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江津中渡街成渝铁路浒溪旱桥古道旁,曾立有一块清代咸丰年间的渡口公议章程告示石碑。现因立碑处道路施工,告示石碑已被文管部门收藏在了江津博物馆展厅。
(江津中渡码头清代公议章程告示碑)
这块告示石碑公议什么,怎么被人发现,又被谁立在了古道旁?石碑正反两面刻有碑文,一面是公议章程告示保存的部分铭文,另一面记载了重立石碑的故事。 公议章程告示石碑因残缺,但清晰可见以下铭文: “……脚给船钱十八文,其有紧急…。……白糖局、水冰橘等项每船四文,中桶……文,自九月初一日起至四月三十日止,每件照常支给;五月初一日起至八月三十日止,□张□□每件各照常加半算给。 □□□粮(估计是渡口运粮),九月初一日起至四月三十日止,仍照常每石给船钱十六文;五月初一日起至八月三十日止,无论水涨大小,每石各照常加半算给。牛马过渡,自九月初一日起至四月三十日止,每只给船钱二十文;自五月初一日起至八月三十日止,无论水涨大小,每只照常加钱十文算给。渡口夫差、新旧船只,俱照船数分派南北两岸轮流听差。其差钱,亦照各船大小均派预交渡夫存,支消该夫头,母得滥费勒派,各船夫亦不得执拗。如有不遵,禀官究治。大小水条规,无论新旧船只,各船渡夫各将公议章程牌悬挂船尾,以便照牌收钱,母得争多论少勒索。如有不遵,禀官究治。右渝通知。咸丰十年十月初四日告示。实镌中渡街晓谕,勿得□□。” 从以上碑文可见,公议章程规定十分严谨。从渡船各个项目的分类收费,到洪水、枯水季节的起止时间划分与收费标准变更,以及张贴收费公议章程接受百姓监督、渡船依次轮流值班摆渡、差钱收支方式等等,都约定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如牛马过渡,自九月初一起至四月三十止,每只给船钱二十文;自五月初一起至八月三十止,即开始涨水到退水期间,无论水涨大小,每只照常加钱十文,要给船钱三十文。涨水季节,渡船摆渡航程增加,风险增大,收费标准也相应提高,即要“照常加半算给”。为了确保行规正确执行,并便于接受群众监督,还规定了“各船渡夫各将公议章程牌悬挂船尾,以便照牌收钱,母得争多论少勒索。”最为可贵的是,此公议章程是依法制定,谁违反了,可以“禀官究治”,充分彰显了水上交通管理的法治威严。估计,当时官府设置了渡口行政执法人员,平时负责巡查各渡口,一但有民众举报违规行为,会依《公议章程》调查核实,对违章者严惩不贷。
(中渡街老街坊)
江津长江北岸中渡街古渡口,曾是南北两岸行人过往的必经之处。明清时代,古渡为民间经营,必须约法三章,否则市场秩序混乱,会殃及行人安危。设立公议章程告示,对维护渡口经营管理正常秩序,保证渡口过往行人及运送货物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公议章程,无论是船夫,还是旅客,人人都必须遵守。有了公议章程,并张挂接受监督,由此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人际关系,这是最为值得称道之处。即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不仅要遵从公德古训自我约束,还得要有公议章程强制约束,才能得到保证。
(中渡街成渝铁路旱桥)
明清时期的告示多为官府所立,可官府告示为何称之公议章程,是哪些公众来商议?关于公议章程告示产生的过程,没有文字记载,但通过残存碑刻文字,可以推测大致如下:清代,江津是大江之津,城内商贸业发达,渡口过往人多货多,在洪水枯水季节乘客收费标准、货物收费标准和渡船拉客抢客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公众反映突出问题。
(原中渡街轮渡码头)
为了保证渡口有一个正常运输秩序,于是官府出面召集船夫、商家和有关民众开会,商议制定一个渡口管理行规。因渡口是民营,官府制定行规也得考虑兼顾各方利益,既要关照过渡人利益,也不能过多伤及船夫利益。经反复磋商,最后大家取得了共识,一致同意立碑告示公议章程内容,让社会各界知晓磋商结果,并以此约束各方行为。
(与中渡街一江之隔的通泰门码头)
随着时代变迁,中渡街人渡码头摆渡到江津通泰门码头的木船改为了轮船,经营者不断变更,古渡公议章程告示失去实用意义,不知何时此石碑被人遗弃。解放后,中渡街又建起了车渡码头,成了江津来往重庆、成都的重要通道。1998年底,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中渡街车渡码头停止使用。随后,过往中渡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少,只有一只小客轮来往两岸。如今,中渡街附近建起了几江长江大桥,须过河者可以从桥上乘车快捷通过,小客轮也停摆了,知晓这块石碑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中渡街码头不远处的枯水莲花石题刻)
当年,让这块石碑重现天日,石碑的另一面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清渡史:为保护祖国的一切史实,文物真实面目,促后众明知有益。1994年11月13日前,此碑久倒小路边,祖明民偶经此地发现,倡议复立。敬谢重庆江津市米花糖厂,厂长吴永富主动捐资,请众复立此碑。巧遇台北市四川同乡会荣誉理事陈增华等人主动支持复修。1994年11月30日复立。劳刻人陈永全,敬祖善敬书。”
(江津城内的第一座长江公路大桥)
此碑文记事说,石碑的重立曾得众人努力。其中有当地的热心群众,有善助公益的荷花米花糖公司吴老总,有关心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庆文化人,还有来自台北四川同乡会的老乡等等。
(江津城内的第二座长江大桥,鼎山长江大桥)
告示石碑的重现与保存,彰显了江津历史的厚重,彰显了古代船民尊崇法治的精神,也为后代子孙了解江河历史文化留下了珍贵的实证。
(与中渡街相邻的、江津城内的第三座长江大桥,几江长江大桥)
(江津滨江大道园林繁花似锦) 头条@龙潭晨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