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古桥游记
在江津朱杨镇的猴溪水面上
有一座石拱桥
灰白色的桥拱倒影与桥身相合
像一轮满月落入水面
波光闪烁,树影婆裟
当地居民给桥取了个简单的名字
——板桥
此桥现为重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省江津县地名录》中说
此桥有“川东大板桥”之称
其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这座古桥有3个桥名
折射着历史的变迁故事,分别是
“万古桥”、“利济桥”、“江津大板桥”
一桥三个名!来头倒不小
一起来了解下古桥的故事~
01“万古桥”的来历
郑云/摄
朱杨镇猴溪不仅是江津到永川的必经之道,还是重庆至泸州的官道。但一溪相阻,隔河千里,两岸群众很不方便。
于是,在乡人的倡导下,当地百姓募谷集资,历时五年,终于在乾隆二十年在猴溪上修建了一个石拱桥。通桥前,有乡人建议,将江津县衙的知县王大爷请来“踩桥”。
这天,知县王大爷带着师爷蒲钟湄来到这里,在“踩桥”前,当地官吏上前问:“县太爷,你给新桥取个名吧。”王知县还没有开口,旁边的蒲师爷就抢过说:“就叫万古桥吧。王大爷功德万古,拱桥千秋……”
于是,这桥最先名就叫万古桥了。
02 利济桥”的来历
此桥并没有万古千秋。县太爷在一年后就去职离津,到了80年后的道光十六年,一场洪水将此桥冲圮,当地群众怨声载道,涉水过河又遇到了困难,人们再也不说万古桥这名了。
于是当地百姓又开始募谷集资,多年后修成五孔卷洞桥,全长100米,宽9米,高25米。其中,最大一孔跨度13米,拱高8米。建成时,当地群众兴高采烈,玩龙灯耍狮子庆贺了三天。当地的一些秀才给此桥取名为利济桥,其意为利民济世和施利济功。
但当地百姓听了这名,提出了相反意见。他们说:这桥是百姓募谷集赀而建,而利济桥这名,文绉绉的不好使,不如就叫板桥,板桥这名好听好记好使……
03 “江津大板桥”的来历
因为这桥全用大小石板建成。桥墩用巨大石板砌成,桥拱用长条石板卷合,桥面用平型石板铺就,桥栏也全是用长方形石板镶嵌。
据说,此桥用了上万块不同大小的石板,每块石板之间紧密相连,恰当合适。老百姓将此桥称之为板桥,既贴切明了,又好记好使。于是,板桥就成了此桥响当当的名儿,自此成了闻名巴蜀的“江津大板桥”。
桥两侧石砌桥栏有浮雕花纹,可惜风化剥蚀了不少。幸存的浮雕中,“文书”“宝剑”二图依稀可辨。桥面正中间一块石板呈不规则形状,呈七角形,是人们传说中的“神仙石”“鲁班石”。
如今,板桥旧貌换新颜
仍然发挥着区县边贸集镇作用
桥头桥尾以及桥中
都成了赶集的闹市
场上高楼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
承载着一方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