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陈艳芳敬赠周泽昭牙雕球 #
民国陈艳芳敬赠周泽昭牙雕球,象牙质,二级文物,旧藏,1950年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宫收藏保管,后移交江津文物管理所(江津博物馆)收藏,目前正在江津博物馆展出。
# 关于牙雕球 # 象牙雕刻技艺是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而象牙雕球,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是集中国象牙雕刻技法于一体,取“鬼斧神工”之义,又称为“鬼工球”,在明代曹昭《格古要论·珍奇论》中就有记载:“尝有象牙圆毬儿一个,中直通一窍,内车数重,皆可转动,故谓之‘鬼功毬’。或云宋内院中作者。”这里“毬”同“球”,可知这种器物至少在宋代已经出现。
这件牙雕球,白色略发黄,由球和支撑底座两部分组成。上部分为镂空雕刻套球,由整块象牙雕刻而成,一共13层,每层都可以自由转动,寓意“时来运转”。外层雕刻锋棱毕露,为人物花卉纹,内层为镂空几何纹。下部分为高支撑底座,上为圆盘,中间为雕刻连枝花卉和菱形镂空纹饰,最下面支柱为竹节状。底座边沿由右向左刻着两行正楷小字,第一行为:“周泽昭大医师惠存”,第二行为:“陈艳芳敬赠”。
牙雕球雕刻文字提及的 陈艳芳何许人也? 目前尚无从考证,但我们知道的是 周泽昭是我国著名医学家、生物学家
# 文物故事 #
1902年,周泽昭出生于江津一个医生世家。1919年,他立志以学医救国,奔赴上海,进入私立同德医学院学习。1924年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他参加了当时还真正革命的国民党。1925年,他转学至广州中山大学医科,专攻外科、骨科。1927年,他参加了广州起义的伤员抢救工作,后来成为国民党桂军中名医。
但是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皖南事变,周泽昭越来越看清国民党的腐败和倒行逆施,明白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的革命者,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他决定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不过由于国民党阻挠,他只好暂时与国民党周旋。1941年,周泽昭按照周恩来指示,辞去军职,开设私人诊所,蛰伏4年,掩护党组织活动。
1944年4月,周泽昭辗转来到重庆,与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取得联系,回到阔别多年的江津老家,变卖了一些房产和土地筹措经费,化名改装奔赴延安,1945年6月底到达。从周泽昭的人生轨迹和这件牙雕球的流传经过分析,这件牙雕球极有可能是这一时期被他变卖的资产之一。
虽然这只是推断,但是这件牙雕球雕刻工艺十分精湛,非常珍贵,陈艳芳能将其赠送给周泽昭,也从侧面反映了周泽昭的医术是十分高超。牙雕球底座上刻下的“大医师”“惠存”“敬赠”透露出了陈艳芳对周泽昭深深的敬佩和谢意。而周泽昭为了奔赴延安,将这么珍贵的东西和他的家产一起变卖,反映出周泽昭为了革命,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
周泽昭放弃优越的生活,前往延安参加革命,受到组织的高度重视,被分配到延安医科任教授。之后,毛泽东还接见了他。不久,日本无条件投降。延安医科大学迁往东北,周泽昭调任中央医院外科主任。1946年3月30日,周泽昭加入中国共产党,凭借高超医术,丰富的战伤治疗经验,不仅抢救了大量伤员,还培训医疗队员,编写了《野战外科》《战伤处理》手册。
周泽昭与毛泽东等合影,1954年摄于杭州
(左起:田家英、陈伯达、毛泽东、周泽昭、罗光禄)
解放后,周泽昭任北京医院院长、外科主任,负责毛泽东的保健工作,1955年被选聘为首批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0年4月,病逝于成都。周泽昭,为我国医疗事业、革命事业以及中央领导人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件牙雕球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不仅是中国传统牙雕技艺的重要代表物,更是周泽昭“德艺双馨”和坚定革命信念的重要见证物。
参考资料: [1] 重庆市江津文物管理所.文物系统馆藏文物信息采集表[J].2013[2] 重庆地域历史文献.江津卷编撰委员会.重庆地域历史文献.江津卷下卷,重庆出版社,2014:50[3] 韦英思.从桂军名医到中央领导的保健医生[J].红岩春秋,2018(02):70-73
来源:江津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