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在大陆共办了23期。期间曾四迁校址、六易校名。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共计约18万余人。黄埔军校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其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据不完全统计,在20世纪的大风大潮中,至少有120多名江津籍青年考入了黄埔军校,投身到了革命的洪流中。这些人,有的牺牲在了北伐的战场上,有的倒在了抗日的前线,有的起义投诚,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也有的跟随蒋介石败退到了台湾…… 1924年3月27日,黄埔军校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4月28日放榜,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录取学生编成4个队,均为步兵科。邓演达为总队长,后严重接任。5月5日开始入学,进行入伍教育。6月16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学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11月19日,湘军讲武学校学生158人并入,编为第6队。另有四川等地送来的21名学生也并入本期,插到各队学习。同年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及格的456人宣布毕业,即开赴东征前线。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合计毕业生为645人。 黄埔一期被称为黄埔军校的骄子,在毕业的645名学生后来有300多人成为了将军,还有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在这645人中,有一名江津籍青年,他的名字叫程式。程式(1900—1927),江津七星镇(今江津区石门镇)人,先后就读于七星镇国民学校高级班、江津中学,上海南方大学修业,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肄业。1921年由成都志成法政专门学校教授邓谔介绍加入国民党。1924年春由上海南方大学事务主任兼国民党区分部执委曾贯吾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毕业后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黄埔军校教导1团见习排长,国民党军第1旅警卫连排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连长,第1军第22师65团营长、上校团长。1927年5月,北伐军攻克上海、南京后,直系军阀孙传芳不甘心失败,与张宗昌组成直鲁联军,反攻南京。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派兵进入河南,威胁武汉。“四一二”政变后处于分裂状态中的宁汉两方,各自为战。武汉方面以唐生智为总指挥,组成三个纵队进军河南,在漯河、临颍击败奉军主力,6月1日与冯玉祥部会师郑州。南京政府方面也组成三路军,北伐陇海路,5月下旬攻克蚌埠,6月初占领徐州,后与直鲁军相持于鲁南。7月下旬,直鲁联军反攻,占领徐州,蒋介石组织反攻未果,于8月12日辞职。后来,直鲁联军进逼南京,在龙潭为陈诚所败,双方在津浦路一线相持。同年冬,何应钦指挥第一路军反攻,12月再克徐州。12月16日,身为团长的程式身先士卒,在攻城战斗中阵亡。1928年出版的《黄埔战史》对第三次北伐有过这样的评价:“第一路之牺牲,极为浩大,第一路的干部,多为黄埔同学,死伤不可胜数。”程式虽战死,但因其功勋卓著,国民政府后追赠其为陆军少将,这位与杜聿明、胡宗南等同为黄埔一期的将星,过早地陨落了。
(来源:今日头条@骆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