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4485|回复: 0

[人文历史] 四牌坊小学:你不是几江书院的亲儿子——简论江津四牌坊小学的源流

[复制链接]

1534

主题

1556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28
发表于 2023-9-11 09: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第一发现
四牌坊小学:你不是几江书院的亲儿子——简论江津四牌坊小学的源流

  谭云籍  谭蘅君
约90万字未正式出版的《江津教育志》,将江津城区四牌坊小学不间断办学历史追溯到282年前的清乾隆六年的几江书院,由此确认该校是重庆市最古老的小学,比北碚区朝阳小学早了125年。在公开的关于四牌坊小学的历史中,也在这样宣传。比如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委员会网站,就有一篇“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五次会议第239号提案的复函”文章,上面提到“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成立至今已有280年的办学历史”,即江津区教育局和四牌坊小学校方均认可这一说法。
73b7f2af9e29431e3e5d8000614cda48.jpg
图注: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委员会网站文章对四牌坊小学校史起源的叙述。
作为江津人,看到江津拿了一个小学最早办校的第一名,理当高兴。但作为一个地方史志爱好者,却无法容忍自己无视历史真相。在研究《江津县志》过程中我们发现,从清朝乾隆到嘉庆到民国各版本,江津编纂者多有骨气,绝少媚笔。尊重历史,这是史志的第一原则。

NO.1几水书院:名与实的传承者是谁?


先梳理几水书院近200年的名与实的演变。乾隆六年(1741年),知县杨纯伯于城内城隍祠左创修几江书院,就是现在的大土地街。过了89年,道光十年(1830年),知县朱琦移建几江书院在县东城内考棚左侧,更名为几水书院。一直到1904年,几江书院都是科举士子的学习场所。类似现在的基础教育,坚守了163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几江书院的功能转变了。县人程德灿、杨士钦、夏风薰倡改几水书院为师范传习所,以裕师资,为江津创办师范教育之始。于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几江书院改为师范传习所,基础教育改为师范学校。从某种角度讲,此时几江书院的文脉和教脉已经中断。第二年(1905年),江津设学务局。1907年改为劝学所,地址在几水书院。机构性质已变成近代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直到1917年几水书院为驻军所占,劝学所才不得不迁往前清上学署。此处学务局与劝学所的时间,无论是未正式出版的《江津中学校史》,还是《江津教育志》,都把劝学所的时间确定为1905年,与民国版《江津县志》文献记载有出入。
d6306e9af116745c5df59f2a0d602ca6.jpg
图注:民国和版《江津县志》对“劝学所”的叙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学务局,三十三年(1907年)改设劝学所,地址原在前几水书院。
两年后,师范传习所停办,劝学所仍在。1906年县令龚宝琅将与几水书院相连之考棚,改修扩建为县高等小学校。注意,不是几水书院,是考棚。这是两个概念。几水书院仍然是县劝学所,考棚变成了县高等小学。1917年几水书院被驻军所占,“门壁损坏几尽”,于是“劝学所”移出,迁往前清学署(清朝教育机构办公地)。紧挨着几水书院的县高等小学,也一并迁出。几江书院从1904年到1917年的12年间,除有两年的师范传习所外,实质上中断了教学,变成教育管理机构。这与几江书院创办以来在名与实两个方面严重脱离。即1904年后的几江书院,已经没有实质性的书院文化传承。直到1982年,即78年后,“几江初级中学校”在东门公园一侧诞生,延续了几江书院的名称和它的基础教育功能,相当于恢复与续接了几江书院的名与实。
0472b394c8c6e7bb1b35f2ecee19b587.jpg
图注:《江津县志•城图》所示考棚和几水书院位置,几水书院在考棚东侧。考棚与文庙(1914年7月,江津文庙遭火灾,大成殿、东西庞悉为灰烬)相对。
53ae7b47cfc5957ae198e13755ea1f3b.jpg
图注:几江书院三迁位置图:城隍庙到考棚是书院时代,东门公园到琅山是当代教育时代。

NO.2 四牌坊小学:血脉来自前清学署


那么我们再来看四牌坊小学,它的血脉与校脉又如何呢?有两种意见:一是起源于考棚的高等小学校,二是起源于前清下学署的中区高等小学。1830年,知县朱琦移建几江书院在县东城内考棚左侧,即东侧,或称外侧。那么西侧或右侧仍然是考棚,履行着考棚的功能。即江津读书人统一考试的地方。为什么考棚要在西侧呢?因为江津的文庙即现在的奎星广场,正好与之南北相对。
f026c2fb4239cea037873cddcb3ff7f4.jpg
图注:光绪版《江津县志》城图所示“几水书院”和“考棚”位置,可见两者相连但不是同一地方,也不是同一单位。另外标注了文庙、学署、县厅和县署位置,方便读者了解清朝时江津教育的核心地段各建筑物的具体坐标。
1905年9月2日清廷下诏废除科举,考棚便失去了作用。如何利用考棚呢?县令龚宝琅在1906年夏天,将考棚改建为近代新式高等小学校。这个高等小学校的文化血缘跟几江书院无关,而是考棚。据说1907年江津中学堂与江津高等小学堂学生不多,遂邀请官绅商议,确定两校合办,定校名官立江津中学堂附设高等小学堂,以期小学为中学培养新生。此信息来自未正式出版的《江津教育志》,如果属实,那么高等小学与后来的四牌小学没有任何关系,属于江津中学的附小。如果四牌坊小学一定要认这个亲,那么四牌坊小学充其量只是江津中学的附小。这个角色定位,相信四牌坊小学并不愿认亲。另一种起源见民国版《江津县志》,1919年时,县属高等小学只有聚奎和育才两所,而初等小学有200多所,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升入高考小学。况且学生年龄小,上学路远,无法实现继续读书的愿望。于是视学邱鸿翔提倡推广高等小学,便有了中区公立高等小学,地址在前清下学署。这事发现在民国八年,即1919年。1995年版《江津县志》也是这样记载。两志在这一事件的叙述上非常吻合。这才是四牌坊小学最初的诞生源点。
d742525267d391ac16b26e926428d42e.jpg
图注:城镇乡高等小学校创办的原因及中区公立高等小学校的创建。原文为:“县属高小学校原有聚奎、育才两校。民国元年,视学邱鸿翔鉴各镇乡初等小学多至二百余校,每年毕业升学者达二百人以上,高小两校不能容,且年龄、经费问题,多困难之点,势不能远离桑梓,因之辍学者,不知凡几。爰提倡推广高等小学,城镇乡逐渐设立,合计二十校。”
从县志文献来看,这是新办,目的是满足初等小学生继续学习的目标。但未正式出版的《江津教育志》认为,是考棚处创办的高等小学1917年迁到前清下学署,改称江津县立中区第一小学,这显然与文献记载有出入。如果有这个小学,就与1919年在同一地点新办的高等小学冲突了,也与民国版《江津县志》“县属高小学校原有聚奎、育才两校”的记载相矛盾。未正式出版的《江津教育志》还认为,1933年又迁回“几水书院原址办学”(1995年版《江津县志》叙述为1929年),作者还是没有搞清楚原址不是几水书院,而是考棚。无论是哪一种起源,都与几水书院无关。
c4efa8ebcb58574f4900aa94f8731bb8.jpg
图注:未正式出版的《江津教育志》对四牌坊小学的介绍,错误认为几水书院为其前身。
第一种考棚起源论,第二种下学署起源论,总体来说,这两者都比较高端、大气、上档次。相对来说,第二种下学署起源论,血统更高贵些,至少是教育局直属高等小学校。而考棚从级别来说,是教育局下设的一个考试委员会的功能建筑。最关键的问题是:退一步,就算四牌小学由原来几水书院地址改建,但从名与实的传承来看,四牌坊小学从来与几水书院无关。一个与原书院无关的学校,自然两者就扯不上关系。不能因为你在原址创办,就能继承遗产,还得看你是否在名与实上有前后传承关系。我们可以看看一百多年时间四牌坊小学的名称演变。民国八年(1919年)中区公立高等小学;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更名为城守镇第一中心国民小学;1950年改名城关第一中心小学;1956年又改为四牌坊小学。1966 年易名雷锋小学。1976年恢复四牌坊小学校,从此名称不再有变动。从名称角度,四牌坊小学从诞生以来一直与几水书院或几江书院没有任何关系。再从实际开办的学校内容来看,高等小学与原来书院有一定的重叠度,但不是全部。因此从名与实来看,四牌坊小学不能继承几水书院衣钵,这是基本事实。这跟他是不是由几水书院原址重建无关。而且从1978年开始,四牌坊小学由县教育局直管至今,也非常符合它出身于考棚或下学署的血缘基因。
6a22eade119b65a8e6ce67713a6a4f6c.jpg
图注:1995年版《江津县志》对四牌坊小学的叙述,与民国版县志文献吻合。

NO.3正本清源:滴血认亲,各自归位

基于以上事实,可以认定几江中学是几江或几水书院的正宗传承者。2007年5月经重庆市教委批准,几江中学更名为“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校”,原校名仍然同时兼用。但到2014年,则只允许使用新名,“校脉”被无情中断。可能田家炳先生和田家炳基金会绝对没有想到,它提供资金修建一栋办公楼,却无意间打断了一所学校280多年的校脉底蕴。在善与恶之间,形成了明善而暗恶,虽然善是一种主动选择,恶是一种无意为之。最好的办法,是恢复几江中学校名,按照田家炳基金会退会退款要求,启动退出程序,回归数百年文化校脉。这可能需要江津区政府、区教育局、几江中学三方达成一致意见。从整个大重庆看,如果说涪陵中学继承了程颐点易洞和钩深堂遗产,拥有1000多年历史而遥居第一,永川中学继承桂山书院(1719年)财富而拥有304年历史居第二,那么江津几江中学因为传承几江书院血脉拥有282年底蕴而居第三。四牌坊小学应该遵从民国版和1995年版《江津县志》的文献叙述,诚实地认祖归宗,不要老惦记不属于自己的那份遗产而错认亲爹,史实表明:你不是几江书院的亲儿子。何况,本身有一个高贵的血统,只是年限由1919年算起,至今104年。虽然生命的长度压缩了,但并不影响它的辉煌。四牌坊小学1952年为江津专区重点小学,1962年为四川省重点小学。在江津小学史上,可能只屈居曾获全川教育质量第一的聚奎小学之后。可惜江津近现代最优秀最有名的聚奎小学,因为江津教育界没有根据时代变化对其及时迁建或扩建,终因地理位置的限制而走向衰落。不过,如果要抢救还来得及,随时可根据情况迁建,保留聚奎小学的名称。这也是目前很多地方保护品牌学校常用的方法。比如白沙镇可以重点打造聚奎小学和双槐树小学两所重点,慢慢恢复聚奎小学元气,保留江津从清末,经民国,到当代最有名的小学品牌,这是江津教育界的责任。其实,最怕的就是,能够担当这种责任的领导人不知道这些历史,而且也没有机会读到我们的文章。这才是最大的悲剧:有识之士只能空悲切。也许,聚奎三杰也在地下遥呼呐喊吧,它们肯定未想到母校会在百年后遭遇今天的低谷。2023年9月10日星期日创作来源《江津县志》民国版、光绪版、1995年版,未正式出版的《江津教育志》。

(来源:文化作文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