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览”系列
江津是个好地方!”这里文化璀璨,人杰地灵,优秀历史文化代代传承,大好山河独具韵味。
今天,小编带领大家“云游览”——陈独秀旧居陈列馆。
人|物|介|绍
陈独秀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1938年,陈独秀流寓江津,并于1942年5月27日病逝于此,江津是陈独秀最后的寓居地。
陈独秀旧居陈列馆
陈独秀旧居陈列馆位于江津区几江街道鹤山坪,原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特科贡士杨鲁丞的家宅,俗称“杨家大院”。院子四周以条石圈砌成丈余高的石墙,又称之为“石墙院”。其复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极具清代川东民居特色,坐南向北,占地面积26亩,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
江津陈独秀旧居陈列馆,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陈独秀生前住所,是中国最为完备的陈独秀史料库之一,游览者与研究者,各取所需。2000年10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完成第三次修缮和改陈布展。
展陈从历史、人文、理性、感悟命题展开,凸显陈独秀坎坷人生与人文灵魂,竹林和碑亭景观融入清高气质,以12棵景观生态大树,代表陈独秀在石墙院每一年的12个月份,石墙周围种了63棵寿桃树,代表陈独秀度过的63载春秋。 门庭的对联 行无愧怍心常坦 身处艰难气若虹
展馆序厅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自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为开启民众心智,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封建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发动了振聋发聩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大解放。
陈独秀提出“新青年”的六条标准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新青年》编辑部复原场景
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
五四运动雕像
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李大钊一起创建中国共产党。连任中国共产党第一至五届最高领导人。
又因党在幼年时期及陈的“右倾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后因“参加托派”等原因被开除党籍。
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名单,推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出席会议的有代表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 陈独秀多次被反动当局拘捕入狱
陈独秀一生劫难表
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陈独秀狱中所作大型组诗《金粉泪》
陈独秀手稿
陈独秀流寓江津
1937年抗战爆发,获释。 他在武汉、重庆发表大量抗战言论。 他在1938年8月来到江津,深居简出,提出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最后政治意见”; 完成《小学识字教本》上部,树立了文字学研究高峰。 贫病交加,清苦自持
晚年他贫病交加时,国民党给他高官他不当,中央组织部长,还有共产党给他送钱,都拒之门外。
《小学识字教本》封面
得到社会赞扬的大著《小学识字教本》。不幸家中遭遇“雅賊”,被窃取文稿、印章。
好书不厌百回读 嘉树新成十亩阴 ——陈独秀
“对月亿金陵旧游” 匆匆二十年前事, 燕子矶边亿旧游。 何处渔歌惊梦醒, 一江凉月载孤舟。 ——独秀自鹤山坪
陈独秀在江津地摊上发现杨家祖上一本书,
杨家后人请陈独秀完成其祖上遗作的整理注释工作,邀请陈独秀来到杨家大院,一直居住到病故。 卧室
陈独秀夫妇与主人家共用的厨房
会客室
陈独秀雕像
陈独秀原墓地
1947年,陈松年将父亲灵柩迁回安徽省安庆市安葬。
行无愧怍心常坦 身处艰难气若虹
这幅对联不但是陈独秀一生气节和风骨的真实写照,更是他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朋友们,这样看陈独秀旧居陈列馆,是否让你不枉此行,让游览更有价值呢?
来源:江津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