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Portal
江津论坛
BBS
今日江津
江津概况
江津人才网
江津房产网
江津二手房
江津相亲网
二手交易
师傅到家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本版
用户
江津在线
»
江津论坛
›
聚焦江津
›
江津概况
›
江津有座红军桥
返回列表
查看:
5754
|
回复:
0
[人文历史]
江津有座红军桥
[复制链接]
江依依
江依依
当前离线
积分
9014
1841
主题
1863
帖子
90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014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16 09: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图文:公众号特约撰稿人、重庆文保志愿 黄淳 龙潭晨舟)
我的家乡江津有座红军桥,它深藏在四面山大洪海湖汊,它也留存在我的心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复建的红军桥)四面山是国家5A级风景区,是重庆名山,不仅山清水秀风景美,还有很多动人故事,红军桥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四面山望乡台瀑布)1935年2月1日晚,大洪海唐树田家来了几位神秘人物,他们是红军长征土城战役受伤的7位伤员。遵义会议后的土城战役,红军伤亡严重,上级指示伤员分头转到后方,尽快脱离险象环生的战场,以保证前方指战员轻装上阵,快速运动,出奇制胜。当地群众介绍,四面山金龙寺周和尚会治疗枪伤。
(与贵州习水相邻的四面山区)1月29日,7名红军伤员撤出战斗,步行两天到了飞鸽森林陶炳兴家。陶炳兴开了一家火纸厂,家境殷实,对人厚道,同情红军。7名伤员在陶家住了一天,向陶炳兴借了10吊铜钱,用以治病买药。2月1日晚上,陶炳兴把伤员们送了四面山唐树田家。唐树田是洪海村民,与陶炳兴交往甚密,金龙寺就在离唐家不远的九凤山麓。土城战役后,国民党军队到处设关设卡追捕红军,收留红军伤员是杀头之罪。唐树田不敢在家中留藏红军,把伤员们带到离金龙寺约一里地的石岩寨子,一来便于周和尚医治,二来离家不远也便于送饭送药。此时已是寒冬腊月,为了不让红军伤员受冻,唐树田与周和尚相商,白天住岩洞,晚上悄悄住寺庙。
(四面山大洪海堤坝)唐树田儿子唐安华,时年8岁,父子俩轮流为红军伤员送饭送药。为避人眼目,竹背篼下层放食物,上面用青草遮盖。有一天,唐安华背着竹背篼,打着火把去送饭,过小山溪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当他一瘸一跛地走到石岩时,伤员们问他怎么啦?唐安华说小溪上没桥,踩滑摔了一跤崴了脚。唐安华走后,伤员们商量要在小溪上建一座桥,方便村民行走。伤员吴贞和是江西会昌人,他家乡有很多竹桥,四面山到处都楠竹,建议砍楠竹搭一座桥。大家都赞成。当晚,红军伤员从金龙寺借来砍刀,砍来几根老楠竹,在小溪上搭建起了一座简易竹桥。山溪上一夜之间有了桥,过往山溪安全多了,村民们都说,是感动神仙下凡修建的。在唐树田、周和尚等人的悉心照顾下,7名伤员逐渐好转。除了吴贞和伤势较重需留下继续医治外,6名伤员决定离开四面山,找红军归队继续战斗。
(茶坝河形成的龙潭湖)红军伤员2月1日到四面山,4月6日离开四面山,疗伤65天,也受唐、陶两家接济65天。他们与唐、陶两家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与四面山结下了深厚情谊。4月5日晚上,红军伤员邀请陶炳兴到唐树田家一起吃饭喝酒话别。凌晨分别时,大家都掉泪哭了。红军伤员说:一定回来看望唐、陶二位老人。临走前,党小组长廖永江留下了几张字条。唐树田担心红军所留字条被外人知晓,暗中藏在了墙缝之中。他怕儿子唐安华年少不懂事,嘴巴不牢讲了出去,会引来杀身之祸,也没提藏条之事。时隔近七十年,冒险保护红军伤员的唐树田老人已经去世,懵懂少年唐安华年事已高也忘记了这段往事。上世纪长江“九八洪灾”,淹没了下游不少地方,中央决定,长江中上游流域停止天然林砍伐,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四面山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地区,砍刀一封,林工、林农全部下岗转产。林农们为了另谋生计,利用身处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优势,办农家乐、开旅游船、卖土特产、参与旅游服务。
(大洪海雪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人们在当年唐树田父子为红军伤员送饭送药所经过的茶坝河小溪筑坝,形成了山清水秀的大洪海景区。唐安华家也拆旧房建新房,准备开一家湖畔农家乐。2005年7月27日,拆房时在老墙缝发现了一包东西,打开一看,里面有几张残破发黄的纸片,字迹依稀可辨。唐安华这才回忆起儿时与父亲一起救助红军伤员那段不凡经历。红军手迹字条出现之后,江津文管部门不敢确认,立即向上级报告。专家们仔细分辨、多方核对,最后确认了手迹是长征红军留下的,记叙的内容是可靠的。2005年10月27日,重庆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收藏了这件文物,对捐赠文物的唐安华出据了收藏证书,并按规定给予了一定奖励。同年11月8日,三峡博物馆以渝“三峡博”(2005)101号文件,将此事函告了当时的江津市委市政府,并附“土城战役”红军伤员手迹全文。
(重庆三峡博物馆出据的红军伤员手迹收藏证书)四面山村民心系红军安危,冒险保护和救治红军伤员历史故事,重庆各家媒体当时也相继作了报道。红军手迹共4 张纸,其中有3张是双面书写。手迹为毛笔楷书,纸张为皮纸,部分破损,绝大部分文字清晰可辨。首页为封面:打倒蒋界(介)石,消灭蒋匪帮,解放全中国红一方面军土城战役伤员党小组,组长廖永江三五年四月五日正文第一页:“在飞鸽九凤山七名红军养伤治疗经过留给唐树田家人保存。组织查证,我们七名红军是陈远明、吴贞和、廖永江、彭迁高、杨玉生、张光荣、周永和等。有四人是三军团,三人是一军团,都是一方面军战士。一月二七日土城战役激战一天一夜,我方伤亡严重,上级决定大部队立即转移,上级指示伤员分头转到后方。组织上安排陈赓、杨德志把我们七人转到温水方向隐下来治伤。在温水碰到一个老乡,他有两个亲戚朋友在飞鸽洪海居住。老乡说:到那边安全,陈、杨二人决定,找八个老乡XX(大意:抬送)。白天休息,行了两个晚上才到飞鸽镇子陶炳兴家。”
(红军伤员党小组给唐树田留下的手迹字条复印件) (红军伤员党小组给唐树田留下的手迹字条复印件)第二页和第三页:“在陶家休息了一天,陶开办了一间火纸厂,组织上向他借了十吊铜钱,四月五日离走时,没有钱还陶炳兴老人。组织上到陶老人家说明情况,陶当时相送,组织上再三感谢。去时在陶炳兴家住了一天,晚上就送我们到四川唐树田家,唐老人有个儿子,叫唐安华。父子决定马上送我们到九凤山去找周和尚。这周师傅对人克(客)气,武术高强,学得一手医术。周和尚会医刀伤,周师傅要我们内服中草药,外用丹药,用神水清洗。晚上在庙内住宿,白天转到离庙子一华里路远的石岩寨子里。陈、杨首长说:“这是仙人岩,敌机轰炸进不来。”唐父子每天换着给我们送米、送菜、送药。国民党到处抓捕红军,干部团的陈赓、杨德志同我们在庙里过了一个春节。唐父子给我们送来白酒、猪腿、汤元、白豆腐。”第四页:“过了春节,陈、杨就赶回部队。走时陈、杨在山寨岩子里开了一个会,七名战士有四个党员,成立党小组,廖永江任组长。到四月五日,大多数同志伤也治好,组织决定返回部队。只有吴贞和同志伤还未好,组织决定把他留下医治。我们七人历时六十多天,唐老人一文钱都不要。我们送陈、杨首长走时,每人带了一吊钱作路费,剩下的把买药钱除去,我们七人最后剩余不到四吊钱。四月五日晚上,在唐老人家中,组织上请了陶炳兴老人来,共同吃饭、吃酒。凌晨分别走时,大家都掉泪哭了。吃酒时,我们七人都说:一定回来看望唐、陶二位老人。组织上再三感谢,XXX(大意:故写下)此文字依据,留给唐老人保存,组织查证!”第五页:“地点:洪海唐树田父子家中党小组全体同志通过组长:廖永江三五年四月五日晚 ”唐树田、陶炳兴、周和尚真了不起。他们三人,一个是工商业主,一个是乡村保长,一个是寺庙住持,按后来的阶层划分,与红军大约都不是一个“圈里”的人,也许还是红军“革命”的对象。然而,他们与红军伤员素昧平生,倾情相助,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四面山人纯朴、率直的品格,在他们身上表露无遗。同时,也说明红军的政治宣传深入人心,红军的革命宗旨深得人心,红军的人品风范感人致深,就连不是一个“圈里”的人也心甘情愿帮助红军、掩护红军,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不过,当时没有这样的阶层划分,只要支持红军就是朋友。三人在当地虽是小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但毕竟是在最底层,也是官府欺压的对象,从这个角度而言,也是红军团结依靠的普通老百姓。事实也是如此,冒险保护红军、帮助红军,也体现了人民群众与红军水乳相融。4月5日,红军伤员要返回部队,设宴感谢唐、陶二老,凌晨,大家挥泪惜别,依依不舍。这样的场景也许只有在影视片中才能看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红军长征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在四面山确实演绎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向江津市委、市政府通报唐安华无偿捐赠红军手迹的函件)
(红军伤员手迹部分内容复制件)我对红军伤员与四面山的故事的了解,始于2010年1月初。重庆交通大学有位退休教师傅龙云到洪海村避暑,住在唐安华儿子所办的农家乐。当时,唐安华因年老体弱病多,再加儿子经营不善还贷款乏力,家庭一时出现经济困难,于是委托傅老师向有关方面反映,期望能在精神上得到抚慰,经济上得到扶助。傅老师找到我,把红军伤员手迹、唐安华委托书和村委会证明复印件交给我,希望我能帮助一下。我肯请时任四面山管委会负责人亲自过问这件事,并请他安排民政部门的同志和村干部在过年过节时,上门看望慰问唐安华老人,以示党委政府对老人家的关心。
(贵州习水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知晓了这个历史故事,我两次进土城,多次到四面山,几度到飞鸽森林,走访有关人员,寻找历史遗迹,查阅相关资料,历时两年多,整理完成了约有8700多字的《红军伤员与四面山的故事》图文稿。2020年1月6日,我将此稿发在《今日头条》,据网站适时统计有74.6万人次关注,703人点赞,21条评论。我退休后,在江津区关工委参与关心下一代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这篇文稿,正好用作对青少年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到基层单位先后作了10余场报告,3000多人听了这个故事。
(洪海村唐安华家的老房子)2020年9月19日 ,我随四面山旅游集团公司负责人,在大洪海上码头“红军寨”,见到了唐树田老人的两个孙子唐文德和唐文祥。唐家兄弟带我们老宅,指看了暗藏红军手迹字条的老墙缝。
(唐安华老房子藏匿红军伤员手迹字条的墙缝)2021年8月16日,我到飞鸽森林水公路,来到迎宾山庄小憩,问女主人,知不知道陶炳兴。她反问,你怎么晓得陶炳兴?我讲述了编写《红军伤员与四面山的故事》的经过,她动容地说,陶炳兴是我爸爸,我是他的三女儿陶品英。遇到了陶炳兴的后代,我激动了,立即拿出手机,把带普通话语音朗读的图文集放给他们看。他们一家人凝视着手机屏幕,静静地聆听语音解说,若大一间饭厅宁静得听得清人们呼吸。陶品英告诉我,父亲去世时,自己才8岁,父亲掩护红军伤员的事情是听母亲说的。1935年1月29日,红军伤员从土城撤出战斗,步行两天到了飞鸽森林,在我家住了一晚。红军伤员治伤需要钱,我父亲借了10吊铜钱给红军。2月1日晚上,我父亲把他们送到了唐树田家。两个月后,伤员要回部队,党小组长廖永江请我父亲到唐树田家聚餐告别。我父亲告诉红军,借的钱不用还了。红军伤员吴贞和伤太重没一起走,留在了温水,后来在当地安了家。解放后,吴贞和儿子吴炳银当上了大坡乡乡长。我父亲过世后,母亲还在,吴乡长逢年过节,都要带着礼品到飞鸽山上来看望我母亲,感谢我父亲救护红军伤员。我母亲是五十年代的老党员,为村民们办过很多好事,提起她老人家,人人都知道。
(飞鸽森林陶炳兴掩护红军伤员的老木屋)2021年9月1日,我又到了飞鸽森林,专门去拍摄红军伤员短住过的陶家老屋,去拍摄救治红军伤员的周和尚所在的金龙寺,去找寻红军伤员在山溪上所建的那座小桥。陶炳兴老人旧屋距离陶品英家小楼约一里多。这是一幢年久失修、早已残破不堪的木板老屋,三个开间加一幢偏房,正中是客厅,两厢有阁楼,偏房是杂物间与猪栏。1935年1月31日,红军伤员到陶家那天晚上就藏匿在阁楼上,第二天晚上从这里走到了大洪海唐树田家。站在老屋前,我仿佛看到了陶炳兴老人正在忙乎着安顿伤员,仿佛看到了陶家人正在烟熏火燎的厨房里为伤员做饭,仿佛看到了陶炳兴老人正在把十吊铜钱递给红军伤员。站在老屋前,我感慨万千,我为陶炳兴老人的义举、为陶家人助人为乐的质朴情怀而感动。
(金龙寺,周和尚曾为红军伤员疗伤的寺庙)金龙寺在大洪海尽头的九凤山麓。徒步攀登陡峭步道,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大约二十来分钟登上半山腰,终于看到了掩映在碧野林海里的寺院。金龙寺是一座依山修建的三重青瓦粉墙小寺院。此时,院门紧闭,院坝里空无一人,寺院粉墙上用黑墨水书写了不少文字。正殿外墙有“中国工农红军疗伤院”、“凤山文化,红军医院”等字样,以及习水县人民政府2001年4月公布金龙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告,侧墙上还书写有“中国红军万岁”和红军伤员手迹原文。1935年寒冬,红军伤员来到四面山,金龙寺周和尚为他们治好了伤。周和尚很细心。正月里的四面山天寒地冻,为了不让伤员冻坏了,他让伤员们晚上在庙内住宿,白天才转到离庙子一里远的杨家岩寨子里。金龙寺后山有一股涓涓细流,清沏透明,没有污染,或许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硒元素。当年,周和尚没有酒精消毒,就是用洁净山泉水为红军伤员洗伤口、熬草药,终于治好了他们。
(重庆直辖后所立的渝黔界碑)离开金龙寺,来到了山下的渝黔界碑景区。丹霞石做成的界碑有三块,一块是重庆直辖前、为四川省管辖时所立的“川黔” 界碑,一块是重庆直辖后,所立的“渝黔” 界碑。另一块是“国界碑遗址”,即古夜郎国与巴国的界碑,这是为旅游观光增添一些历史故事。来到界碑,我不是为了观景,而是想找寻那座红军桥。最后,我没找到小桥。界碑旁是源自飞鸽林区的茶坝河,也是唐家父子为红军伤员送饭送药必经之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大洪海修筑堤坝,原来的小溪已变成了三十多米宽的湖泊。事隔几十年,红军桥的原址肯定难以寻找了。村民们为了缅怀红军伤员,在大洪海湖汊修建了一座更结实的小桥,取名“红军桥”。游客乘船经过时,导游会娓娓讲述四面山村民救治红军伤员,以及红军伤员帮助村民建桥的感人故事。
(2000年以后新建的红军桥)
(河对岸的房子就是唐家后代建造的红军寨农家乐)有了四面山这座红军桥,我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与人民群众水乳相融的历史故事一定会永远传颂。红军将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开创的中国革命伟大事业,如今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炎黄子孙都会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也会永远铭记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也会永远记住这座红军桥。
(四面山垂直高度152米的华夏第一高瀑,望乡台瀑布)
(通往四面山的江习高速公路笋溪河大桥,现为重庆第一高桥)
(来源:重庆老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闲聊晒事
江津楼市
汽车一族
市民呼声
亲子教育
美食娱乐
江津码头
今日江津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