢?我们大家都熟悉“蜀犬吠日”这个典故。出自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曾国藩熟悉历史典故,所以第一次入川,见到晴天,心情愉悦。
在写景后,第三联“楚客初来询俗物,蜀人从古足英雄。”从山水转入人事的叙述。曾国藩是湖南人,湖南为古时楚国之地,所以自称“楚客”,他初入四川境,询问当地风俗民事,第一印象便是“蜀人从古足英雄”,这里“蜀人”,应包括在四川生活过、工作过的历史人物,诸如杨雄、司马相如、李白、杜甫、眉山三苏等等。曾国藩生于清王朝全面崩溃的时代,怀着传统儒家入世的抱负,企图挽狂澜于既倒、所以,他初入四川境,引起他关心的,首先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诗的重点,从自然界转向社会,从山水转向人,引出吟咏的主旨。
卧龙跃马今安在,极目天边意未穷——在如许蜀人英雄中,曾国藩最景仰的是卧龙先生诸葛亮。诸葛亮作为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直受人们崇敬。成都武侯祠,成为人们崇拜英雄的心理寄托。诸葛亮的安邦定国、文治武功,更使曾国藩企慕、学习。所以诗人特点提出“卧龙跃马今安在”,表示对诸葛亮崇敬之情。最后一句“极目天边意未穷”,正面道出自己的抱负。极目天边,抱负高远;意未穷,无论是政事和仕途,都未尽人意。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变化巨大。清王朝正面临礼崩乐坏、全面崩溃的形势。作为清政权后来的能臣,曾国藩不甘心于做一个因循的京官,要大展手脚,报效朝廷,也扬名后世。所以,他心中模仿的古人,竟是诸葛亮,可见他心高气豪,正与巴山蜀水大江大山的气势相呼应。
曾国藩在四川,结交了几位有名的诗人。一是四川剑州(今剑阁)的李榕,二是中江的李洪裔,三是忠州的李士棻(芋仙)。《巴蜀史志》2006年第一期刊登有蒋维民的《曾国藩与四川三李》文章,详细记述了这个过程。不过,在今天看来,蒋维民先生的这篇文章漏掉了最重要的,与曾国藩交情最深的江津县李氏两人,此殊为遗憾。
庞国翔先生的发表于《重庆晚报》(2020年8月19日)《曾国藩与江津县姐弟诗人的交往》一文,来源于清代同治十年刊印的江津县鹤山坪进士李嗣元所著诗集《日慎斋诗草》。《清代诗文集汇编》中有《日慎斋诗草六卷外集一卷》 李嗣元撰,但是没有看到曾国藩所作之序。民国年间出版的《曾国藩文集》,收有这篇序,但文字略有所不同,而且,最重要的,序言中“李生春甫,余癸卯典试蜀中所得士也”。“蜀中所得士”……等内容,极其宽泛,根本看不出是给谁写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时间。
庞国翔先生是一个有心人,他行走于江津山水之间,他据地利之便,详细考证出曾国藩与江津县姐弟诗人的交往过程,这个“蜀中”,就是我们重庆的江津县;“李生春甫”,就是江津鹤山坪的李嗣元;而且,他还考证出李默仙与李嗣元的堂姐弟的关系。史料和史实都明明白白地摆在了这里,看后学者史官都没有异议。庞国翔先生的考证,弥补了史料记载的缺失,实在有功与后世。庞国翔先生对李嗣元、李默仙姐弟与曾国藩的交往,在研究曾国藩其人,也有增益之功。曾国藩为江津县李嗣元所诗集《日慎斋诗草》所作之序,是重庆目前发现的曾国藩唯一的为重庆诗文集所作的序。这对于研究巴蜀历史、重庆历史、江津历史以扩大江津文学在重庆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蓝锡麟先生新作《巴渝诗话》以 “江渊诗润江津”为题,对“江津八景诗”16首,《江津前后八景诗》,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最后,高度评价江津继承了“耕读传家久,读书济世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江渊这些诗,不仅芳流江津,而且德润江津,润泽了其后数代的江津人”。我们认为,蓝先生的看法是非常正确的。而且李嗣元、李默仙姐弟的文学成就便是江津“文风鼎盛”一个很好的证明。李嗣元所著诗集《日慎斋诗草》及其李默仙的诗作,特别是曾国藩为《日慎斋诗草》作序,充分证明了江津是一个诗词文化的富矿之地。
(作者:王志昆,系重庆市政协文史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加载中……
当前离线
积分
130026
9226
主题
5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江津一哥
积分
130026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12-15 20:53: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谢谢分享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今日江津
求助咨询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