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市公布了第三批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我区又有5处上榜。至此,我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已达26处,其中单体41处
新上榜的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两处古遗址,石佛寺遗址和渝黔古道江津段。3处古建筑分别为塘河清源宫、石蟆古建筑群(含张氏宗祠、刘氏宗祠、岱云馆)和双峰寺。其特点鲜明、历史人文价值较高,进一步丰富了我区珍贵的文物资源,展现了江津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圣泉街道中渡村 石佛寺遗址
石佛寺遗址位于圣泉街道中渡村2社,是江津历史上著名的八景之一。其始建于北宋初年,至今已逾千年;历经南宋、明、清历代的翻修和扩建,至清中期盛极一时。
石佛寺摩崖造像年代跨度大、雕刻工艺精湛,是我区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佛教造像,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右/摩崖凿刻佛像 ●左上/石刻埋藏坑 ●左下/建筑基址区
一龛为舒坐观音像,神态慵懒,意态平和,抱一膝而坐,袒胸露腹,面像端庄饱满,生活化倾向明显。龛左右壁镂空雕二飞天,刻笔简洁,衣袖当风,飘带起舞。右下方有一单膝跪地的端花仙子。
▲舒坐观音 ▲九龙浴太子图
二龛为九龙浴太子图,太子雕像笔法圆润,神态平静,肌肤光洁饱满,四周九龙保存完好,唯部分龙头已蚀。
▲塑花师如来佛像坐像 ▲岩石四周凿刻的佛像
三龛塑花师如来佛像坐像,左右塑日月菩萨,佛像庄严,祥和宁静。另侍女六个,两大四小,另有二飞天及龙像。
▲石上建筑遗迹区三维模型图 ▲岩石四周凿刻的佛像
这些神像在洞穴里正襟危坐,神态各异,形神俱妙,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和手艺。
中山镇白鹤村 双峰寺
▲千年古刹——双峰禅寺
双峰寺位于中山镇白鹤村,始建应早于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距中山古镇15公里,总面积1.5万平方米,规模宏大,为津南之古寺,盛时有僧人500左右,庙田绵亘数十里。
据寺庙内《议立界碑》记载:“双景寺者,即景德、双峰之异号也”,唐宋时辅佐朝廷平乱,以皇帝年号景德赐名,明朝时更名为双峰寺。
▲双峰寺老庙
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文殊阁、普贤殿、准提殿等殿宇及演武厅。
▲双峰寺修复设计鸟瞰
四面山镇洪洞村 渝黔古道江津段
渝黔古道江津段位于四面山镇洪洞村飞龙庙至洗鱼口,长约20公里,贯穿李市、蔡家、四面山等多个镇。据初步考察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修缮德政碑
▲古道
古道路多以石板路为主体,夹杂有部分石凿路。石板路系用长条形或不规则石板铺成,石凿路是在山体基岩上凿出的长条形梯道。
▲石凿路
▲古道
渝黔古道是渝川黔重要的物质交流通道,这条通道促进了物资流通,对沿线商品经济的发展、集镇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万牛坑古隘门 ▲禁止捕鱼碑
塘河场老街 塘河清源宫
塘河清源宫位于塘河镇塘河场老街最高处,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坐北向南,总占地面积1130平方米。
▲塘河清源宫大门
▲塘河古镇清源宫庙会
整座建筑庄严古朴、气势宏伟、雕刻精湛,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特点,直观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民风、民情、民俗,具有较高的历史、民俗价值。
▲戏台雕版 ▲风火墙
石蟆镇 石蟆古建筑群
石蟆古建筑群包括转龙湾张氏祠、高寨坪村刘氏祠、稿子岱云馆。其共同特点都是礼制建筑,为执“家礼”之处。
岱云馆
张氏祠、刘氏祠的形制采用四合院落式;岱云馆建筑布局为“四水归堂”,体量也较小。散布在石蟆场镇周边,自成一个特殊的小环境,为研究川渝地区农村的礼制、建筑特色提供了实物资料。
▲岱云馆 ▲房檐下描绘的纹样
张氏祠
●张氏祠
刘氏祠
温馨提示
我区市民朋友可以前往各处文物保护单位参观,了解江津历史,同时可以对各处文物进行监督,发现有故意损害文物的行为,请主动向文物主管部门举报,举报电话47522901。
欢迎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为江津文物保护工作献计献策!
来源:《江津日报》记者 陈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