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升级?这是困扰全国许多城市的难题。而重庆的涪陵、沙坪坝、长寿、江津、合川、永川、铜梁、荣昌等8个环都市区,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各显神通
重庆日报记者3月28日从市发改委获悉,作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重庆环都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18年交出了漂亮“成绩单”——GDP平均增长7.85%,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18%,分别高于全市1.85和0.1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8%左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升级?这是困扰全国许多城市的难题。
201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开发银行五部门联合确定了,包括重庆环都市区在内的12个城市(经济区)为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希望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重庆环都市区包括涪陵、沙坪坝、长寿、江津、合川、永川、铜梁、荣昌等8个区,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7.4%。现有常住人口约82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4%。
“这8个区作为重庆工业主战场,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曾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其中,涪陵、沙坪坝、长寿、江津是重庆三线建设主要布局地,有建峰化工(816厂)、川维厂、长化厂等一批老工业企业。合川、永川、铜梁、荣昌则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抗战时期曾经为重庆乃至国家煤炭、钢铁工业作出过重大贡献。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这8个区普遍存在传统产业比重过高,利润空间压缩,生存压力较大,资源逐渐枯竭,需要培养接续替代产业等问题。
成为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后,这8个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八仙过海各有妙招。
江津区
江津区 江津区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
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10.4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1%
重齿公司成功申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项目
广州双桥淀粉糖车间等4个车间通过智能化改造被认定为重庆市数字化车间
永川区 永川区瞄准“机器换人”“机床换代”的产业发展大趋势
激活“高端数控机床”工业牌
建设中欧(德)产业合作平台
建成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数控机床产业园、全国首家新型工业化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
交出了“全球鼠标1/4永川造”的成绩单。
涪陵区 涪陵区攻坚克难突破技术难关,建成全球第二、全国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
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开发区
荣昌区 荣昌区坚持做响“一头猪”
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并建成全国唯一无菌猪实验基地
“荣昌猪”入选中国农民丰收节百强品牌
国家生猪市场累计交易额突破800亿元
铜梁区 铜梁区依托重点新能源新材料企业
成功引进全球最大矿提锂生产商天齐锂业
建成全市首个新能源产业园。
沙坪坝区 沙坪坝区加快打造“创新智核”
初步形成了“高校+研发机构+创新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四位一体创新生态链
长寿区 长寿区紧扣长江经济带发展
推动沿江化工企业搬迁
加快长寿经开区循环化改造,建成循环经济项目33个,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
成功创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合川区 合川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
加快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 典型案例
工业是江津的传统优势产业。去年以来,该区从鼓励企业创新、降低企业成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引才用工、优化营商环境等各方面采取系列举措,使该区工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量质齐升。
重庆江电集团员工正对电信塔零部件进行等离子切割
在鼓励企业创新上,2018年,该区帮助企业争取中央财政创新创业特色载体支持资金、中央财政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等各种扶持政策资金2亿多元,兑现江津区工业品牌发展激励扶持资金5300余万元。
重庆江电集团员工正在检测波纹管镀锌质量
在降低企业成本上,2018年,该区累计减免企业社保金5.1亿元,帮助困难企业周转贷款12.7亿元。共取消12项、停征23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不动产登记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服务费收费标准,共为企业减负近亿元。
重庆润通公司员工正在发动机生产线上认真工作。每天从他们手上生产的各式高质量发电机和发动机销往国内外市场,深受用户青睐
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该区设立了种子基金、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补助资金,去年共助润通动力等95家企业获得融资贷款4亿多元……
重庆渝丰公司员工正吊装线缆,该公司生产的线缆品种多质量高,是用户信得过产品
2018年,江津共有79户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20亿元。43户企业141个项目通过重庆市技术创新指导性项目推荐目录,东风小康汽车风光580等11户企业的17个产品被认定为重庆市重大新产品,落实研发成本补助2749万元,江电电力、三五三九被评为重庆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重庆江津酒厂集团酿酒师傅正在酿酒
这一年,该区还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目前总数已达到38家;新增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5家,目前总数已达40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28家,科技型企业达424家,高成长性企业达32家,科技创新研发平台达9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达4个。
江津区重庆东科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工人们在模具生产车间加工模具
数据表明,2018年,江津规模工业企业累计达425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313.2亿元,工业增加值419亿元、增长9.6%,工业增速、新增工业利润、工业投资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排全市前列。
(来源:@重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