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江津过年 黎强 恭喜串成圈,发财挽成圆, 迎新迎春喜洋洋人人是笑脸。 几水来祝愿,鼎山来祝愿, 心想事成哟写满红红的春联。 啊,闹热的江津,闹热的年, 江津过年图的是那个腊香酒甜。 不论老和少,不管近和远, 在江津过年哟,就攒那鸿福不浅。 吉祥挂成片,如意连成线, 迎喜迎福亮堂堂家家尽欢颜。 帅乡来祝愿,诗城来祝愿, 梦想成真哟种进暖暖的心田。 啊,闹热的江津,闹热的年, 江津过年图的是那个接福续缘。 不分亲和疏,只说美和鲜, 在江津过年哟,就中那头彩状元。 啊,闹热的江津,闹热的年, 江津的闹热年,一年又一年。 这是一首洋溢着幸福、欢乐、喜庆的拜年歌《闹热的江津闹热的年》,是送给所有在江津过年的人们最美好的祝福与祝愿,道出了江津热情、厚道、亲和、淳朴的底蕴和底色。歌曲深受津城老百姓喜欢,争相传唱,欢快喜庆的歌声传遍了鼎山几水、大街小巷。 是的,享有“元帅之乡、长寿之乡、柑橘之乡、花椒之乡、武术之乡、楹联之乡“盛誉的江津人,热情好客的秉性根深蒂固,深受称道。无论是对待远方来客,还是对待一面之缘,都会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为乡风民俗浓郁的年味儿添加喜出望外的年礼。 杀过年猪,吃刨猪汤,喝自家酿制的米酒,在宽敞的院坝里划拳行令,实在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享受。按照老家的习俗,过年这几天,亲戚老表、嘎公舅爷不分老幼,酒桌子上喊错了辈分不为过,也不视为目无尊长。但,罚酒三杯是难免的。罚酒后的后生记不住,一出拳,又差辈儿,看着满实满载的三杯酒,拔腿就跑。老辈子哈哈大笑,爽性地说,嫩毛头,回来,这三杯酒我帮你喝了就是啦。 对于确实不胜酒力的远客,老辈子们一副理解关照,给客人夹了红萝卜蒜苗回锅肉,又拈腊香排骨,嘴上还客套着,来来来,吃点蒜苗,吃点红萝卜。客人的碗里早已冒起山尖尖,忙不迭按住碗沿,连声道谢。 江津人过年,熏制土猪肉香肠、制作腊猪头腊排骨、烟熏腊猪肝是少不了的。一进腊月,随便你走进哪个农贸市场,最火爆的肯定是猪肉店铺和摊位。荷包里鼓鼓的市民们,早早地就开始为过年准备腊制品,装满冰箱,挂满厨房,晾晒阳台,让年味儿在温馨幸福的家里弥漫开来。年货准备齐备妥当了,就开始打电话、聊视频、通语音,让客居异乡多年没有回老家的兄弟姐妹们早点回家过年。还一个劲地说,现在房子宽了住得下,想吃啥子也买得到,回家多住几天哈。那份过年的邀请,真带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呢。 过年时节,枝头上的柑橘黄灿灿、红彤彤的,一个比一个漂亮。走进橘林柑园,扑面而来的是甜甜的橘香,映入眼帘的是美美的橘画。农场主人很大方,扯开喉咙大声说,过年啦,树上的柑子随便吃、随便尝,买不买都没得关系哈。蜂拥而至的购果者化整为零、三五成群,围着果实压弯枝头的果树,任挑任选。不一会就挑选了几大标准箱,脸上挂着满足的笑,与过年的气氛一样舒爽。 走在津城的大街小巷,年味儿无处不在。景观树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小彩灯,行道树上挂满赤橙黄绿的小灯笼,就像是一座城市的赶年,早就呼之欲出似的。入夜,跨江大桥披上霓虹,闪亮在津城的夜空,与万家灯火遥相呼应。一步一景的滨江路,环绕着璀璨的几江半岛,让美的景致与美的年味融为一体。那些红春联、红灯笼、红窗花、大红包,红遍了一座城,把年味儿浸染得喜气洋洋。 来到江津过年,还有勾起乡愁的老白干,随着年味渐浓在心中萦回。也有待客如鲜的豆花饭,在白生生、嫩东东、热络络的巷陌简餐中慰藉离乡漂泊的思念。一碗热气腾腾的烧白,一钵原味氤氲的肥肠,可以把年味儿的烟火气带进乡音缭绕中。 其实,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津城的年味是多元化的、多维度的。带上好心情,可以去四面山雪景看湖光山色披上皑皑的靓装,可以去登爱情天梯品味故事中的大爱真情,可以去南少林钩沉历史。如果兴致盎然,也可以漫步诗词长廊,在厚重的文明中展望未来。还可以沿江而行,看红嘴鸥翩翩起舞,看音乐喷泉七彩流光,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看追逐着年味儿的人们喜笑颜开。 来江津过年,传统的、现代的、鲜美的、新奇的、喜出望外的、引人入胜的一切,伸手可及,举目可见,既可亲,又可爱,成为津城年味儿的生动诠释…… 【作者简介】黎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重庆市音乐文学学会原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已在全国各类报刊网络发表歌词(曲)作品1500余首(篇)。在全国各类征集活动中获奖无数。著有歌词集《爱在心底流淌》、《爱的音符生动点缀》。代表作《老家在中国》曾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美国北美电视台播出之后在华人中引起广泛好评。近年来,为纪录片《非遗中国.重庆瑰宝》创作片尾曲《传承》,还相继创作出《中国故事》、《美丽中国》、《中国,我的永远爱》《我的名字叫七一》《啊,人民》等歌曲在大江南北广泛传唱。 (来源:上游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