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4473|回复: 0

[旅游名胜] 文化光华耀巴渝—— 我区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综述

[复制链接]

1322

主题

1530

帖子

1万

积分

VIP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221
发表于 2021-4-16 16: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如果说文化是人类心灵和情感的“矿藏”,江津,无疑已拥有一座上千年的“富矿”。
   
      悠远的历史,地处巴山渝水之间的独特地理形势,究竟赋予了这片土地什么样的不朽“灵魂”?
   
      历史的积淀,让这座孕育文化宝藏已达千年之久的名城,焕发出怎样璀璨的特色文化光华?9月初,记者就我区特色文化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访。
   
      动静相宜 传统文化交相辉映
   
      “其实,所谓的特色文化,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外延。主要是指目前江津地域内存在的具有江津特色、特点的,有一定优势的文化门类、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面对记者的询问,区文广新局负责人首先给出了这样一个解释。
   
      翻开相关的统计表册,一段详实的数据正为这个解释提供有力的旁证:全区已初步建成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有10余个大类、40余个品种、200余项,经重庆市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市级(省级)保护名录的1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新近公示了我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项……
   
      其实,这些数据并不代表着事实的全部。
   
      2009年8月22日晚,津城上空秋高气爽,区体育场内星光灿烂。当晚8时整,万众期待的第二届中国七夕东方情人节在此浓情开幕——半个世纪前,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在中山古镇发生了一场旷世爱恋。有一对不顾世俗而追求真爱的男女,逃入大山深处,用半个世纪铸就了他们6000多级的“爱情天梯”。随着其事迹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经典爱情之一,“爱情天梯”的故事被广为传颂。2008年,江津依托“爱情天梯”故事成功举办了首届七夕东方情人节活动。2009年8月,区委、区政府再次挥出大手笔,与重庆市旅游局、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市文联联合主办第二届中国七夕东方情人节。
   
      七夕,虽然闪亮,却仅仅是众多光华中的一缕。据区文化部门统计,我区目前已形成了包括中国七夕东方情人节在内的塘河龙舟文化节、中山古镇石板糍粑节、中山年猪节、石蟆橄榄节、李市旱龙船会等在内的10多个传统节日文化品牌。近年来,这些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在整个重庆地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刚柔相济 历史人文积淀丰厚
   
      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瑰宝,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绚丽奇葩。而这朵“奇葩”在我区浩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似乎显得格外绚丽。
   
      2008年11月6日17时,从北京中国楹联协会传来好消息,我区申报“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成功,成为当时重庆市唯一一个申报成功的城市,也成为全国32个获此荣誉的城市之一。
   
      “江津楹联是一支能登上中国文化单项顶峰的奇葩。”业内人士这样评价我区极具特色的楹联文化。作为“联圣”钟云舫的故乡,我区拥有临江阁天下第一长联、四面山朝源观天下第一奇联、江公享堂和邻母皇帝联以及育人联、行业联、民居联、祠堂联、风景联、宗教联、移民联等一流楹联资源50余种近万副,其中天下第一长联、天下第一奇联得到海内外楹联学术界认可和推崇。 
   
      楹联文化资源的丰富,必然是依托在更丰富的古庄园文化资源上。2007年12月6日,区文物管理所传出消息:经众多专家考证,位于柏林镇双凤场东1公里处的百年古宅——会龙庄,被确认为重庆地区已发现的最大古庄园。具有山西建筑风格的会龙庄,将作为四川、山西移民文化结合的代表,成为研究重庆移民文化的一个有效载体。
   
      然而,除会龙庄外,全区已发现古庄园遗址20处以上,多个镇街均现存有客家会馆或建造遗址,其中仅支坪街道就有具较高研究价值的移民会馆3座,四面山风景区一带更是有反映僚人文化(僚人是巴人入巴前,长期生活在巴地的土著居民)的多处僚人遗迹。而现存记载有湖广填四川等历史性大型移民史实的资料数百卷,则分藏于区档案馆、区图书馆、聚奎书院图书馆等处。
   
      兼容并包 名人文化灿烂华夏
   
      江津之名,因其地处万里长江要津而得,自古以来,此类地区都是文武雄才辈出之地。
   
      历史,也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着这个定律。宋代,当蒙古铁骑踏入江南时,首筑重庆九开八闭坚城以抗元兵的名将彭大雅从这里走出;明代,著名辅相江渊也诞生于此;1919年至1921年间,以聂荣臻元帅为代表的42名江津人先后留法勤工俭学,占四川全省留法人数的10%;抗战时期,著名的津(江津)沙(白沙)文化区曾一度与重庆沙(沙坪坝)磁(磁器口)文化区、成都金牛(金牛坝)文化区、北碚文化区并列为中国大后方四大文化区之一,更是留下了冯玉祥、陈独秀等历史名人的足迹。
   
      这片热土上孕育的杰出人物更是群星璀璨。新中国军衔最高的女性聂力中将、原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上将;中科院院士周光召、“两弹元勋”邓稼先、原国家女排主教练邓若曾,中国现代航天专家陈祖贵,著名作家叶咏、夏培卓、郑洪、姚非;诗人戴安常;电影评论家钟惦棐;画家陈有杰、陈进、万有能……文化名人数不胜数。2003年重庆市评选出100名历史文化名人,江津就占10人之多。据不完全统计,江津籍和在津求学过的“两院”院士就达15人之多。
   
      百花齐放 当代文化绚丽多姿
   
      步入21世纪后,江津的特色文化再度焕发了青春,连续10余年来精心打造的江津“四大文化品牌”活动深入人心,为广大群众所热爱——“滨江之夏”广场文化广场活动已先后演出近100场,创编节目140多个,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以《十里长堤十里风景》为题作了专题报道;“三项基本国策”巡演活动深入镇(街道、管委会)演出130余场,创编节目70多个,被群众誉为“江津的心连心艺术团”;“四下乡”活动的文化下乡内容不断丰富,形式年年创新,效果越来越好,2003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先进;而在重庆市2009年“送戏、送电影”双送活动中,我区出色完成了送27场演出、193场电影到农村的任务,被评为活动先进单位。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已连续举办10余年的4大片区迎春文艺巡演活动(即“綦河之春”、“津南之光”、“春满津西”、“津北之声”),先后吸引观众近200万人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除四大文化品牌外,2005年以来,全区文艺创作亮点层出不穷,方言剧《五婆婆摆媳妇》入围全国第14届“群星奖”评比;川剧《直辖农民》勇夺重庆市级汇演“优秀演出奖”和“优秀表演奖”两项大奖;参加重庆市庆直辖大合唱比赛,获老年组、少儿组、成人组3项银奖,是重庆市唯一在3个组别均获奖的区县。仅2008年,全区便有60余人次在重庆市级以上比赛展览中获奖。目前,江津文联拥有作家、书法家、美术家、楹联、摄影家、戏剧、川剧、音乐舞蹈家、诗词等9个协会,国家级会员约50人,重庆市级会员220余人。近年来出版小说、诗歌、纪实文学、摄影作品等文集60多部。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近年来,我区已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文化生产方式和多种文化价值观共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贯彻市委三次五届全委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逐步深入,江津特色文化资源这座千年宝库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