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36792|回复: 0

[人文历史] 宋元鼎革之际白沙镇的衰败

[复制链接]

2357

主题

241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771
发表于 2024-6-11 10: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川东第一大镇”的形成与演变(中)
三、元朝时期白沙镇的复兴
元朝对四川是逐步占领的,就决定了驻军统治的形式。更由于元朝的政治、法律等等的偏颇。将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在法律上地位不平等,即同罪异罚。色目人是最早降服蒙古的西域诸国人,物回回、乃蛮、西夏和畏吾儿人。汉人即黄河以北原金国统治地区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和高丽人等。南人即黄河以南原南宋统治地区的汉族人及其他少数民族。

    元朝法律禁止汉人、南人藏有兵器盔甲,不许养马。民间藏弓十付、铁甲全副、私造兵器者处死刑。在这种背景下,本来最有理由率先兴复的白沙铸造业,受制于法律没有复兴的机会。白沙在南宋开始兴旺的航运业葬送于这场战乱,直到清朝才得以复兴。白沙成熟于南宋末的铸造业,就只能凝固为历史的一个高度。邓少琴先生《江津县志沿革志稿》书写及此,转引《舆地纪胜》载:“今江津清溪沟上游八十里地,犹有废铁成堆之迹存焉。”特色产业与丁户繁多,是一个大镇的基本要素,宋末元初的白沙,这两个要素都不具备了。

    由于元朝在一统的过程中,在巴蜀遭遇了最强烈的抵抗蒙哥折鞭,于是元朝统治者对巴蜀治理几乎没有人道。像白沙这样的重镇,一律驻防军队,实行恐怖统治。元朝法律虽然明文规定,杀人者死,但是在适用时却不是这样的。原住居民因故杀死了驻军士卒或其随军家属,必被处死偿命。反之,驻军士卒或随军家属杀死了本土原住居民,只是出一点埋葬费用就无事了。政治上的不平等,法律上的不公正,严重迟滞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原住居民伺机纷纷外逃,丁户一直不能上升,白沙这样的重镇,元朝前期其实就是军人屯住镇。北方来的军士及其随军家属在人口构成中,占了70%以上,这是复兴发展的瓶颈问题。

    探析白沙历史文化,绕不开这一历史话题,因为任何地域的发展历史,都不能脱出历史大视野。《元史•地理志》概括元初巴蜀人口,有这样的记载:土著之姓十亡七八。元朝学者揭傒斯对此有一番阐释:“惟蜀与宋终始,声教沦洽,民心固结。故国朝用兵积数十年,乃克有定。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    这是元朝学者客观的评价。由于土著原住居民消失百分之七八十,来自天南地北的屯住军户成为主人。最早进入四川的主要是因作战、镇守而留居的各族军人。王恽《秋涧集》卷86《论西川军役事状》说:“西川军人均系山东、河北、山后户”。《元史》卷100《兵志》载,至元二十一年(1274年),朝廷批准四川行省以元军1万人“择膏腴地,立屯开耕。”来自北方的元军屯垦人员有限,其后朝廷准许四川地方军人也加入屯垦,但依然难成规模。这是丁户稀少造成的。

    《中国人口史》第十二章《西南各区域人口发展过程》对元初四川人口有明细分析。元朝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四川行省辖区有9路3府,但在《元史·地理志》中只有成都、广元、顺庆、重庆、绍庆、夔州6路府丁户记载,户98538,口615772.若加上大量漏籍户口,和元史不载的四川其他地域户口,也就四五十万户。这一数据,相当于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同一地域范围259万户的15%到19%。依此估测数,元朝至元二十七年四川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4—1.7户左右,最多的成都路也只有3户左右。

    上述估算数据,当然不能代表像白沙这样区位优势明显的大镇的丁户复兴情况。就上述时段重庆府而言,总人口为93535人,这是《元史·地理志》记载的至元二十七年的人口数据。重庆府人口分布的历史规律显示,人口密集地域有四个分布区,一是府城区,二是江北含合川地域,三是巴县地域,四是江津地域。如果按照这四个人口密集区均分总人口数,保守估算当时江津县总人口2万人左右。

    江津人口历史分布规律显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分布在以白沙为核心的津西片区。由此估算的数据为,白沙为核心的津西片区,元朝至元末年,有人丁6000人左右。大凡历史改朝换代之交,人口与经济的复苏,都是从原来的富庶核心区域开始的。在人丁稀少的元初复兴期,有理由认定津西片区估算的6000人口就居住白沙的核心区域。我们在前面的文字与篇章里,已经明白了北宋建置的白沙镇地域很大,今天的白沙镇域,可以视为那时的白沙镇富庶核心区域。而今的白沙镇幅员238平方公里,以此面积,去承载至元末年的6000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5人。按照中国古代人口户型结构通常为每户人口6—8人折算,当时的白沙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接近3户。

    这个估算数据,虽然显示地广人稀,但是能够接近上引《中国人口史》对当时成都路人口密度平方公里户数的估算。其意义在于,通过人口的估算显示,白沙镇是元初四川省经济社会复苏最早的区域之一。尽管这样的复苏举步维艰,但是表明白沙镇在宋元鼎革的转折关头,其文明的进程没有黯哑,且以最大的努力,融进自强不息的境界。否则,白沙古镇,就不能一路走到当今。

来源:重庆白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