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Portal
江津论坛
BBS
今日江津
江津概况
江津人才网
江津房产网
江津二手房
江津相亲网
二手交易
师傅到家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本版
用户
江津在线
»
江津论坛
›
聚焦江津
›
江津概况
›
奇妙四面山·重庆四面山生物调查记录
返回列表
查看:
2734
|
回复:
0
[旅游名胜]
奇妙四面山·重庆四面山生物调查记录
[复制链接]
上杉下乡
上杉下乡
当前离线
积分
1214
115
主题
117
帖子
1214
积分
中级会员
中级会员, 积分 12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8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2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86 积分
积分
1214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11-3 14: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今年六月,我申请到四面山自然保护区考察。在获得四面山森林资源服务中心何主任的批准后,得益于森服中心张超、张芯语、封镀等三位老师的鼎力支持,我有机会于国庆节前往四面山保护区土地岩管护站驻点调查。文前先感谢四面山森服中心和管护站各位老师的支持与帮助。
本文整理了我在四面山一个多月记录,主要以鸟类为主,穿插哺乳、两爬、昆虫、植物等其他类群,近一百五十种。由于设备与季节限制,鸟类以外的记录并不多,权当充数。
Ps:1.我是蛙君的粉丝,一直很喜欢蛙君的推文风格,所以文中有一些地方参考了蛙君的推文,在此表示感谢。2.有些图片的拍摄位置与文中描述的位置有所差异,这样由于跟随行文逻辑介绍到某区域的某个鸟种时,不一定有该区域的图片搭配介绍,所以选择了在四面山其他区域拍摄的同种鸟类图片用以说明。图片拍摄位置以下标为准。
对于观鸟而言,四面山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奇妙到矛盾。一方面,由于它占地面积广,加之没有太大的海拔差异,鸟类密度并不高。即使遇到鸟,也一般处于“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尴尬境地,观拍体验感较差。鸟况相比同处重庆主城外圈的金佛山要略微逊色。但另一方面,四面山又是一个绕不开的观鸟目的地。这里是国内最容易见到淡喉鹩鹛的区域,并且这里还生活着褐胸噪鹛、红头咬鹃、斑背燕尾等在重庆范围内数一数二的高光鸟种。
淡喉鹩鹛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它一般栖息在阴暗潮湿的岩壁旁浓密灌木丛中,活动范围不会超过地面一米,极难观察与拍摄。这种小鸟最初被发现分布于越南,近十余年才在中国记录,狭窄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和广西西北部,2013年首次在重庆四面山记录。关于这种体长12cm,不善飞行的小鸟,是如何跨越群山,再一次现身四面山,这一直是一个迷。
(淡喉鹩鹛 Spelaeornis kinneari)▼
▲摄于莫花岩
为了淡喉鹩鹛,我几乎走遍整个四面山。从土地岩到插旗山,到望乡台,到珍珠滩,再到莫花岩、大窝铺,都难见它的踪迹。但破解这个种后我才发现,它在四面山的分布并不狭窄,种群数量也不低,有时候整个山头都在鸣唱。想想也是,小型鸟本来就不是走K策略的路子,如果种群密度低,或许早就区域性灭绝了,又怎么可能撑到被记录呢?如果要寻找淡喉鹩鹛,一定要留意脚下。它不会去到太高的地方,在觅食时也会发出短促的“咯咯”声,与异色树莺的声音相似。
(淡喉鹩鹛 Spelaeornis kinneari)▼
▲摄于珍珠湖隧道
(淡喉鹩鹛 Spelaeornis kinneari)▼
▲摄于烂泥沟
在寻找淡喉鹩鹛的过程中,失意是常有的事,我总是不抱希望的慢慢走,甚至停下拍拍植物。但可能也是因为足够安静,才会有意外之喜。
(福建柏 Fokienia hodginsii)▼
▲四面山保护区建设初衷就是为了保护这种植物,摄于莫花岩
(常绿荚蒾 Viburnum sempervirens)▼
▲摄于莫花岩
(常山 Dichroa febrifuga)▼
▲很喜欢的一种植物,有毒,摄于莫花岩
(独牛 Begonia henryi)▼
▲又名柔毛秋海棠,摄于莫花岩
(球花马蓝 Strobilanthes dimorphotricha)▼
▲摄于莫花岩
(异叶梁王茶 Metapanax davidii)▼
▲摄于莫花岩
(细茎双蝴蝶 Tripterospermum filicaule)▼
▲摄于莫花岩
(单瓣缫丝花 Rosa roxburghii f. normalis)▼
▲摄于莫花岩
(鹅掌柴属 Heptapleurum sp.)▼
▲摄于珍珠湖
相比之下,红头咬鹃要好见的多。选一条林间小道漫步,它们常会从密林里窜出,发出很大的鼓翅声,并伫立在不远处的高枝上。可惜我去的季节不太好,不在繁殖季,雄性羽色并不太鲜艳。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成年雌性红头咬鹃,摄于烂泥沟
褐胸噪鹛在山上的种群数量不小,漫山遍野都是它魔性的鸣唱,但是生性警觉,擅隐匿,拍摄也很困难,是数一数二的“狗鸟”。
(褐胸噪鹛 Garrulax maesi)
▲摄于土地岩
相对其他燕尾而言,斑背燕尾更喜欢山间溪流,2013年重庆的第一笔斑背燕尾记录就在四面山。
(斑背燕尾 Enicurus maculatus)▼
▲摄于土地岩
在寻找斑背燕尾的土地岩景区,我顺着潮湿石壁栈道往下走,在左侧石壁上见到一些湿生崖壁植物。兰科应该也有很多,但是我去时已是深秋,并没有发现。
(革叶粗筒苣苔 Glabrella mihieri)▼
▲摄于土地岩
(珊瑚苣苔 Corallodiscus lanuginosus)▼
▲摄于土地岩
(纤细半蒴苣苔 Hemiboea gracilis)
▼
▲摄于土地岩
(双片苣苔 Didymostigma obtusum)
▼
▲摄于土地岩
(蕨叶人字果 Dichocarpum dalzielii)
▼
▲摄于土地岩
(红雉凤仙花 Impatiens oxyanthera)▼
▲摄于土地岩
(绿萼凤仙花 Impatiens chlorosepala)
▼
▲摄于土地岩
(虎耳草属 Saxifraga sp.)▼
▲摄于土地岩
在接近谷底的位置,发现了一株奇异南星。天南星科的植物名字都很妖,有一种异世界的风格。长焦无法拍摄佛焰苞,用手机记录一张。
(奇异南星 Arisaema decipiens)▼
▲摄于土地岩
(奇异南星 Arisaema decipiens)▼
▲奇异南星佛焰苞,摄于土地岩
蕨类也很喜欢这种生境,但我只认识江南星蕨。
(江南星蕨 Lepisorus fortunei )▼
▲摄于土地岩
除了斑背燕尾,我在土地岩还观察到灰背燕尾、小燕尾、白冠燕尾等三种燕尾。也就是说除了黑背燕尾外,国内燕尾属的其他四种同时生活在这条溪沟中。
(小燕尾 Enicurus scouleri)▼
▲摄于土地岩
(白冠燕尾 Enicurus leschenaulti)▼
▲摄于土地岩
(灰背燕尾 Enicurus schistaceus)▼
▲摄于土地岩
溪流生境中,常见的鸟类还有褐河乌、红尾水鸲、白鹡鸰、普通翠鸟等,一并记录。
(褐河乌 Cinclus pallasii)▼
▲摄于飞龙庙
(红尾水鸲 Phoenicurus fuliginosus)▼
▲雄性,摄于土地岩
(红尾水鸲 Phoenicurus fuliginosus)▼
▲雌性,摄于水口寺
(普通翠鸟 Alcedo atthis)▼
▲摄于大洪海
(白鹡鸰 Motacilla alba)▼
▲摄于土地岩
四面山水系发达,但溪水一般都很浅,这对扎水捕鱼的翠鸟类并不友好,所以尽管山上有斑鱼狗、蓝翡翠的记录,其种群数量非常小,如果有兴趣,可以在飞龙庙前的河沟寻觅,那里水位较深。我去找了找,并没有收获。不过蜻蜓目的昆虫倒有不少。
(线纹鼻蟌 Rhinocypha drusilla)▼
▲秋生型常见鼻蟌,雄性,摄于土地岩
(线纹鼻蟌 Rhinocypha drusilla)▼
▲秋生型常见鼻蟌,雌性,摄于土地岩
(透顶单脉色蟌 Matrona basilaris)▼
▲摄于飞龙河
(褐带扇山蟌 Rhipidolestes fascia )▼
▲摄于飞龙河
(黑角宛色蟌 Vestalaria smaragdina)▼
▲摄于土地岩
(李氏赤蜻 Sympetrum risi)▼
▲摄于土地岩
(旭光赤蜻 Sympetrum hypomelas)▼
▲摄于飞龙河
四面山的鸟况很奇妙,林鸟一般九点后才比较活跃,相对而言,雾天收获会更大。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雾天出没的红头咬鹃,摄于烂泥沟
雉类很喜欢雨雾朦朦的天气,如果能找到“鸡道”,花时间蹲守就容易见到。虽然白鹇在南方是大菜鸡,但是我始终无缘相见。直到在管护站后的土路惊鸿一瞥,再加上连续三天的时间、路线分析,最终如愿以偿记录到一群,共计11只白鹇。
(白鹇 Lophura nycthemera)▼
▲雄性白鹇,摄于土地岩
(白鹇 Lophura nycthemera)▼
▲雌性白鹇,摄于土地岩
这种薄雾的早晨,也是兽类活跃的高频时段。
(毛冠鹿 Elaphodus cephalophus)▼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摄于烂泥沟
(普通猕猴 Macaca mulatta)▼
▲摄于烂泥沟
(红腿长吻松鼠 Dremomys pyrrhomerus)▼
▲摄于土地岩
(隐纹花松鼠 Tamiops swinhoei)▼
▲摄于水口寺
有一天爬山去做调查,在爬上一段土坡后,与相向而来的红腹角雉撞了个照面,吃惊之余也只能留下一张记录照。
(红腹角雉 Tragopan temminckii)▼
▲摄于烂泥沟
此外,一些迁徙的小林鸟也喜欢在雾天活动。鹟类很好观察,它们一般安静的伫立在枝头,很少活动。
(北灰鹟 Muscicapa dauurica)▼
▲摄于水口寺
(乌鹟 Muscicapa sibirica)▼
▲摄于烂泥沟
(灰蓝姬鹟 Ficedula tricolor)▼
▲摄于烂泥沟
在四面山观鸟,不能放过每一次鸟浪。海拔高一点,组成鸟浪的主力军一般是红嘴相思鸟和灰眶雀鹛。
(红嘴相思鸟 Leiothrix lutea)▼
▲摄于烂泥沟
(灰眶雀鹛 Schoeniparus brunneus)▼
▲摄于烂泥沟
在烂泥沟的第一个大拐弯,我总是能遇到它们的队伍。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在里面翻出一些颜值很高的混群小鸟。
(棕脸鹟莺 Abroscopus albogularis)▼
▲摄于莫花岩
(栗头鹟莺 Phylloscopus castaniceps)▼
▲摄于烂泥沟
(比氏鹟莺 Phylloscopus valentini)▼
▲摄于烂泥沟
(白眶鹟莺 Phylloscopus intermedius)▼
▲摄于莫花岩
(黄眉柳莺 Phylloscopus inornatus)▼
▲摄于烂泥沟
(黄腰柳莺 Phylloscopus proregulus)▼
▲摄于土地岩
(冠纹柳莺 Phylloscopus claudiae)▼
▲摄于烂泥沟
(黑眉柳莺 Phylloscopus ricketti)▼
▲摄于烂泥沟
(方尾鹟 Culicicapa ceylonensis)▼
▲摄于烂泥沟
(斑姬啄木鸟 Picumnus innominatus)▼
▲摄于烂泥沟
谈到烂泥沟,那是四面山观鸟最经典的一条路线。从土地岩景区出发,穿过插旗山隧道后几十米,左侧的岔路就是它的入口。在哨卡做好登记后即可步行入内。这是一条处于插旗山半山的废弃公路,全长近三公里,路况好,视野佳,常有一些精彩的鸟种出没。
(栗腹矶鸫 Monticola rufiventris)▼
▲摄于烂泥沟
灰翅噪鹛在四面山的种群密度很小,但它们喜欢和画眉混群,所以多举起望远镜“怼”一眼,总是一个好习惯。
(灰翅噪鹛 Ianthocincla cineracea)▼
▲摄于烂泥沟
我相信你和我是一样好运的。所以,如果遇到成熟的酸枣树或者君迁子,请树下安静的打望,也许,红翅绿鸠就隐匿在枝间。
(红翅绿鸠 Treron sieboldii)▼
▲烂泥沟有一张雾版图片,本图摄于大窝铺
(君迁子 Diospyros lotus)▼
▲摄于烂泥沟
如果不穿过隧道,在隧道口左侧的草坪里,有一条上山的步道,步道入口是淡喉鹩鹛常活跃的区域,树干上攀爬着精致的绿叶地锦。做好心理准备,不然就会被突然飞出的怀氏虎斑地鸫吓一大跳。
(绿叶地锦 Parthenocissus laetevirens)▼
▲摄于插旗山
(怀氏虎斑地鸫 Zoothera aurea)▼
▲摄于插旗山
沿着阶梯爬到山顶,目的地是一个瞭望塔,塔的周围生长着一片黄药大头茶。
(黄药大头茶 Polyspora chrysandra)▼
▲摄于插旗山
爬上塔顶,可以观察到猛禽和一些游荡的小林鸟。迁徙季这里是过境猛禽监测的绝佳视角。
盘旋的猛禽,黑鸢 Milvus migrans为主▼
▲摄于插旗山
(鹰雕 Nisaetus nipalensis)▼
▲此鹰雕曾引起几个群的讨论,认为是凤头蜂鹰,感谢大家帮忙甄别,摄于插旗山
(凤头鹰 Accipiter trivirgatus)▼
▲摄于插旗山
(暗绿绣眼鸟 Zosterops simplex) 和(黄药大头茶 Polyspora chrysandra)▼
▲摄于插旗山
我每天清晨就从管护站出发,沿着公路徒步到烂泥沟。沿途靠近人居的区域,时长会有白颊噪鹛等常见鸟种活动。矛纹草鹛和画眉也倾向于选择靠近人居的环境。
(白颊噪鹛 Pterorhinus sannio)▼
▲摄于土地岩
(山麻雀 Passer cinnamomeus)▼
▲摄于土地岩
(灰林䳭 Saxicola ferreus)▼
▲摄于土地岩
(松鸦 Garrulus glandarius)▼
▲摄于水口寺
(牛背鹭 Bubulcus coromandus)▼
▲摄于土地岩
(矛纹草鹛 Pterorhinus lanceolatus)▼
▲摄于土地岩
(画眉 Garrulax canorus)▼
▲摄于土地岩
(棕颈钩嘴鹛 Pomatorhinus ruficollis)▼
▲摄于土地岩
(斑胸钩嘴鹛 Erythrogenys gravivox)▼
▲摄于土地岩
(褐顶雀鹛 Schoeniparus brunneus)▼
▲摄于土地岩
道路的两旁,绽放着秋的绚烂,老师告诉我,不要辜负自然的美意。于是,我欣然接受了秋的邀请,猕猴桃挺酸。
(银莲花属 Anemone sp.)▼
▲摄于土地岩
(山马兰 Aster lautureanus)▼
▲摄于土地岩
(沙参属 Adenophora sp.)▼
▲摄于土地岩
(羽叶蓼 Persicaria runcinata)▼
▲摄于莫花岩
(红紫珠 Callicarpa rubella)▼
▲摄于土地岩
(中华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
▲摄于土地岩
有花的地方,自然少不了蝴蝶的光顾。
(华西黑纹粉蝶 Pieris erutae)和(醉鱼草属 Buddleja sp.)▼
▲摄于土地岩
(白斑眼蝶 Penthema adelma )▼
▲摄于大洪海
(玉带黛眼蝶 Lethe confusa)▼
▲摄于土地岩
(斐豹蛱蝶 Argynnis hyperbius)▼
▲摄于土地岩
(小红蛱蝶 Vanessa cardui)▼
▲摄于土地岩
(娑环蛱蝶 Neptis soma)▼
▲摄于土地岩
(白伞弄蝶 Bibasis gomata)▼
▲摄于烂泥沟
沿途的电线上,常会有很多鸟儿驻足,一定不要错过它们,尽管主要是山斑鸠、大嘴乌鸦和棕背伯劳。
(山斑鸠 Streptopelia orientalis)▼
▲摄于大洪海
(大嘴乌鸦 Corvus macrorhynchos)▼
▲摄于水口寺
(棕背伯劳 Lanius schach)▼
▲摄于土地岩
但或许会有惊喜。比如,火斑鸠,这是重庆观鸟会的李强老师夫妇和我一起去烂泥沟观鸟,在返回途中的记录。
(火斑鸠 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
▲摄于土地岩
大拟啄木鸟在烂泥沟非常稳定,它高亢的鸣唱预示着新的一天良好的鸟况。
(大拟啄木鸟 Psilopogon virens)▼
▲摄于烂泥沟
有时在入口处,我就能遇到一大群灰头雅雀,数量足有40+之多。比起红嘴相思鸟和灰眶雀鹛,灰头鸦雀的体型更大,往往也能带来更大的惊喜。
(灰头鸦雀 Psittiparus gularis)▼
▲摄于烂泥沟
红翅鵙鹛喜欢在灰头鸦雀群中“浑水摸鱼”,沿着树木的枝干缓慢移动觅食。
(红翅鵙鹛 Pteruthius aeralatus)▼
▲雄性红翅鵙鹛,摄于烂泥沟
(红翅鵙鹛 Pteruthius aeralatus)▼
▲雌性红翅鵙鹛,摄于烂泥沟
啄木鸟也喜欢跟着鸟浪走,在烂泥沟的第一个大拐弯处,我最多同时看到了三种啄木鸟。黄嘴栗啄木鸟来时动静很大,伴随着魔性的鸣唱。除非必要(筑巢或猎物明显),它一般不啄木,而是取食植物表面的昆虫。
(黄嘴栗啄木鸟 Blythipicus pyrrhotis)▼
▲摄于烂泥沟
灰头绿啄木鸟喜欢取食蚁类(也许包括白蚁?),所以它们更倾向于在树干偏下的位置觅食。
(灰头绿啄木鸟 Picus canus)▼
▲摄于烂泥沟
棕腹啄木鸟是冬候鸟,也是四面山的新纪录,种群数量并不小。
(棕腹啄木鸟 Dendrocopos hyperythrus)▼
▲摄于莫花岩鸟况不好时,在入口不远处的盐肤木下蹲守,那里常有一群火冠雀光顾。当然,也可能是红头长尾山雀或者绿背山雀等小鸟。守住一棵树,就像是守住一个盲盒制造机。
(火冠雀 Cephalopyrus flammiceps)▼
▲摄于烂泥沟
(绿背山雀 Parus monticolus)▼
▲摄于大洪海
(红头长尾山雀 Aegithalos concinnus)▼
▲摄于烂泥沟
(黑颏凤鹛 Yuhina nigrimenta)▼
▲摄于烂泥沟
(栗颈凤鹛 Staphida torqueola)▼
▲摄于烂泥沟
(绿翅短脚鹎 Ixos mcclellandii)▼
▲摄于大洪海
(铜蓝鹟 Eumyias thalassinus)▼
▲摄于烂泥沟
灰树鹊也喜欢取食盐肤木的果实,当然,这家伙什么都吃。各种壳斗、马尾松、杉树,但凡有一点油水,它都不会放过。
(灰树鹊 Dendrocitta formosae)▼
▲摄于烂泥沟
灰树鹊是四面山的一霸,成群结对的驱赶任何它们想要驱赶的竞争者,包括同为鸦科的红嘴蓝鹊。四面山的红嘴蓝鹊几乎无法和灰树鹊竞争,推测还是由于灰树鹊更适应山林环境,而红嘴蓝鹊更倾向于生活在有人烟的地方。
(红嘴蓝鹊 Urocissa erythroryncha)▼
▲摄于水口寺
但,这种驱赶对观鸟的人来说,也不见得全是坏事。我曾在烂泥沟的大拐弯处,遇到一群灰树鹊驱赶赤尾噪鹛和棕噪鹛的盛况,至今意犹未尽。
(棕噪鹛 Pterorhinus berthemyi)▼
▲摄于烂泥沟
(赤尾噪鹛 Trochalopteron milnei)▼
▲摄于烂泥沟
烂泥沟公路的尽头是一个废弃的隧道,里面栖息着成群的蝙蝠。我硬着头皮钻进去,不过秋季还好,蝙蝠密度不太大,洞内干燥无异味。与封镀老师交流后,确认拍摄到的是普氏蹄蝠和一种管鼻蝠。
(普氏蹄蝠 Hipposideros pratti)▼
▲摄于烂泥沟
(管鼻蝠 Murina sp.)▼
▲摄于烂泥沟
我有夜观的习惯,每天晚上我都会出门走一走,或近或远,但是只要出门就会有收获。
(灰胸竹鸡 Bambusicola thoracicus)▼
▲摄于烂泥沟
(光泽华溪蟹 Sinopotamon davidi)▼
▲可能是被黄腿渔鸮捕捉后掉落死亡,摄于土地岩
如果交通方便,烂泥沟夜观是很好的选择。红角鸮、领角鸮在那里都有记录,如果运气足够好,还可以遇到林雕鸮。虽然我和它是在管护站后的土路擦肩而过的。猫猫不太好见,但是橙色小鼯鼠在这里很稳。
(橙色小鼯鼠 Petaurista sybilla)▼
▲摄于烂泥沟
(橙色小鼯鼠 Petaurista sybilla)▼
▲摄于烂泥沟
偶尔在大拐弯处,可以见到花面狸(果子狸),它喜欢在那里觅食。
(花面狸 Paguma larvata)▼
▲又名果子狸,摄于烂泥沟
季节不对,之见到了一条蛇,遗憾。(锈链腹链蛇 Amphiesma craspedogaster)▼
▲摄于烂泥沟
烂泥沟的植物和昆虫也值得一看。
(八角莲 Dysosma versipellis)▼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摄于烂泥沟
(新木姜子 Neolitsea sp.)▼
▲摄于烂泥沟
(四照花 Dendrobenthamia sp.)▼
▲摄于烂泥沟
(半边旗 Pteris semipinnata)▼
▲叶如其名,摄于烂泥沟
(基胡蜂 Vespa basalis)▼
▲摄于烂泥沟
(金环胡蜂 Vespa mandarinia)▼
▲摄于烂泥沟
(陆马蜂 Polistes rothneyi)▼
▲摄于插旗山
(钝肩普缘蝽 Plinachtus bicoloripes)▼
▲摄于烂泥沟
(片叶蝉 Thagria sp.)▼
▲摄于烂泥沟
(斑衣蜡蝉 Lycorma sp.)▼
▲摄于烂泥沟
(斜带尺蛾 Myrteta sp.)▼
▲摄于烂泥沟
海拔稍微低一点,往飞龙庙和水口寺方向走,就能见到一些更为常见的林鸟。
(灰喉鸦雀 Sinosuthora alphonsiana)▼
▲摄于飞龙庙
(红头穗鹛 Cyanoderma ruficeps)▼
▲摄于飞龙庙
(领雀嘴鹎 Spizixos semitorques)▼
▲摄于大洪海
(北红尾鸲 Phoenicurus auroreus)▼
▲雄性,摄于飞龙庙
(北红尾鸲 Phoenicurus auroreus)▼
▲雌性,摄于水口寺
(红喉姬鹟 Ficedula albicilla)▼
▲摄于水口寺
(普通朱雀 Carpodacus erythrinus)▼
▲摄于水口寺
(红胁蓝尾鸲 Tarsiger cyanurus)▼
▲摄于水口寺
迁徙季,山椒鸟成群结队的游荡在水口寺附近。
(小灰山椒鸟 Pericrocotus cantonensis)▼
▲摄于水口寺
(长尾山椒鸟 Pericrocotus ethologus)▼
▲红色为雄性,黄色为雌性,摄于水口寺
一直都知道水口寺有中华双扇蕨的分布,这是一种稀有的蕨类植物,四面山正是它的模式产地。但受到重庆高温的影响,等我赶到时,这个点位的植株基本都干枯在高温的肆虐中,希望残存的几枚叶片,可以挺过即将到来的严冬。
(中华双扇蕨 Dipteris chinensis)▼
▲几乎完全干枯的中华双扇蕨,摄于水口寺
我在四面山的调查仍在继续,如果后续还有大的收获,还会在本篇的基础上有所增补,尽请期待。
整理不易,欢迎关注和转发!文章如有错误,还请各位斧正!谢谢!
感谢八子,程威,封镀,傅凡,何美露,框框,李廷景,刘兆瑞,文浩,王显益,荀皓,谢晓峰,于昕,杨逍然,张超,周汉平,张芯语等老师、朋友在物种鉴定上的帮助。感谢管护站各位前辈的帮助!!谢谢大家!
来源 小甲的自然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食娱乐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