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3731|回复: 0

[本土文学] 《江津往事1》:张鹿秋与水电报 志得

[复制链接]

1926

主题

198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096
发表于 2023-2-6 16: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张鹿秋(1873—1939),字彝仲,江津县羊石盘人。同盟会会员,自幼聪颖好学,曾获重庆地区八县联考第一,与刘季刚同时连中三榜而为拔贡。辛亥革命后曾任合江首任知事、江津中学校长、四川大学教授等。

张鹿秋与水电报
志 得

1911 年满清政府出卖铁路筑路主权后,保路运动在四川成都尤其激烈。6 月 17 日,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岳府街川汉铁路公司成立。 8 月,为响应保路同志会的倡议,成都率先开始“三罢”,成都街头出现“四川七千万人同白”的传单,呼吁:全川一律罢市罢课,一切厘税杂捐,概行不纳。保路风潮愈演愈烈,引起满清统治者和四川总督赵尔丰的极大不安和恐惧。9 月 7 日,赵尔丰以到总督府看邮传部回电为名诱捕了保路同志会首领,并下令枪杀闻讯赶到总督府前来抗议的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总督府大门和院外枪弹如雨,当场就有 30 多人倒在血泊之中。

惨案发生后,赵尔丰下令成都实行全城戒严,封锁交通和邮电,妄图封锁消息,阻止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当晚,中国同盟会会员龙鸣剑趁夜幕,缒城而出,奔至锦江河畔的农事试验农场,与同盟会会员曹笃、朱国琛等人商议,如何以最快的办法把“血案”的消息传出去。他们决定制作数百块木牌,在上面书写“血案”真象,号召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保自救的文字,然后将木牌涂上桐油,包上油纸,连夜秘密投入府南河中。四川江河纵横,水网密集,四通八达,这种被称之为“水电报”的木牌乘秋潮水涨,随江水漂流而下。各地接到“水电报”的消息便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人又照样仿造,将更多的“水电报”投入江中,使“成都血案”的消息很快传遍沿江各州县。江津长江段几江是上川江有名的河湾,上游发出的“水电报”漂来的时候,江津古城已经进入梦乡,浑然不知道因为维护主权省城成都发生了惊天血案。几个渔夫在朦胧的夜色下,从小西门外的长江里打捞起来了几块“水电报”,渔夫不识字,但那桐油涂抹过的血色字迹告诉他们,一定发生了大事。渔夫们商量后,把这几块写有红色字的木片送到位于黄荆街的江津中学,让有学问的先生辨读。当他们到达江津中学校门口的时候,正值教师张鹿秋巡夜。张鹿秋是位严谨的先生,当他确证了这是“水电报”之后,立即喊醒几位进步教师,分析情况后,决定制作更多的“水电报”向下游投放,同时连夜印发传单,到街道上去张贴,鼓励群众武装起义反清。第二天,江津城舆论鼎沸,满清政府的县大堂下令严禁传播“水电报”和张贴传单,这一命令证实了“成都血案”的发生,激起江津人民更大的愤恨,投放到长江里“水电报”不但越来越多,而且形式也更加多样。张鹿秋因在江津组织宣传声援保路运动,被清政府稽查,欲逮捕之。他随后去合江任同志军首领,与成都、重庆同盟会呼应,事败乔装逃亡甘肃。蜀军政府成立,返任合江首任知事。其后,不满官场黑暗去职,重返江津中学任教,前后凡二十年。著有《国学钩沉》、《张君平手抄本》、《诗经说文解字》均散失。是著名统战人士,晚年执教四川大学,1939年病逝于成都。

张鹿秋还是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人物。1901 年他第一次执教于江津中学,开设农业夜课,以新法启迪附近农民。在和农民零距离接触中,教给他们常用的农事用字,引导走出耕作的传统老路。张鹿秋先生因此是中国农民现代教育的第一人,开设的农业夜课,是江津历史上最早的农民夜校。现代意义的农民社会教育的提出,则在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的事情。当时的南京临时政府于教育部中设社会教育司,在地方设公众补习学校、半日学校,以实施社会教育,提高民众的素质。社会教育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起来。抗日战争时期,陶行知、梁漱溟等在重庆倡导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此时张鹿秋先生已亡故于成都。梁漱溟到江津追寻张鹿秋先生足迹,亲自在江津耕地种田,可见张鹿秋先生的实践探索影响至深。张鹿秋先生第二次执教江津中学,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他领导参加讨袁的斗争,被当局勒令解职。其时,王文鼎就读江津中学。王文鼎少时家境清贫,父母勉力
维持他在中学读书,但不久被学校勒令退学,并通告全省学校,谓其“不悌不孝,而好犯上者,不堪教也”,原因是他带头组织学生会反对袁世凯称帝。张鹿秋是王文鼎的国文老师,因无力保留王文鼎的学籍而黯然伤神。王文鼎理解老师的心情,为维持生计,张鹿秋先生建议他改学医,并把他介绍给当时江津一位姓郑的名医门下为徒。王文鼎后来成为中医理论家和临床专家,历任政协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卫生部顾问、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医学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袁世凯的皇帝梦破灭后,张鹿秋重回江津中学,接任校长。以方正刚直,学养深厚闻名巴蜀,被誉为巴蜀名宿,江津中学也因此声名远播。1914 年,时年 16 岁的张大千,因慕江津中学校长张鹿秋学识渊博,由重庆求精中学转学江津中学。此时张大千书画艺术天赋已经崭露头角,张鹿秋先生指示有关老师,张大千是特殊人才,必须特殊施教。应该说,江津中学的读书时光,对张大千有着深刻影响。这一段经历,张大千写进了自己的笔记本,编写进研究者撰著的张大千年谱。

张鹿秋还是四川省第一条公路成灌路的重要领导者。1909 年,中国人修建了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1913 年,湖南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公路——长谭公路。这一年,四川省都督兼民政长胡景伊发起修建成灌马路,即成都至灌县(今都江堰市)的公路,设置了成灌马路总局。因官员腐败、土匪横行,地方作梗,成灌路在两年内仅有毛坯路,能通车的只有二三里。当时南怀瑾二十余岁,供职成都,因公经常往返成都灌县之间。后来他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对来往成灌路有回忆。为了去灌县灵岩寺,他有时三四天赶一次车,有时礼拜天赶一次车。南先生文章说,当时在四川特别是成灌马路上流行一首诗,是根据古风改编的。原诗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经过幽默的四川人一改,就成了“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前行六七步,八九十人推。”民国十三年(1924 年),杨森督理四川军务,担任四川省道路分会会长,决定招募商股,因张鹿秋捐资最多,被委任为路局会办,路局遂由灌县迁至成都张鹿秋公馆办公。在张鹿秋严厉督办下,1925 年冬,成灌马路全线完工,全长 53.6 公里,路基、路面宽 5—7 米,泥结碎石路面。从此,四川有了历史上第一条可以通汽车的公路——成灌马路。张鹿秋以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一心为公享有清誉,被聘为四川大学教授,直到 1939 年病逝于成都,至今仍时时勾起老成都人的回忆赞赏。有成都人这样评论说:近代江津人对成都文化影响深刻的有四个人,一是钟云舫,二是卞小吾,三是张鹿秋,四是吴芳吉。

(文源:《江津往事1》,作者庞国翔)
161639itfu4wk6ewekos1g.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