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险象环生的原始森林 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 不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还有一支默默无闻的“侦探队”。 幽静的四面山 森林里传来脚步声 那是杨再南带领“侦探队”来了
四面山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每年都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 因此,这里的护林员除了植树防火 还要开展动植物生态资源普查
通过森林里的蛛丝马迹 他们躲过毒蛇猛兽 搭救过受伤的藏酋猴 也成为发现动植物新物种的“侦探”
江津区四面山 森林资源服务中心大窝铺管护站 18个人守护着辖区40923亩森林 站长杨再南今年38岁 他从部队转业后毅然扎根林场
“以前是保护国家领土的卫士, 现在成了保护森林的卫士。” 虽然比所有人岁数都小 但在这里大家都叫他“杨头”
林场的日子枯燥又乏味 巡一次山走到最远的站点 需要十多个小时
山还是那座山 人已换了好几代 上周刚刚退休的蒋云成 在这里一干就是45年 像杨再南一样的年轻人 在这里找不出第二个
从大窝铺,经碾盘,至黄桷岩 徒步来回要四个小时 每天巡山都必须去一趟 “土湾这个点没有通电通气, 在这里只能照煤油灯。”
护林工作 常常被护林员感慨为 看一天是风景 天天看就成了寂寞 但对这支“侦探队”来说 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四面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区域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珍稀物种繁多 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杨再南正在取安装在野外的红外线相机 在重庆四面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常有毒蛇、胡峰、野猪出没 杨再南和老护林员们都知道 碰到野猪不要跑也不要理会 它们自然会离开
山路不好走 稍不留神就会被两旁的枝条绊住脚 而这条水路是巡山必经之路 “别看现在水浅, 到了下雨涨水要没过膝盖的。” 沿路上还要观察野生保护动物 大鲵、蟾蜍
杨再南说 自己已经成了半个“动物通” 他逐渐能看懂山雀筑的巢 也能分辨红腹角雉的雌雄 还能在路上寻到毛冠鹿的足迹
今年年初 杨再南和伙伴像往常一样巡山 突然远远听见了猴子叫声 “结果是一只老年藏酋猴, 根据它的便便判断应该是生病。”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 杨再南和同伴连续三天都上山 给这个生病的小家伙投食 可是 藏酋猴还是去了另一个动物星球 大伙有些伤心,默默把它埋了
在“侦探队”等人的努力下 四面山共发现动植物新种20余种 其中以四面山命名的有7种 当地记录 维管束植物
214科、1041属、3331种 野生脊椎动物 31目、88科、195属、261种
大窝铺管护站 地处四面山森林核心区 也是川渝黔三地国林社林交错地 森林防火形势严峻 令杨再南有些自豪的是—— 四面山已维持20多年无火情的记录
每年4-10月 杨再南和同事们巡山任务重 管护站下辖的四个站点 大家每天都要都组成小分队去巡山 每天走两万步轻轻松松
防火的同时,还得防汛 今年夏天雨多 上个月下了场大雨造成了山洪 杨再南带着大家伙 用巨石将上游的水分流 给下游减轻了压力
四面山夏日凉爽 避暑游客众多 杨再南和同事们还会走到景区 给游客宣传森林防火知识 碰到连阴雨 他们还会教游客如何躲避洪水
吃完午饭,收拾行囊 巡山的一天又开始了 杨再南和小伙伴们 继续向丛林的更深处走去 “认真巡山护林,保护森林资源, 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杨再南说 这是“侦探队”所有人的愿望 (来源:华龙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