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3954|回复: 0

[名人名企] 一个人与一本书的传奇——记作家黄济人

[复制链接]

1146

主题

1150

帖子

7731

积分

VIP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731
发表于 2021-4-7 10: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作家黄济人的故事
文/罗学蓬

      黄济人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是苦难,造就了济人。而济人的人生片断,则无疑是一个个精彩的传奇故事。
    一幅历史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锣声“当当”响,一大帮稚气未退却犹似凶神恶煞般的男女红卫兵押着江津县政协副主席黄剑夫在城里游街示众。我是在最热闹的大十字街口撞见的。黄剑夫块头很壮,脑袋也不小,他的胸前挂着一块写有“反动军阀黄剑夫 ”字样的硬壳纸牌,“黄剑夫’三个字被打上了血红色的叉。他那精壮的脖子上,还挂着一串用麻绳拴起来的,长满了绿锈的步枪子弹。一位红卫兵头目站上板凳,义愤填膺声嘶力竭地向围观的“革命群众”揭露黄剑夫私藏武器——当然是指那一串天知道从哪儿弄来的根本打不响的子弹了——妄图反攻复辟夺取共产党天下的罪行。当时的“革命群众”包括14岁的我的脑筋都巳经被调教得绝对不正常。跟着红卫兵们一个劲儿地呼口号。有的人还愤怒地冲上前去用脚踢,用拳打。还有人抓过红卫兵手里的浆糊桶,劈头盖脑地往他头顶上“哗”地倒下。足足两个钟头,黄剑夫忍受着折磨,满头满脸满身全是浆糊,鼻血流了出来,在白的上面添了几点猩红……但是,他自始至终没有叫过一声,他那张宽厚的脸膛上涌满了痛苦、惶惑与木然……
      当天傍晚,被黄剑夫的顽固态度激怒了的红卫兵们,把他押进了公安局。
      数日后的一个上午,一架拉过石灰的板板车把走着进去的黄剑夫从公安局大门里躺着拉了出来。车后络绎相跟的是他的妻子和他的儿女们。死去的起义将军僵硬地仰躺在满是石灰的车上,胡碴老长,神色极度安祥,似乎在庆幸自己终于在这场共和国的巨大灾难刚刚到来之际,在经历了短暂的折磨以后便率先获得了永远的解脱。而尾随在车后的活着的亲人却远没有他那么幸运与超脱,他们满脸悲戚,却无一人有勇气偶放悲声。因为他们被告知,黄剑夫是因绝食而畏罪自杀,这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的反革命行为,死了,还得继续批!死得如此可怕,活着的亲人们谁还敢流露出半分悲痛之情?
      我的家就在公安局大门口的鞍子街。我站在街沿上,看着死的活的一大家子静静地从我面前移过。当时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驻足观望者们绝对不会想到,当这场噩梦结束后,这位死者后面的活人里有一个瘦削英俊的小伙子,竟然会出息成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一个全国知名的大作家。
      然而,祸兮福所倚,从“天降大任于斯人矣,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这一古训的角度看,那场全民族的灾难使济人有所失,同时也使他有所获。正是那些造成他家庭悲剧的种种因素,若干年后又转化为无数文学界朋友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有利条件,使济人迅速地成长为一位享誉中国,乃至海外的著名作家。
春山瀚墨,秋水文章

      济人的一鸣惊人,靠的是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这巳经是众所周知的了。但,读者朋友有所不知的是,他的这部成名作,靠的是两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曾互为对手,地位显赫或曾经显赫过的老人的鼎力相助。一位是邱行湘,前国民党中将,在洛阳之战中被俘。一位是凌云,离休前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国家安全部副部长。济人祖籍江津,但并非是一个“正宗”的江津人。他出生在北京,建国初期又在南京生活过几年,此后才随着离开部队回到江津担任政协副主席的父亲回到了他祖辈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在这里上小学、初中、高中,直至“文革”骤降,在江津无法立足,才离乡背井独自到川南的山区小县威远插队。
      80年代末期,黄济人正在内江师专读书时,适逢他的舅舅邱行湘从南京千里迢迢赶到重庆,看望他的妹妹,也就是济人的母亲邱行珍。邱行湘是被俘的前国民党高级战犯,于1959 年12月被政府特赦,安排到南京工作。在这一段和舅舅相处的时间里,从小酷爱文学的济人听到了许许多多发生在战犯管理所里而不为外间所知的真实故事。由此,他才萌发出一个宏誓大愿:写一部反映共产党如何改造国民党高级战犯的大书。他的想法得到了舅舅的大力支持。就在这年暑假里,济人带着舅舅的亲笔信,上首都,下南京、奔上海——谈到那一段创业初始的艰辛,济人至今感慨万分。他说:“那时候,家中一贫如洗,我一个穷学生,也没有分文的经济收入。出门在外,坐车要钱,吃饭要钱,住旅馆要钱,连喝杯水都要钱。我身上带的那一点钱,硬是一家人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呀!那时候,每人每月半斤定量肉,别的家庭不够吃,我家的肉票却不敢用,因为我得拿到黑市上偷偷地卖几个钱,以补充外出采访时的盘缠。我外出时尽量坐夜车,这样可以节约下旅馆钱。再带上一网兜馒头,一顿啃两个,下一杯白开水。”——采访了杜聿明、黄维、沈醉、宋希廉等一大批特赦人员,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后,济人便开始动笔了。而与此同时,国家公安部知道了四川有一个小青年,是邱行湘的外侄,正在写这样一部大书。于是去函内江师专,邀请黄济人赴北京写作。此函到达内江师专,顿时在全校引起轰动。黄济人赶到北京,正逢天降暴雨,凌云副部长亲切地接见了这位身穿劳保工作服,背着个黄挎包淋得像只落汤鸡一样的四川穷学生,并答应为他完成这部具有特殊意义的书稿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
      至此,济人才算是踏上了一条成功之路。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出版后,立即引起巨大的轰动。信件像雪片一样向他飞来。许多热心的读者并不知道该书的作者当时仅是个30来岁的年轻人,来信抬头均是“尊敬的黄老先生”。这也算是合理的推断吧,对历史上如此众多的非同一般的人物的熟悉、把握,以及文笔的老辣,思想的深邃,作者必然应该是那个时代过来的知情人。
      但是,在一片赞扬声中,却有人向他叫阵来了。
      那是报上刚公布了《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与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的 “全国优秀军事文学奖”的消息后不久,来自武汉军区政治部文化部的一封信引起了济人极大的兴趣。信不长,字体娟秀,但语气充满挑战,咄咄逼人。而且写信的人完全清楚济人的身世。信中有这样的句子:“历史巳经证明,我的父辈巳经在战场上打败了你的父辈;历史还将证明,一位共产党将军的女儿,同样会在文坛上打败你这位国民党将军的儿子。”
      落款杨京京。杨京京是名将杨勇的女儿。而解放初期,杨京京的父亲前往刘伯承创办的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曾做过黄济人父亲的学生。杨勇将军的女儿身穿军装却偏偏放下枪杆子拿起了笔杆子。那时,她是武汉军区政治部文化部一名雄心勃勃的创作员。济人的作品让她坐不住,于是公开下了战表。不久,《当代》果然发表了她写她父亲的长篇传记文学,也让文坛对她刮目相看。济人没有精力给每一位读者回信,但杨京京的信却不能不回。而且还得极认真地回。这样,信来信去,共产党将军的女儿和国民党将军的儿子便由对手成了朋友。至今,他们依然互赠新作,互通信件交流创作。
      自那以后,济人仗着他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支出神入化的笔,终日驶骋在军史题材领域里。自“将军”一炮打响,他的一系列长篇,如《崩溃》,如《征夫泪》,如《哀军》,如《战争的天秤》相继问世,仿佛用一个个炸药包连续不断地轰炸中国文坛,大有“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之势。
      在济人客厅的正墙上,挂着一幅扇面,济从如此珍爱它,并非是因为它有多么的精致,而是因为扇面上那八个龙飞凤舞笔力遒劲的字:春山瀚墨,秋水文章。
      这是济人的《崩溃》荣获“当代优秀长篇小说奖”时,前辈作家秦兆阳挥毫写下送他的。
      在济人眼中,这八个字所承载更多的不是鼓励,而是鞭策。
      老山奇遇——济人感叹:“地球居然如此之小!”
      1989年初夏,重庆作家杨益言、黄济人、王群生、傅天琳、余德庄罗学蓬6人应军队邀请,前往老山前线慰问参战部队。就在短短半月的奔波之中,黄济人又经历了两桩让他永远也忘不掉的事情。
      先说第一桩。5月2日上午,开往昆明的特快列车驶出了重庆站。军部包下了两间软卧包厢,黄济人、王群生、傅天琳、余德庄住一间;杨益言、张勇锐和我住一间。张勇锐曾是这支正在前线作战的部队的副政委。当时巳经离休,集团军首长特意请他出山代表部队陪同作家慰问团。作家们出于尊重,索性称他为领队。张领队乃山西人,精明干练,谈锋甚健。他穿便装戴眼镜,看上去不像个职业军人倒更像个大学教授。列车开出后,济人他们安顿下来后,也都过来上上下下挤了一屋,听张领队介绍这支作战部队的历史。岂知讲到洛阳攻坚战时,黄济人满脸惊奇地问:“怎么?洛阳……是你们打下来的?”
      同行的作家们全都理解济人的惊奇。因为,我们都知道当年亲率蒋介石的“御林军”— —青年军二0六师镇守洛阳之人,正是黄济人的亲舅舅、国民党军中悍将、外号人称“邱老虎 ”的邱行湘。
      “哈哈,当然。”张领队笑着问济人,“你知道你舅舅是怎样被俘的么?”
      济人点点头:“知道,我舅舅详细地给我讲过。而且,我还看过许多有关解放洛阳战斗的史料。”
      “你舅舅被俘后自杀的事,他也给你讲过?”
      济人愕然:“我舅舅……自杀过?”
      “哈哈!”张勇锐大笑,说,“小黄,你不知道吧,你舅舅的命,还是我救的哩。”   这倒是一个陈年老窖似的新闻,不仅黄济人,连我们也全来了兴趣。
      “你舅舅确实能打,他把洛阳足足守了五天。”谈到自己亲身参予创造的那一段辉煌历史,张勇锐兴致勃勃如数家珍。“打洛阳的,是我中原野战军陈、谢兵团和兄弟部队华东野战军的陈、唐兵团。1948年3月9日黄昏发起攻击,14日晚结束。我们的伤亡不轻,但战果辉煌。全歼守敌两万多人,还抓住了邱行湘。我当时是文书,战斗结束后,陈赓司令员听说生擒了邱行湘,高兴得很,来电话叫马上把人送到司令部去。团首长把这任务交给了我。我带着几个战士把邱行湘押到半道上,突然,我无意之中发现他把手从口袋里掏出来,飞快地在嘴上抹了一下。我心里猛地一跳,立即扑上去用双手死死掐住他的脖子,大喊道:‘他吞啥子东西了!快,快给他掏出来!’战士们一听都急了,一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