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碧水的环绕下,这日子总是美滋滋的。”初春时节,沿着蜿蜒的大溪河望去,山清水秀、处处皆风景。经过近1年的治理,大溪河河水清清,河畔绿树成荫,不少居民茶余饭后都喜欢到大溪河畔散步。大溪河的美丽蜕变,与我区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密不可分。
去年以来,区河长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实现“河畅、水清、坡绿、岸美”和“三个只增不减”的主要目标,以推进“六治六促”为重点,扎实推进河库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推动河长制工作从“见河长”“见行动”到“见成效”纵深发展,塘河、清溪沟水库分别被评为重庆十大最美河流、水库。
一城清水造福人民,一湾清泓泽被下游。如今,江津正通过“河长制”的深入实施,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绘就出绿水青山美丽江津的新画卷。 江水几弯绕
组织体系全面建立 400余位河长上榜
江河是生命之源泉,资源功能、生态功能不容忽视。
我区位于长江中上游,三峡库区尾端,境内江河纵横,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总量超过25亿立方米,长江、綦河等16条江河穿境而过,大小河流长约千余公里。
生命之源(长江兰家坨段)
去年,区河长办根据重庆市关于开展河库“一河一策”编制的通知要求,在综合前期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启动全区25条区级河流(其中长江、璧南河和綦河为市级河流)和2座中型水库,进行“一河(库)一策”方案编制工作,并同步启动镇、村级河库“一河(库)一策”方案编制工作。
笋溪河夹滩段
截至去年12月,区河长办已全面完成全区纳入《河库分级管理名录》的209条河流、222座水库“一河(库)一策”编制工作,现已完成临江河、璧南河、大肚子河、桥溪河、大溪河5条水环境问题突出河流流域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同时,区河长办还建立流域污染源动态摸排机制,对排查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整理和筛选。
天胜水库
目前,全区共设河长458名,其中,区级河长18名,镇(街)河段河长155名,村级河段河长285名,实现了区、镇、村三级河长全覆盖。与此同时,我区还全面实施河警长制,配置河总警长、河段警长31名,各级河长、河警长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找准河库治理切入点和发力点,强化日常督导,做到情况明、责任清、措施实、督导严。
配套制度纷纷出台 规矩机制上线
制度先行,谋定而后动。对症下药,方能呵护一湾清水。
去年,我区制定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河长巡查工作的通知》《江津区2018年度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河长会议、部门联动、考核问责和激励、河长巡查等8项工作制度,为协调推进全区河长制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无人机巡河
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全面落实“三单两制”(即任务清单、交办单、督办单、销号制、通报制)的督查机制,强化河长制工作的日常督查考核,及时准确掌握各级河长履职和河湖管理保护的真实情况。同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河长制义务监督员,定期对河长管护情况进行评议监督。
朱杨镇河长使用APP巡河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还建立了跨区县河库联防联动机制,先后与长江上游四川省泸州市,与下游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巴南区签订了《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合作协议》,建立跨区域环境污染防控机制,全面提升相邻区域环保协作管理水平;与毗邻的永川区、巴南区、璧山区、綦江区签订了《河长制跨界合作协议书》,整合各方资源,打破区域界限,在上下游协同治理、跨区域水污染防治方面实行联防联治。
各级河长尽职履职 党政领导上岗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全区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总河长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就健全河库长效管护机制、重点河流综合治理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各区级河长也率队深入责任河库一线进行集中巡察,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交办落实。
万名河长义务植树活动现场
去年,总河长、各区级河长亲自调度、组织召开总河长会议3次、区级河长专题会议52次,统筹解决责任河流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全区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河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与此同时,各镇(街)河长纷纷行动,对辖区内河库进行巡查摸排,基本做到经常巡、深入巡、真实巡,实现了对河库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各村(社区)河段长坚守一线,对辖区河段随时巡查,清理河道及两岸零散垃圾,及时发现并上报各类河库问题。
山青水秀白鹭来
2018年,全区各级河长累计开展巡查1.7万人次,其中区级河长巡查117人次,镇级河长巡查2081人次,村社级河长巡查1.5万人次,区、镇两级河长巡河完成率达111%,确保整改工作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做到履河长之责、行河长之实、管河长之用。
社会共治逐渐形成 群众好评上升
河畅水清绝非一日速成,保护好这一方青山绿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我区全面启动河长制工作后,区河长办以建立完善长期河库管护机制为核心,依托400余名水利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民间治水护水活动,积极营造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河库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
“河小青”青年志愿者
一点铺开,处处开花。在石蟆镇,25名党员志愿者长期值守38公里长江水道,负责定点清理河道垃圾、实时监控乱采乱排、劝阻秸秆焚烧行为、监督举报非法采沙等,300余名志愿者轮流集中开展清理河道垃圾活动;在德感街道,80名社区志愿者、机关青年志愿者持续开展对德感场镇房前屋后、背街小巷、河边沟渠等区域卫生死角陈年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清运……各基层水利志愿者、网格长结合保洁、监管等日常工作,积极协助村(社区)级河长开展河库日常巡查工作,在全区掀起巡河、护河志愿活动新热潮。
美丽的石蟆中坝岛
接受群众监督,引导全民护河。去年,我区476块河长公示牌亮相河(库)边,热心市民可以通过公示内容,监督、举报各种河库污染行为,更是让江津处处散发着治河(库)、爱河(库)“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治理成效初步显现 绘就美丽画卷
通过实施河长制,我区江河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有的河流还实现了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重大转变。
河道整治
去年,我区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小水电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整改,完成城乡生活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和存量垃圾整治工作,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深入推进流域范围内畜禽养殖污染排查和整治工作,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依法拆解迁离长江上游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餐饮船舶,完成长江保护区渔民退捕转产工作,保护区水域生态监测、鱼类增殖放流、鱼类生境修复等生态补偿措施均按时序计划完成,最大程度降低了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江津龙华发现珍希赤麻鸭
去年,不少市民群众来到长江江津龙华段,“迎接”新出现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麻鸭,与此同时,“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也再次来到江津流域过冬,还有成群结队的白鹭和黑鹳,以及斑头雁、斑嘴鸭、绿头鸭……河长制工作正显现为市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谱写出绿水青山美丽江津的新篇章。
(来源:江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