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15 15:52: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巴渝文苑 庞国翔:江津龙门滩过年旧俗拾
江津龙门滩是“川江著名险滩”之一,龙门滩场是长江上有名的水码头。早前的龙门滩对“过年”的称谓与众不同。腊月30日(腊月最后一天)本是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但这天这里不叫“过年”,正月初一才叫过年,初一过后才叫春节。正月十五“年”过完了,这天北方叫元宵节,而在这一天,龙门滩人却叫过“大年”。
一、过年的准备
(一)办年货
办年货,又俗称准备“过年盘子”。在江津龙门滩,当时序进入冬月,便有“年”味了。“办年货”是过年的序曲。每年一到这个季节,随处都可见到赶场上街的人。龙门滩场上,人头攒动。石板路上,一挑挑,一担担,跷扁担,平扁担,两头挂着箩篼、油篓子,担子声夹着欢笑声,络绎于途,织成一幅“年”的景象。
布匹是年货不能缺的项目,农人辛苦一年,过年衣服从头到脚,换过一身新,才显得出喜气洋洋的新气象;平时既没有闲心,也没闲钱去置办。所以趁办年货时,要买的,要添的,大自老人家的羊皮袍,小至姑娘们的红头绳,都得一股脑儿买来用一年。普通的是藻蓝布、麻子布、青布(都是窄幅土布),好一些的安安蓝(阴丹士林洋布)、花洋布、直贡呢、毛哗叽、骆驼绒等等。
年货除了穿的,就是吃的,糖类有自己食用的水糖,送人情用的白糖、杂糖、冰糖。全年吃的食盐、菜油、烧酒和其他年节需用的杂物。办年货得先凑钱,选日子,路程远的,天不亮就动身,男人们前脚跨出门,全家老少便叨念着,眼巴巴地盼望着,太阳一斜山,焦急的神色便罩上每张脸上,娃儿们一遍又一遍地跑到路边去接,瞧见挑子在山脚一冒头,即刻飞跑回去报信,口里嚷着“回来啰”“回来啰”……担子一进门,全家问长问短,大人呼,小孩叫,欢乐声沸腾着直到深夜,娃儿们上了床才得安静,母亲们还得忙,收藏食物,分配布匹,计划如何剪裁、缝制,有时到年三十晚上.还得在灯下上最后的一双鞋底咧。
(二)浇蜡烛
香烛、纸钱和鞭炮,是过年祭拜必备的用品,香烛、纸钱和鞭炮都有固定的老店订制,唯有蜡烛,大多数人家都自己制作,因为香烛店的蜡烛不经点,还怕不干净。
制作蜡烛是有讲究的,烛心以苦竹为上品,点燃后化为灰白色的灰,其它的竹子就差多了。竹材要在六七月间到竹林中去选,截取阴干,然后依需要大小削刮,放到太阳下曝晒储存。
冬天到了,开始裹灯草.腊月初才浇上蜡油。祭神用的烛不能用牛油,家乡的烛都是用一种名叫桊子树的结子的油,加上白蜡,煎化成汁液,一次一次浇上烛心,烛心浇上蜡,晾干便成。
(三)按麻糖(读“汤”)
麻糖,也叫炒米糖。种类很多,有芝麻、花生、核桃(胡桃),馃子麻糖。按麻糖就是制作麻糖,大多选在腊月初八左右,也有迟到二十三以后的,按麻糖的制作过程是先在六、七月间将糯米蒸熟,阴干后叫阴米。按麻糖前先将阴米渗入特制的油炒中爆炒胀大,叫炒米。然后,起油锅加糖(水糖和红饴糖水)煎化,火候不宜太老,老了有焦味;也不能太嫩,太嫩糖汁凝结力不够,麻糖按不拢。再加入适量的炒米和人们喜欢吃的芝麻、花生或核桃,搅拌均匀,起锅倒上案板。用木板压平、压紧;用刀切成厚五公分、长一尺、宽十公分的长条;再砍成两片。背面相叠合,再压紧,横切约一公分厚一块,每八块为一方,用毛边纸,加以包装,便成为一封封的麻糖了。麻糖按好。分类装罐,罐底先放置石灰防潮,一罐罐储放到阁楼上,够第二年逢年过节,招待客人和娃儿们解馋食用。
(四)吃刨猪汤
杀年猪那天,要宴邀左邻右舍,至亲好友,叫做“吃刨猪汤”。但这中间隐含着竞争的意味,比一比谁家的年猪大。杀猪匠来前,杀猪凳、血盆、烫猪灶、案板都得预备好。杀前要烧一大锅水,灶边铺满稻草。杀猪匠和他的助手,从猪圈中连拖带推牵出猪来,大伙将猪按在杀猪凳上,杀猪匠一刀刺入猪颈,猪嚎声就停止了,腿不再抽动。因为杀年猪,如果不干净利落,一刀毙命,一般人都相信那将会为全家带来厄运的。猪杀好,接着是打竿、吹气、烫毛、拔毛、刨洗、开腔破肚,割下猪头和尾巴以备祭神,这时候客人多已到齐、大家围观看过秤,分解,将猪下水(肠肚)和一少部分肉,整成午餐,吃到下午两三点钟,亲朋好友酒足饭饱才散去。
除了吃刨猪汤外,龙门滩杀过年猪还有两个习俗:
一是猪打整干净开腔破肚后,围观的山民喜欢去比边口,就是看这个猪的膘口肥不肥。用手掌去比开边的猪背脊,看白白的肥肉有几个拇指宽,如是一手宽,就是五指膘,这算最肥的猪了,因而这家应算是富裕人家。比膘成了暗中攀比的手段。
二是猪打整干净后,有的主人将白酒倒出,放到干净的猪背上,进行祭祀。然后倒酒给在场的各位看热闹的乡亲们喝。哪怕你不喝酒,这时你也不能说“不吃不吃”,如这样说就犯忌了,主人家不高兴,也不会请你吃刨猪汤了。你应该说“肯吃肯吃”,这话表示来年主人家“猪槽运”更发达,还要杀个大肥猪。
(五)打扬尘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之后,家家户户开始一年一度的清洁大扫除——打扬尘(音:村)。灶房、堂屋、厅房、寝室、猪圈、牛栏全得清扫。一家老少,从早忙到晚,洗的洗,刷的刷,虽然很累,心中却抑制不住的兴奋,因为“年”就快到了。
(六)辞岁
过年,令人兴奋,也够累人的。吃的、穿的、玩的,一家人有忙不完的事情。到了年三十,大致都已停当。吃过早饭,家长得率领子弟,担着猪头、全鸡(公鸡)、鱼和三牲果品、香烛钱纸,到祖先坟墓去逐一祭拜辞岁,祝告一年将尽,阖第平安,并祈求赐福来年,人丁兴旺,六畜平安。有的还要到川主庙、观音庙、土地庙去还愿祈福。
(七)吃年饭、守岁、烧子时香、出行
祭拜完毕后,轮到全家团聚吃团年饭,如果有任何一位家人没有赶回来过年,就得替他留下一空席位,并盛一碗饭,以示对他的思念。年饭桌上有两道菜很特别,一是鱼,不可全部吃完,表示年年有余;另外有一碗糖肉,表示期望阖家相处亲密如糖。吃年夜饭,小孩不可随便说话,怕说出不吉祥的话来。酒饭吃完不能说“完了”“没有了”,要说“发财了”,一切图吉利。
吃过年饭不可随便离席,要等一家之主分发完压岁钱,才可下席。然后,妇女们忙着去洗刷清扫,赶在子时之前将污水杂物倾倒屋外,一过子时便不准倾倒任何杂物,以象征财宝有进无出。这时,男人小孩围坐在堂屋中,摆龙门阵,叫做“守岁”。等到所有爆竹声响,知道快交子时,即刻烧子时香,放爆竹,祝告神灵,旧年已去,迎接新年祈福。还要查阅历书择出吉神方向,备办香烛果品叫做“花盘”。出门走数十步名曰“出行”,其次还要“封井”,祭拜如同出行一样。等到这些祭拜全部结束,大人才回房就寝安息。旧的一年才算随之过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