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Portal
江津论坛
BBS
今日江津
江津概况
江津人才网
江津房产网
江津二手房
江津相亲网
二手交易
师傅到家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本版
用户
江津在线
»
江津论坛
›
聚焦江津
›
江津概况
›
江津文脉连载39:从宋以来进士人数看江津十大望族 ...
返回列表
查看:
4085
|
回复:
0
[人文历史]
江津文脉连载39:从宋以来进士人数看江津十大望族
[复制链接]
文化作文研究
文化作文研究
当前离线
积分
150
56
主题
58
帖子
150
积分
注册会员
注册会员, 积分 1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0 积分
积分
150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10-26 15: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第一研究
从宋以来进士人数看江津十大望族——江津历代文人群像及地域思想研究(三)
谭云籍 谭蘅君
作者按一个地域或最小的县域都有它的思想史。中国古代文史哲一家,文学是基础,史学是核心,哲学是高度。研究一个县域的思想史最好从它的文人开始,他们身上既传承了正统的主流思想,也打上了地域痕迹。本系列拟从江津历代文人作品入手,剖析廉官、能官、隐官等不同官员和才子、隐士、普通文人等身上隐藏的具有江津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通过系列群像,让大家深刻理解江津地域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地域文化自信,并通过认识地域文化基因的优劣,张扬优良基因,修改落后基因,通过重组基因编码,优化江津地域文化结构,提高江津地域文化品质。
江津十大望族,《县志》未载。但西南堪舆界传说明末清初西南风水大师陈作龙寓居江津时,曾为江津十大望族占卜造坟。那么传说中的陈作龙所作“十棺族坟”,与《县志》上的进士人数是否吻合呢?这个研究角度,可以证实或证伪有关江津的民间故事。有必要补充一点,《江津县志》作为儒家史学的一部分,虽然遵循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原则,但乾隆版的主编曾受一县长自己就是易学高手,曾亲自为江津占卜修塔,培植文风,县志也录入了一些祥异现象,甚至一些神怪文化,后面会专文论述。比如江津一些能预报天气的灵石,能知孕妇生男生女的摸儿池,大旱时灵验的宗教祈雨法事,甚至载有离奇色彩的神仙人物等等。因此,如果江津真寓居有民间传说的地仙级人物,还是进士出身,甚至传说为乾隆皇帝祖先的陈作龙其人,我们相信县志不会放过。毕竟,这已经不仅仅是民间身份,而是带有官家编制。先来整理《江津县志》上的进士排行榜。
图注:乾隆版《江津县志》进士名录
一、江津进士姓氏排行榜
江津进士排行榜为什么从宋朝开始计算?科举不是始于隋,盛于唐么?历史确实如此。但有唐一代,江津乃至整个重庆地区都没有一人中进士。重庆市第一个进士是江津人毕申,石蟆镇牛(游)心书院毕业。可惜该书院已失,江津有心打造文旅之城,却无人提议去寻找,悖也! 这一年是公元998年,该届状元是有名的兄弟状元孙庆(仅),其兄孙何是淳化(992年)状元。相继魁天下,闾巷荣之,“兄弟连冠多士,一时以为荣”。他们的老祖宗孙伽伏是中国科举记载的第一个状元,孙氏家族好像有状元基因,貌似秒杀天下学子。
图注:江津进士姓氏排行榜
图注:民国版《江津县志》科举名录之文科进士
二、江津进士十大姓氏排序
从上表可看出,江津从宋到清末,进士姓氏排行榜依次为:王、李、杨、周、陈、江、刘、程、袁、马、邹,合计11大姓。其中第四名并列两姓:周与陈;第五名并列6姓:江、刘、程、袁、马、邹。这是将旧志中的“补编”进士计算进去了。“补编”在乾隆版《江津县志》上说明为:“查通志,王策、邹遇俱万历进士,籍不属津,余从‘明伦堂’匾补入,不知何据?存以俟考。”
图注:乾隆版《江津县志》进士补编
意思是:补编的这些万历年间的进士,籍贯不属于江津。编者是从“明伦堂”匾补入,至于是何依据,编辑不知,留给后人考查。说穿了就是这些进士人物是否属实,还未知,但有一点很明确:他们不是江津籍人。因此如果去掉这部分进士,则排名为: 李、杨、周、陈、王、江、刘、程、袁、马,刚好十姓。邹姓去掉邹遇,便无缘进入前十。明伦堂是古时讲学的地方,多设于文庙、书院。难道这些进士名录来自于江津文庙或几江书院?未知,待考。曾有同行研究者产生过一个阴暗的猜想:龚懋熙是《江津县志》第二版手抄本的主编,受知县王璧所嘱,而县志里面又出现许多待考的非江津本土王姓进士,是不是意味着王璧县长有点私心?产生这种猜想也有逻辑支撑,但龚懋熙作为进士出身,曾任北京太常博士,其撰书品质还是值得信任。再查王璧其人,民国版《江津县志》“清知县”一栏记载为:“山西阳城副贡,康熙十九年任。时吴三桂将马宝据遵义,欲攻渝江合间,为吴党何良柱截据。当敌兵压境,督办津粮,犯难接济,有平乱功。重建学宫,升浙江杭州同知。”副贡是在乡试中备取列入副榜,后得入太学肄业。成绩相对来说,可能差那么一点点。但此人平乱有功,当时吴三桂手下第一悍将马宝占据遵义,想攻打长江上游合江到重庆一线城市,没想到被何良柱抢先占据。敌军压境之时,王璧负责督办粮草,为清军取得最后胜利有功。同时为江津重修学宫,恢复教育有政绩,因此得升浙江杭州府同知。从其简介来看,王璧也算是干吏,在江津有政声。何况王璧作为山西人,没必要为江津王姓荣耀去造假。须知,天下王氏第一人祠堂在山西太原,王璧作为王氏后人,也要顾虑王氏名声。
图注:民国版《江津县志》王璧知县介绍
且慢,以上为文科进士,如果算上武科进士呢?查《江津县志》,宋元明三朝均无武科进士,只有清朝出了三位,分别是:程于中,康熙庚戌科,任宁羌州知州;陈玉书,光绪庚寅科,恩科;杜天麟,甲午科榜眼,广东香山协副将,代理广东水陆军提督。
图注:民国版《江津县志》武科进士名录
程氏家族则为3人,陈氏家族则为5人,于十大姓来说,整体未变,只是排位顺序有些微改动。杜天麟作为武科榜眼,是江津历史上文武科进士中,成绩排位第一者。
三、陈作龙十棺坟与科举榜十大姓吻合吗?
陈作龙民间传说为进士,后弃官研究地理堪舆术,经三峡入川,游至科举进士同窗江津人王叔祥家。王叔祥乾隆版《江津县志》列为“补编”,民国版直接入列进士,并注明“任湖广武昌府知府”,王家热情待陈,最后陈作龙寓居江津数年,游历巴蜀大地,颇多地理功课。陈作龙传世作品是《二十四课》,也限于堪舆界。实践层面在江津葬有十棺坟,是其堪舆代表。分别为:江、姚、韩、夏、李、曹、杨、靳、白、周,传说乃江津十大姓,后来出了十大清官。从科举来讲,陈作龙如果是与王叔祥同窗,那么一定有史志记载。查清朝李周望(1697年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8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及今人朱保烔、谢沛霖合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结果很令人失望:均无王叔祥其人。而且也查无陈作龙其人。再查《武昌府志》明朝“知府”,也无王叔祥其人。续查武昌府明朝“同知”,亦无。
图示:《武昌府志》“明知府”名录
这就怪了,难道仅仅是民间传说?从时间来看,陈作龙与王叔祥同科,为万历甲辰科进士,科考时间是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清朝1644年攻下北京,作为明末清初的人物,这一点倒还吻合。这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附会,古人为了让人相信,有时会借名人或虚拟一些名头来提升粉丝量。一种是隐藏,故意虚拟他名,与前段人生割裂,由功名庙堂走向江湖民间,过另一种方式的生活。无法判断是哪种情况,我们就权当有陈作龙和王叔祥其人。那么再对照一下十大姓,与科举前十排名吻合的有:李、杨、江、周。仅仅4姓,而且王叔祥在江津接待陈作龙有恩,按理说,应该报恩将王姓列入十棺坟内才合情理。陈、王、刘、程、袁、马六大姓,没有入列。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陈作龙到江津是明未,十棺坟发迹之后人,至少不应该把宋朝科举列入在内。其实,即便去掉宋朝,十大姓排名也没有根本改变。因此,以中进士排列的江津十大姓,与民间传说的陈作龙十棺坟为代表的江津十大望族对不上号。这说明以进士为标准的江津十大姓,证明了陈作龙民间传说的真实性存疑。或许,这个传说诞生的时候,最初的造神者未曾想到去考证江津进士排行榜,以防后人验证。不过,换一个角度,古代做官并非只有进士,如果从举人来看,是不是吻合呢?这个角度也有逻辑支撑,那么请关注下一篇文章:《第一研究:从明清举人看江津十大望族》。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津城单车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