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滢玥、郭于琦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毛泽东 “好人好马上三线”的过程,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者熔铸“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的过程。这种精神犹如一根无形的红线,贯穿着三线建设的全过程。直至今日,三线精神依然历久弥新,是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肯吃苦、肯奋斗的红色精神,鼓舞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行。
重庆作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拥有众多三线企业,而当年江津县有19家三线建设企事业单位,是重庆地区数量和门类最多的区县,为考察调研重庆市的三线精神传承情况,响应团中央、团市委关于红色文化进校园的的号召,2023年3月23日,重庆财经学院金融学院“追寻红色足迹、探索三线精神、践行初心使命”——重庆三线精神传承现状调研团一行10人来到江津2383热火文创园拜访了现任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重庆明泉三线记忆陈列馆长何民权先生,并在2383热火文创园开展调研活动。
调研团由重庆财经学院金融学院团总支书记于成江、重庆财经学院金融学院党总支专职组织员管亮、重庆财经学院金融学院调研团负责人艾艳儒及调研团学生成员张滢玥、武宋超、冯建涛、潘建华、周以文、郭于琦组成。
我们走进江津2383热火文创园重温三线建设这段历史,三线神秘的面纱缓缓揭开。访谈三线建设亲历者和研究者何民权副秘书长,共同追忆那段三线建设激情燃烧的岁月,听他讲述三线建设历史,共同参观文创园以及“重庆明泉三线记忆陈列馆”。在陈列馆中,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一本本旧书籍,无一不在讲述三线建设的光辉历程,展示着全国五湖四海的三线人离开城市,告别父母,告别亲朋好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江津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支援江津三线建设的人们的不朽业绩。过往的岁月在眼前展现,我们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三线建设时期那些英雄先辈们靠着勤劳的双手,吃苦耐劳的毅力,践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宛如一轮瞩目的太阳冉冉升起,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为国防工业做出贡献,为江津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线建设史是一部新中国的综合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工业史、西部13个省区市地方史、新中国移民史、新中国城市发展史的综合体现。作为三线建设子弟和
多年奔走全国各地的三线精神传递者,何民权副秘书长动情地向我们回溯了这段感人至深的激情岁月,细致地讲解了三线建设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影响等。
“我有责任来传承那段历史。”何民权副秘书长在座谈会上动情地说道:“我们那一代人异常地淳朴,大家都在为党和国家做贡献,勤俭节约,一心为公。东西坏了只想着怎么补,不弄虚作假!我作为三线建设的经历者和参与者,有责任、义务,来传承这段历史!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总有人负重前行……”从何民权副秘长坚定的话语里,我们感受到了三线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三线人以身作则,平凡之中显伟大,完美地向后人展示了三线人的家国情怀。 提到对青少年的期望,何民权副秘书长笑呵呵地说;“你们年轻人总喜欢追星,我觉得不要追星,你们应当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人生最亮的一颗星。老师是一个影响力,学生是一个影响的点,缺一不可,这都是传承三线文化的基础。”
交流会上,双方就如何做好传承三线文化,弘扬三线精神的传承达成了共识。
重庆财经学院金融学院调研团聘请何民权副秘书长为校外指导专家
何民权副秘书长向重庆财经学院金融学院调研团捐赠了江津地区三线建设珍贵的研究资料。双方还对未来的文化进校园和校企合作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评价道:“三线建设带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 今年是三线建设59周年了,火热的三线建设已成为历史,但无数三线人以赤诚和汗水熔铸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如同那绵延的大山长久地屹立于天地之间。三线人用忠诚与担当,不惧艰难的勇气和智慧,为历史镌刻下了奋斗者的英姿,这是时代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正如何民权副秘书长所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身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有责任,也必须传承这段历史,让三线建设这段历史走进校园,老师是影响力,学生是影响点,以点结面,点面结合,这是传承三线文化的基础。站在我们国家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从三线建设中吸取力量,传承这段历史中的红色基因,将三线精神与当今社会融合,发扬它的时代价值。
重庆财经学院金融学院红色三线史调研团
2023年3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