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21931|回复: 8

[人文历史] 四川军阀混战与江津

  [复制链接]

2357

主题

241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771
发表于 2024-7-3 15: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一)
清末四川的正规军队分为绿营和旗营两部分。1903年,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军,四川总督锡良将各营编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1906年,清廷练兵处将四川常备新军编为33混成协,下辖65、66两标,1910年扩充为陆军17镇。辛亥革命后,1912年尹昌衡任四川都督,把川军编为5个师,以周骏为第1师师长,彭光烈为第2师师长,孙兆鸾为第3师师长,刘存厚为第4师师长,熊克武为第5师师长。以后的川军,大都是以这些军队为基础发展壮大起来的。由于分属不同派系,由此滋生了众多的军阀。从辛亥革命后到1933年川政统一的20多年间,四川先后成为北洋、滇黔军阀和四川各派军阀争夺和混战的中心。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频换大王旗。四川军阀混战,时间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祸害之重,为全国之最,人民深受其害。作为川东南的古邑江津,由于地处长江之滨,上接叙泸,下连重庆,是进出滇黔的重要交通要道,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在四川军阀混战期间,成为各路军阀争夺的要地。
1.辛亥反正 同志军入城
有清一代,江津大多数时期并无驻军。清初,江津设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计50名。康熙、嘉靖时期不断裁减,仅存19名塘兵(清代从中央到地方,设有专门接替递送汇报军情文报的驿站,驿站有塘兵,时江津有水塘4个,旱塘6个)。后塘兵裁减,到清末时实有战兵8名、守兵9名,共计17名。宣统三年(1911年),奉令将所有汛兵(即绿营兵)遣散。另从清光绪3年(1877年)起,盐务改为官运后,白沙设盐务官运分局,40名盐务巡防军常驻白沙。
1911年春,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继而演变成为席卷全国的辛亥革命。9月28日,江津白沙宣布反正,发表《聚奎学校为白沙首义告全川父老文》,驻白沙盐防军参加起义。30日,江津县知事吴良桐(1875—1938,字子伯、梓柏,云南大关人)顺应革命形势,主动交出县印,改名正统,江津独立,成立了蜀军分府。各地保路同志军、哥老会、起义军相继进城,竖旗城上,大书“汉”字。吴良桐在县城东门外河沙坝点阅同志军,仿清军编制共编为20营。每营正兵300名,加上正副队长、总巡查、教习书记、大旗号令等共计337人。时驻津同志军约有7000人。1912年4月,重庆蜀军政府与大汉四川军政府合并后,以兵多饷绌为由解散兵队。
1912年冬,川军第5师熊克武部团长邓有章、营长李锡荣1000余人进驻江津。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熊克武宣布独立。邓有章、李锡荣奉熊克武命令参加讨袁军对袁作战,后失败离开江津。期间,讨袁军安抚使黄金鳌在合江与胡景伊作战,曾短暂退防江津。
1913年9月,拥袁的川军第1师支队长张邦本获胜后进入江津,以搜查枪支为名向粮户索款。张邦本外号“张牦牛”,做事如野牦牛般凶狠,江津人民多受其害。11月张邦本离开后,驻防江津的是汉军一个团1000余人,团长为张鹏舞。
1915年2月,川军第2师旅长黄景瞻、营长舒云衢带兵驱逐汉军,入驻江津。

(来源:今日头条@骆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7

主题

241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771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5: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二)
2.护国运动 北洋军驻津

辛亥革命胜利后,北洋军阀袁世凯夺取胜利果实,就任临时大总统。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复辟封建帝制。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全国哗然。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向全国出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武力讨袁,南方其他各省亦纷纷宣布独立,护国运动由此开始。

在四川战场,北洋军方面计有第4混成旅伍祥祯、第13混成旅李炳之、第16混成旅冯玉祥、第3师曹锟、第7师张敬尧、第8师李长泰以及川军第1师周俊、黄皓举、钟体道两个混成旅。护国军方面有蔡锷领导的第1梯团刘云峰、第2梯团赵又新、第3梯团顾品珍、第4梯团戴戡。

1916年1月16日,蔡锷所部刘云峰梯团抵达滇川接壤的新场。从17日开始,讨袁护国军先后占领横江、叙府(今宜宾)等地。1月27日,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宣布贵州独立,并派出两路黔军协同云南护国军作战。一路由黔军第1团至第3团合编为护国军东路支队,王文华任司令,进击湘西。一路由第5团(团长熊其勋)、第6团(团长胡忠相)和戴戡所率滇军合编为滇黔联军右翼军,戴戡任总司令,向綦江、重庆一带进攻。蔡锷所部赵又新梯团一部与起义川军刘存厚第2师,于2月初联合向泸州发起攻击,双方在泸州一带激战,护国军获胜。

1916年2月,由于川军第2师参加泸州战役,江津由北洋军占据,驻县城营长马唐仙,士兵四五百名。其余各区由北洋军分别派兵驻防。北洋军军纪较差,烧杀奸淫,无所不为。诗人吴芳吉在北洋军撤退焚烧丰都城后作《曹锟丰都行》讽刺之,为北洋军在川为祸的真实写照。1916年8月,黔军第6团团长胡忠相击败驻江津北洋军,进入江津。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一片骂声中去世,护国运动取得胜利,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总理,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但是,在护国运动期间入川的滇黔军却没有撤回,而是留在了四川,占据大片土地。9月,蔡锷赴日本治病,不久病殁,北京政府任命滇军总参谋长罗佩金暂署四川督军、黔军总司令戴戡暂署四川省省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7

主题

241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771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5: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三)
3.护法运动 黔军王天培驻津

护国战争结束后,川军整编,全军继续编为5个师。第1师周道刚、第2师刘存厚、第3师钟体道、第4师陈泽霈、第5师熊克武。时滇军盘踞在简阳、资中、内江、隆昌、宜宾、泸州一带,黔军盘踞在重庆一带。1917年1月,驻津黔军将防区交于川军,江津先后由川军团长伍德明、王资中以及第1师营长王鼎元驻防。

由于罗佩金实行“强滇弱川”方针,激起川军反对。不久,入川的滇黔军与川军矛盾激化,在成都及川南等地多次发生激战,1917年4月到7月,先后发生刘存厚驱逐罗佩金,刘存厚反抗戴戡之战。滇黔军战败,刘存厚入据成都,布告安民。战争期间,把持北京中央政府的段祺瑞利用四川主客军矛盾激化的机会,将四川纳入北洋军阀的势力范围,先是任命川军第1师师长周道刚暂代四川督军,后又特派吴光新为长江上游总司令兼四川查办使,令其率领北洋军李炳之、刘耀龙两个混成旅由湖南岳州入川查办。北京政府还明令北洋第20师以及冯玉祥、张锡元两个混成旅均归吴光新调遣使用。吴光新奉命后,于10月率领两个旅进驻重庆,准备谋取四川督军职务。此时的四川,既有川军,也有滇黔军、北洋军,还有豫军、鄂军等,局势十分复杂。

护国运动后,1917年7月,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拒绝恢复中华民国国会和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8月,南下议员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陆荣廷和唐继尧为元帅,誓师北伐。

广东护法政府成立以后,与北京政府形成南北对立的局面,而四川成为南北必争的战略要地。缺少实力的孙中山把护法的希望寄托于南方,他通电西南各省,主张川滇黔三省军事统一,组织三省联军。唐继尧、陆荣廷意存观望,未就元帅职。唐继尧另立名号,组织滇川黔靖国联军并自任总司令,委派贵州督军刘显世为副总司令,滇军顾品珍为第1军军长,赵又新为第2军军长,黔军总司令王文华为前敌司令。此时的四川军队除了熊克武的第5师而外,其余各师均属旧川军系统,都倾向于北京政府段祺瑞。1917年8月,唐继尧即以靖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发布了拥护约法的通电。

1917年11月,滇黔联军和川军熊克武第5师响应护法。驻守贵州的黔军总司令王文华将黔军编为3个纵队,并在川黔边界松坎设黔军总司令行营。命令第2纵队司令袁祖铭率第1、第3两个团攻占綦江,并从綦江之右进攻重庆南岸黄桷垭。命令第3纵队司令张云汉率第6团从綦江之左进攻江津,与北方政府新任查办使吴光新部以及川军第1师王鼎元营接战。据《江津县志》记载:1917年11月11日,黔军王天培部攻占县城。

王天培(1888-1927),字植之,号东侠,侗族,贵州天柱县人。护法运动开始后,黔军响应入川,王天培任袁祖铭部营长,担任前锋,在江津与北洋军吴光新部激战,先后攻占巴县土桥、三百梯,为黔军前进开辟道路。攻克重庆后,因战功显著,王天培升任黔军第2团团长,1917年12月率部驻防江津。

王天培在江津驻防期间,做了一些让江津百姓感恩的事情。王天培部军纪严明,极少扰民,他亲自带兵剿匪,消除匪患。为表彰王天培功绩,民国版《江津县志》主编刘泽嘉特为王天培作事略。但在“五四运动”期间,王天培也有其反动一面。时江津中学和江津甲种农业学校的学生组织起来撒传单、贴标语、在街头演说,号召抵制日货,以实际行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巴黎和约正式签字后,愤怒的学生们在东门河滩上焚烧了日货。驻军团长王天培带领士兵准备逮捕进步学生,在江津中学校长邓缡仙的保护下,聂荣臻、傅汝霖等23人离开江津,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路。

护法运动结束后,熊克武主持川政,对四川军队再次整编。但懋辛为第1师师长、刘湘为第2师师长、向传义为第3师师长、刘成勋为第4师师长、吕超为第5师师长。时滇军占据资中、内江、宜宾、富顺、兴文、叙永、古宋等川南13县,江津、綦江、南川、涪陵、酉阳、黔江等8县归黔军驻防。由于熊之政令不能实行于滇黔军防区范围,为解决各军军费问题,熊克武明令划分防区,防区制由此实行,后来成为四川军阀连年混战的源头。1919年,川军扩编,熊克武先后任命石青阳为第6师师长、颜德基为第7师师长、陈洪范为第8师师长、第1路司令黄复生、第2路司令卢师谛。1920年5月,爆发了靖川之战,驱逐滇黔军。川军取胜,滇黔军退出四川。1920年12月,江津由川军第7师陈国栋部驻防。从1917年12月驻守江津,到1920年7月离开,黔军王天培部在江津驻守了接近3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7

主题

241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771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5: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四)
4.靖川之战 川军第7师陈国栋驻津

1920年,唐继尧对川军进行分化,挑动部分川军反对熊克武,爆发了“五部倒熊”之战,继而演变成为驱逐滇黔军之战。参战队伍除了滇黔军,也有反对熊克武的川军吕超、石青阳、卢师谛、颜德基、黄复生等。5月下旬,战争正式爆发。战争初期,倒熊的同盟军占据上风。后来,随着同盟军内部之间矛盾突出,熊克武联合刘存厚靖川军反攻,驱逐滇黔军,熊克武反败为胜。9月6日,熊部克复成都。10月15日,熊部刘湘率领第2军由资中进攻泸县。原滇军团长杨森倒戈归附刘湘,杨森率军反击滇军,击毙滇军军长赵又新,剩余滇军在顾品珍率领下退回云南。

第1军在但懋辛率领下由遂宁进攻重庆,10月15日,先头部队第2混成旅团长刘伯承攻入重庆,黔军撤退不及,旅长鲁某阵亡,黔军司令王文华逃往上海,余部由綦江、松坎逃到仁怀,退回贵阳。倒熊的川军吕超、石青阳、卢师谛、颜德基、黄复生等下野,所部被收编。靖川之战,滇黔军完全退出川境。

据《江津县志》记载:7月,驻江津黔军王天培见靖川军邓锡侯、田颂尧、刘斌等部队将至,撤回贵州。靖川军邓锡侯、田颂尧、刘斌等部在1920年10月相继进入江津,11、12月间又相继离去。

滇黔联军被驱逐出川后,刘湘得到熊克武扶持,出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川军再次进行整编,编为3军12师8混成旅,外加一个川北边防军、一个川边镇守使。1军但懋辛、2军刘湘、3军刘成勋。1师喻培棣、2师唐式遵、3师邓锡侯、4师潘文华、5师何光烈、6师余际唐、7师陈国栋、8师陈洪范、9师杨森、10师刘斌、北京政府国防军21师刘存厚(后为田颂尧)、22师唐廷牧;第1混成旅刘文辉、第2混成旅张冲、第3混成旅李树勋、第4混成旅袁彬、第5混成旅张成孝、第6混成旅刘炳勋、第7混成旅蓝世钲、第8混成旅田颂尧、川北边防军赖心辉、川边镇守使陈遐龄。此次整编,获益最大的要数杨森,从滇军团长一跃成为川军旅长、师长。杨森(1884—1977),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四川广安县龙台镇寺(现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红日村)人。杨森是四川军阀混战史上一个十分奇葩的人物,其早年入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为同学,毕业后加入川军,二次革命被滇军俘虏后加入滇军,靖川之战反叛滇军加入川军,后在吴佩孚的支持下多次发动川战,给四川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从1920年12月开始,江津由川军第3军第7师陈国栋部13旅旅长段荣琮、25团团长王铭章驻防。王铭章后来参加抗战,在台儿庄大战中坚守滕县以身殉国。

陈国栋(1879—1954),四川郫县(今成都市郫都区)人。陈国栋原为刘成勋部旅长,靖川之战,倒向熊克武一边。熊部攻占成都后,陈国栋替代颜德基任四川陆军第3军第7师师长,占据合川、江津一带。

川军虽然编为3个军,但各为其主,其中第1军但懋辛,以熊克武为领导,属国民党系;2军刘湘,依附北洋政府,3军刘成勋是川军旧军人,绰号“水漩”,性格圆滑,忽左忽右。1921年1、2军援鄂失败后,两军之间矛盾日趋激烈,1922年6月,第2军杨森部(时刘湘下野,杨森升为军长)李樾森第3混成旅突然袭击第1军驻地忠州(今忠县)、开江等地。7月10日,1、2两军在下东接战。1、2两军之战,实质为熊克武与刘湘之战。战事爆发后,成都各军联合办事处会议决定,一致援助第1军,公推刘成勋为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12日,成都各军组织省联军,推赖心辉、邓锡侯为正副指挥,向重庆推进。8月1日,刘伯承率军击败杨森部。8月9日,省联军攻破重庆,杨森率残部退往鄂西,投靠吴佩孚。第一次1、2军之战以2军失败而告终,刘湘在刘文辉护送下回四川大邑老家休养。

在1、2军之战期间,7师师长陈国栋站在省联军一边,率其驻津部队集中永川,津地空虚。杨森9师原驻地泸州被省联军赖心辉部占领,其参谋长谢国钧(江津人)乘机统率所部移至江津。7月,赖心辉、邓锡侯、蓝世钲各师旅长与陈国栋部合兵,在江津北岸陡壘子(津璧交界隘口)、双河、双龙、福寿等地向杨森部发起进攻,炮声隆隆,7昼夜不绝。7月底杨森部退出江津,赖心辉进入江津城,史称壬戌之役。

江津不是赖心辉的防区(原驻地什邡、金堂、广汉、德阳),进驻江津后,赖心辉以部队损失为由,向江津商会提出补偿。8月,赖心辉部在榨取了15000元后撤离。9月,陈国栋派一魏姓团长驻津,再次命商会筹款8万元,后经要求减缴4万元。在四川军阀混战期间,军阀部队调防,都要向原驻防地收一次开拔费,一般是找商会承头,俗称“打门捐”。第7师在江津的驻防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1920年12月到1922年7月,二是从1922年9月到1923年2月。随着北道之战的爆发,第7师撤离江津,由川东边防军进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7

主题

241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771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5: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五)
5.北道之战 川东边防军汤子模驻津

1、2军之战后,刘湘下台,第3军军长刘成勋当上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刘成勋实为熊克武的代言人。1922年10月,刘成勋在成都主持召开善后会议,欲借裁军及废除军长制,遭到邓锡侯、陈国栋等反对。1923年2月2日,7师陈国栋为了扩充势力,进攻大足原杨森部何金鳌旅。川军总司令刘成勋乘机宣布撤销陈国栋第7师,并应何请求,命蓝世钲、张成孝两旅前往救援;驻渝的第3师邓锡侯亦应陈国栋告急驰援永川,引起川军内讧之战,史称北道之战,亦称1、3、边军与3、7、21师之战。参战双方分别为第1军但懋辛、第3军刘成勋、四川边防军赖心辉与第3师邓锡侯、第7师陈国栋、第21师田颂尧等。

在北道之战中,陈国栋部全力参加对刘成勋之战,江津防守再次空虚。2月,刘成勋命令川东边防军总司令石青阳由涪陵分兵驻重庆并担任川东防务。石青阳到重庆后,即命汤子模第2师、贺龙第9混成旅驻江津,并沿合江以上布防。1923年3月,川东边防军正式入驻江津。4月,战争结束,结果是刘成勋通电辞职停战,率部撤离成都。

汤子模(1889—1925),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人。1922年6月,孙中山任命石青阳为川东边防军司令,汤子模为川东边防军第1混成旅旅长兼前敌总指挥。第二次1、2军之战爆发后,汤子模率领四川讨贼军第2师协同贺龙混成旅参加了对杨森的作战,后失败离津。

在北道之战酣战之际,吴佩孚见有机可乘,动员直、豫、鄂、陕、甘5省兵力,协助在第一次1、2军之战中失败的杨森大举入川,1、2军之战再次爆发。战争的结果是杨森取得胜利,第1军熊克武部彻底退出四川,进入贵州。驻津川东边防军汤子模部从1923年3月入驻,到1924年2月离开,驻守仅一年。但据原江津县政协副主席潘正文回忆,20年代汤子模临走时,曾亲眼见其将江津的绅、商、团负责人关押估筹20万元才获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7

主题

241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771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5: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六)
6.第二次1、2军之战 黔军王天赐驻津

在第二次1、2军之战中,杨森得到吴佩孚和5省联军协助,加之邓锡侯、陈国栋、田颂尧等人与杨森遥相呼应,形势对1军熊克武极为不利。广州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组织各友军分北、中、南三路讨伐。熊克武与3军刘成勋、边防军赖心辉联合,公推赖心辉为川军总指挥。杨森方面为统一战斗行动,也公推刘湘为四川善后督办。1、2军之战演成南北政府军事混战。

此时,在川滇黔之战中退回云南的滇军再度入川,唐继尧派4个梯团的滇军入川助熊。而贵州袁祖铭则因为滇军第二次侵黔此时正在秀山、酉阳、黔江一带休整。1923年4月,袁祖铭率部加入2军杨森对1军之战。1、2军之战愈演愈烈。4月,杨森、北洋军赵荣华、黔军袁祖铭率兵乘船由下川东沿江击败涪陵讨贼军。担任川东防务的石青阳以兵力悬殊撤出重庆,守南岸待援,杨森等进占重庆。进占重庆后,联军于6月进攻江津、永川、隆昌等,并命黔军周西成部驻江津。但周西成反叛联军投靠了熊克武,升为讨贼军师长,由石青阳统属,合力攻杨森。8月,汤子模、贺龙、周西成三部军队,由泸州回师,配合北路但懋辛、中路赖心辉部,围攻重庆。10月16日,第1军攻下重庆。北洋军、黔军、杨森等不支,放弃重庆,逃往万县(今万州)。

12月,杨森等得到吴佩孚的补充,分五路反攻。石青阳、汤子模、贺龙、周西成又奉命由江津率军前往梁山(今梁平)抵御。先后战败于垫江、江北等地。12月15日,杨森、袁祖铭等攻占重庆。

重庆失守,石青阳奉命率汤子模回江津。贺龙、周西成随讨贼军1军但懋辛部转战到成都。1924年2月,熊克武由成都退到泸州,沿北岸东下渡河到合江。汤子模部弃守江津,在合江与熊部汇合,退入贵州整编。后组织建国联军由湘入粤,参加北伐。1924年2月,黔军王天赐部进驻江津。

王天锡(1893—1979),侗族,原名天德,字纯武,是王天培的胞弟。1920年川滇黔之战后,王天培随黔军退回贵阳。1921年5月,王天培奉孙中山电令入桂讨伐陆荣廷,得到孙中山赏识,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直辖黔军第2混成旅旅长。援桂结束,经孙中山同意,王天培与彭汉章回兵拥袁(祖铭)定黔成功,王天培升任黔军第2师师长,其弟王天赐任黔军第2师4旅旅长。1923年,在川军1、2军之战中,黔军参战获胜。

1军熊克武退出四川,杨森进驻成都,黔军袁祖铭进驻重庆,王天培部驻江津、铜梁、永川一带。辛亥革命以来,由于连年征战,各地散兵游勇多沦为土匪。江津地处川黔交界,山高林密,土匪尤为猖獗。1916年8月,匪首阎云廷气焰嚣张,竟亲率土匪数百人攻打江津县城。1919年,匪首“老铁刘七”洗劫先锋麻柳场。1920年,匪首“陈单碗”“刘金麻子”聚众骚扰津巴交界。此外,邓国璋、曹天全、穆瀛州、周燮卿、龚渭清等匪首相继作乱。驻防江津后,王天培带兵再次剿匪,大得民心。为感谢王天培,江津百姓自动捐资竖立“得胜碑”,修建了“天培生祠”。

1924年2月,操持北京政府的段祺瑞任命杨森督办四川军务善后事宜,刘文辉为帮办,刘湘为川康边督办,赖心辉为四川省省长,袁祖铭为川黔边防督办。

1925年7月,意在一统四川军政大权的杨森发动“统一四川之战”。战争初期,杨森先后取得进攻刘斌、刘成勋、陈洪范、赖心辉的胜利。但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杨森攻打了保持中立的黔军。在进攻驻防合江的黔军穆永康部时,本与刘湘矛盾突出的袁祖铭又与刘湘合作,命驻防江津的王天锡同驻防赤水的周西成合攻杨森军,促成了刘、袁二人的合作,再次组成了倒杨的川黔联军。杨森的统一之战演变成为川黔联军的倒杨之战,10月,杨森再次失败出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7

主题

241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771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5: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七)
7.驱袁之战 22军赖心辉驻津

川黔联军倒杨之役,刘湘曾经答应给袁祖铭快枪5000支,并把自流井的盐税分一部分给黔军。倒杨成功后,1925年冬,刘湘以四川善后督办的名义在成都召开分账会议。会上,袁祖铭要求分点“盐余”,并将驻地移至叙府、泸州,但其愿望没有达成。引起黔军的不满,黔军与川军的矛盾日益激化。

1926年1月,袁祖铭策动驻重庆的川军第10师夏仲实部哗变,乘机接管重庆。2月中旬,袁祖铭又派兵占领垫江、丰都和忠州,逼近万县。为驱逐袁祖铭,刘湘迎回了倒杨之战中被驱逐的杨森,并归还了杨森旧部。

4月底,全川发动“驱袁之战”。刘文辉首先发动,由宜宾出师占领泸南一带。刘湘从成都向重庆进攻,杨森从万县向重庆逆流而上,黔军两面受敌。此时,正值国共两党发动的北伐战争即将开始,国民政府相继派代表到重庆争取袁祖铭参加北伐。袁祖铭审时度势,在倒袁联军攻占江北、璧山后命令部队由上、下川东全线撤退。5月8日,王天培升任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在綦江考棚宣誓就职,参加北伐。驻津王天赐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28师,王天赐任师长。5月20日,驻津黔军王天赐,在逼筹军款5000元后离去。从1924年2月到1926年5月离开,黔军在江津驻防两年零3个月。

1926年5月,江津由赖心辉所属四川陆军第1师师长李宏馄,1旅旅长赵锡之、2旅旅长马昆山驻防。

赖心辉(1886—1942),字德祥,四川省三台县人,云南讲武堂毕业,因擅长使用炮兵,人送外号“赖大炮”。1、2军之战后,赖心辉与刘成勋结为儿女亲家,被任命为四川边防军司令,驻防在泸州一带。第二次1、2军之战,赖心辉本站在熊克武一边,但受到熊克武猜忌,在杨森、袁祖铭的反击中一路败退,后和刘成勋一起宣布中立,退出战场,最终导致熊克武部最终瓦解。1924年2月,赖心辉通电拥护北京政府,被任命为四川陆军第1师师长兼四川边防军司令,9月10日被授予正威将军。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吴佩孚下台,段祺瑞为执政,2月7日赖心辉被委任为四川省省长,接替邓锡侯。在杨森发动统一之战中,遭受杨森打击,损失惨重。倒杨之战取胜后,他乘势收回失地,占据江津。6月,赖心辉命令筹集4万元作伙饷,江津县政府无力支付,只有预征民国19年粮税作为抵押。四川军阀混战期间,各路军阀预征粮税达到了惊人的地步。1928年,赖心辉已经预征到了1933年的粮税。1931年,张志和部驻津时,预征1941年和1942年的粮税作为军费。

1926年8月,川军在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影响下,纷纷易帜响应。8月13日,川军第1军军长赖心辉与刘湘等联合通电讨吴,并宣称愿出师参加北伐。10月,国民政府将原川军第1军赖心辉部改编为国民党军第22军,赖心辉任军长。

当时的四川军阀虽然全都换了招牌,成了国民革命军,但却照样抢权、抢钱、抢地盘。1926年冬,刘伯承发动泸顺起义,赖心辉丢了3个旅的武装,大伤元气。1927年冬,他的亲家刘成勋和他先后遭到刘文辉的突然袭击,丢失大片防地。他的“省长公署”的牌子只能挂在江津,号令不出县城,是为空头省长,成为民国时期四川的一大笑话。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江津开展“清党”。赖心辉22军1师出兵包围了江津中学,逮捕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和进步学生,焚毁进步书籍。9月,22军政训处在邮局检查信件,发现中共地下党活动线索,派人到江津女中逮捕中共党员杨月湘。杨月湘脱险,女中校长刘玉书被捕,后经营救出狱。10月18日又出兵包围中山中学,逮捕教师熊季光、杨继抗和学生王利初等人。逮捕江津中学教师马若苏、喻凌翔。

1928年杨森、罗泽洲结盟进攻刘湘,拉赖心辉一起组成“八部同盟”发起下东之战,他出兵攻击刘湘的后背,岂料刘文辉再次出兵袭击,这次他连内江、江津等防地和四川省主席的位置一起输给了刘文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7

主题

241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771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5: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八)
8.下东之战 24军张志和驻津

1926年以后,面对北伐军的节节胜利,四川各路军阀纷纷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蒋介石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名义,先后任命四川军阀杨森为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刘湘为21军军长、赖心辉为22军军长、刘成勋为23军军长、刘文辉为24军军长、邓锡侯为28军军长、田颂尧为29军军长,仍统率原部。此时的四川军阀,除了老牌的邓锡侯、田颂尧、刘湘、杨森外,刘文辉如同一颗冉冉上升的明星,成为四川军阀中的新生代代表。时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的李家钰与罗泽洲等人深感力量单薄,不能与邓、田、二刘抗衡,他们既担心刘湘与杨森联合,又担心二刘联合,因此决定组织同盟军,先打垮刘湘。

1928年夏,杨森、刘存厚、赖心辉、郭汝栋、黄隐、李家钰、陈书农、罗泽洲组成“八部同盟”,公推李家钰为军事委员长,刘鸿逵(杨森部顾问)为总参谋长,其他各部均派代表参加,共同组成联军讨伐刘湘。同盟军虽然组织庞大,但各怀鬼胎,真正出力的只有罗泽洲和杨森两部。而此时的刘湘为迎战,也极力拉拢刘文辉,把资中、内江、隆昌、荣昌、永川各县让给刘文辉驻防,换取其支持。时年10月,战斗打响,先是罗泽洲部在江北一碗水一带被打垮,尔后杨森部在刘湘水陆两路夹攻之下相继败北。而真正的同盟军大佬李家钰并未出兵,江防军黄隐虽派出二旅人马,但听说罗、杨败北,立即退兵,战事遂告结束,史称下东之战。下东之战,同盟军非但没有打垮刘湘,反而损兵丢地,杨森的下东16县被刘湘占据,罗泽洲也丢掉了大竹、垫江、邻水、长寿等县防区。

在下东之战中,本为同盟军一部的22军赖心辉也一度兵出江津,占据巴县走马岗(今九龙坡走马镇)一带,扼守成渝东大路出入口。时赖心辉防区有江津、合江、泸州、古蔺、内江等地。自1925年杨森发动“统一之战”失败后,赖心辉部就一直驻防在江津。出兵攻打刘湘后背,本是一高招,从江津县城到走马岗,也就二三十公里,进可挥师进攻重庆,退可以回防江津、璧山等。但是,此时的刘文辉已和刘湘化解矛盾,派出张志和带领第1师从背后给了赖心辉一刀。

11月,刘文辉派张志和代理第一师师长( 时张志和为24军第1师副师长兼第2混成旅旅长,指挥第1师的第2、第6两旅及第3师的第8旅去救援刘湘。接到刘文辉发来的命令后,张志和立即率军由邛崃出发经成都、资中、内江、隆昌绕道泸县向赖心辉部进攻。在永川附近激战一日后,张志和部占领永川。翌晨即继续跟追赖心辉部到江津江边。赖联系合江的部队,扼江拒守。张志和部出其不意绕道上游,由中白沙(今江津区白沙镇)渡河从中央突破,赖心辉部全线崩溃。张志和部乘胜追击,直把赖心辉部追到贵州边境才止。于是永川、江津、合江、内江各县归入24军防区。11月,国民政府任命刘文辉为四川省省长。

赖心辉部从1926年5月驻津到1928年12月离开,共在江津待了两年零7个月。

张志和部把刘湘上川东的敌人赖心辉打败后,李家钰, 陈鼎勋、郭汝栋等即观望逡巡,不敢再动。刘湘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便集中全力以击败下川东方面的罗、杨各部。刘湘为防备敌人再来,任张志和为第四路总指挥,负责防御上川东一带的敌人,司令部即驻重庆。1928年12月,张志和部开始进驻江津。此时的24军防区,西自成都,东至永川,江津与刘湘的巴县防区连接,南至叙、泸与滇黔两省接壤,西至打箭炉(即康定)与青海西藏毗连。区域之广,占有全川的2/3,比刘湘多许多,这也为之后的二刘之战埋下了伏笔。

张志和(1894—1975),原名清平,字志和,四川省邛崃人,1908年考上四川陆军小学堂,1911年入西安陆军第二中学,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1916年毕业,在川军中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在驻防江津期间,张志和做了几件有益于江津发展的大事。

首先是大力开展市政建设。江津靠近重庆,水陆交通方便,经济文化发达,自明代江渊主持重修县城以来,设城门九道,城市规模较大。但是,经过300多年的风吹雨打和兵僰战乱,此时的江津城里尽是窄街陋巷,低檐旧屋。据记载,到1929年时,江津城内街道共有24条。正街宽只有4米,两旁滴水檐各约1米,街道空间实际只有2米,阴暗潮湿,雨天则到处积水。街面是条石铺成,凹凸不平。城内板桥、南安门等6处还有3—7级石梯。张志和与师部秘书谷醒华(后来任江津县长)一起,对江津城区建设进行查勘和规划,发动群众,动用部队,掀起了城市建设的高潮。张志和派出工兵率先修建东门的公园,体育场的马路作示范,取名大同路。由技术人员测量,统一规划城内的街道,截弯取直,撤除梯坎,将由东门至西门,由南门至西门的两条正街拓宽为9米,基本形成了现在江津城区街道的格局。此外,张志和还建立公园,修建了亭子、花圃、水池,使人们有了休憩的去处,在市中心大十字修建标准钟楼,使人们增强了时间观念。

其次是大力促进教育事业发展。驻防江津期间,张志和发现县里的幼儿教育还是一片空白,偌大的县城连一所幼稚园也没有,于是在杨嗣桥水潭东边的坡地上捐款数千元兴建清平幼雅园。1932年9月建成开学,是江津最早的幼儿教育学校。按照张志和的规划,还要将潭水澄清,建成坡上绿化的园亭公园,给幼稚园学习的幼儿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人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用他的原名取名清平幼稚园,那条路也取名清平巷。1930年,张志和通过四川省政府批准了聚奎新本女校开办初中,在黑石山捐款1900元修建了4间教室的教学楼一座,后被人定为志和楼。学校为了长远发展,规划从黑石山山脚延伸至长石塔边观音岩。这一片土地是长约500米、宽约80米,风化了的石梁。经和多个业主协商,大部分都同意。唯有其中在中部约有3亩地的曾姓业主坚决不卖出。校方与其多次谈判都未能解决。张志和知道后,令学校请曾到校谈判时,他坐滑竿到校认真听取双方发言。听完曾某发言后,立即走到曾某的身边说,建这所学校是师部批准的,聚奎学校的发展是江津人民的大事,师部这样支持,你怎么不支持?曾某一听师长说话在情理之中,连忙答应,签字画押,让出土地。这块土地如今已经平整为篮球场。此外,张志和借用文庙大成殿,创办了志和图书馆,这是江津的第一个正式图书馆。该馆购进了大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书籍,带来一股新文化的春风。国学大师王利器在《回忆二十年代前后的江津》一文中写道:当时的进步书籍,那里应有尽有。张志和还将公产低价拍卖给育才小学及许多收入少的民办初小,提出举办义工施教的民众学校,让穷人子弟能免费入学等建议。

第三是兴办实业组建发电厂。1930年,张志和将官公营庙会产拍卖所得拨出部分交所属23团1营营长陈子卿等组建电力公司。陈以师部名义,邀请地方人士龚农瞻、杨赞卿等为发起人,组成大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选张志和为首届董事长,陈子卿为经理,选定离东门约百来米处建电灯厂。集资1万银元,从浙江购进德国道池厂生产的45马力柴油机和40千伏安发电机各一台,请浙江技师安装、管理。是年3月,正式供电,此为江津城有电力照明之始。张志和还支持江津地方人士陈世君创办江津轮船公司。于1930年购进轮船两艘,命名为“江津号”“大同号”。是年7月始航行于江津松溉至重庆之间。发动陈伯勋在大土地创办“江津天然瓦斯行”,聘请江津中学化学教师龚琢璋为技师,1931 年开业时,可供留气灯照明。1930年9月,设乡村电话管理所,各乡以此通电话,可迅速上报匪情及其他紧急情况,大大改善了许多乡镇的治安状况。此外,当时的24军军部为增加收入,曾令全军区所辖的县都种鸦片烟,以便按亩征税。张志和以种烟有害人民,嘱驻地县人不要种烟,只筹缴烟税一小部分以应付军部,所以全军区只有江津县没有种烟。

在驻防江津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在中共江津地方党史上著名的“九三”起义事件。1927年,张志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秋任中共四川省委军委委员。1930年9月3日,在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影响下,四川省委仓促组织发动了江津“九三”起义。但是,作为共产党员和部队最高长官的张志和却未能亲自参加这次起义。“九三”起义失败后,张志和被开除党籍。解放后,张志和还因此事受到少数人的误解。

1932年10月,随着二刘之间矛盾的集中爆发,江津又卷入了二刘争战。随着刘文辉的失败,24军张志和部退出江津,21军刘湘部占据江津。从1928年12月进驻江津到1932年10月离开,24军张志和部在江津驻防了将近4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7

主题

241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771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5: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九)
9.二刘之战 21军刘湘驻津

1918年,以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名义摄行四川军民两政的熊克武,决定按各军驻防地区,划拨地方税款,由各军自行向各县征收局提用,作为粮饷之需,防区制由此形成。在防区制时期,每一个防区的驻军长官除了直接任命地方的行政长官,还可以在自己的防区内为所欲为,包括自由征税、任意扩充军队等。因此,防区越大,地盘越大,兵源和粮食也就越充足,实力就越强。

经过一系列混战洗牌,到1932年,川军只剩下刘文辉、刘湘、邓锡侯、田颂尧四家实力较为雄厚,其中尤以二刘为最。此时四川的军事政治力量也形成了两大主要派系,即速成系和保定系。速成系成员主要有刘湘、杨森、王陵基、潘文华、孙震、鲜英、唐式遵等。保定系成员主要有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张志和、冷寅东、夏仲实等。时刘文辉的军队下辖6个师、6个路,共12万人左右,其防区除上下川南及西康外,还有上川东及川北部分地区,共计81县。刘湘的军队下辖6个师、6个路,共10万人左右,其防区占有下川东28县及鄂东18县,包括西南重镇重庆。二刘各为首领,旗鼓相当。

刘湘与刘文辉,都有统一四川、逐鹿中原的愿望与野心。1932年10月1日,四川军阀混战史上规模最大也是最后一次混战的二刘之战打响。刘湘兵分三路,向刘文辉发动全面进攻。刘文辉针锋相对,委派张志和为第一路总指挥,冷寅东为第二路总指挥,夏仲实为第三路总指挥,各率所部,开往作战区域。

1932年10月17日,21军军长刘湘借口驻津徐廷秀旅在江津构筑工事,命模范师(师长刘湘自兼,刘从云主持,号称所谓“神军”)何克修、廖泽(江津几江人,字海涛,1890—1952,陆军中将,时任第21军模范师第3旅旅长)两旅和川东边防第二路司令穆瀛州(江津杜市人,又名肃中,1896—1951,陆军中将,绿林出身)分成南北两路进攻江津。

驻防江津的24军第1师副师长兼第2混成旅旅长的张志和接到刘文辉命令,命第1旅防守长江北岸,在九龙(今享堂社区)的高歇一带布防,命第2旅防守南岸,在贾坝沱、高牙铺、流水岩一线布置第一道防线;在武城、艾新坪(今艾坪山)一线为二道防线。并虚张声势,扬言在贾坝沱一带已安置电网、水雷。

其实江津县城的地理位置并不适合防守,半岛形的几江老城很容易被从南面的高地突破,加之有两个江津本地人带头攻打,情况可想而知。10月18日中午,程瀛洲部在高牙铺线向24军阵地发起进攻,激战两天,突破防线。20日,刘湘派出空军飞机飞临江津城上空撒传单,声言次日将对江津发起全面进攻,命老百姓赶快疏散。21日上午11时,21军向驻守江津城的24军发起全面进攻。陆上从东门、武城、艾新坪三路攻城。刘湘的川江公安舰队巴渝号、嵯峨号(商船临时改装成兵舰)亦由重庆驶来,向城内连连开炮,飞机也飞临江津城上空轰炸,炸弹落在大什字一裁缝铺、南安门光禄寺和南门外育才小学附近,城内死伤平民数人。这是四川军阀混战史上第一次出现陆、海、空军协同作战,同时也是刘湘的陆、海、空、神四军的第一次协同作战,创造了军事史的奇观。现代人对于飞机都较为熟悉,但在20世纪初,飞机对于普通老百姓和军人来说都是稀罕物,飞机造成的威慑力往往比炸弹的效果还要大。据时任刘湘21军航空及舰队司令部副司令的蒋逵在回忆文章中说,在攻打江津的战斗中,他(兼任舰长)率领巴渝舰沿江而上,用机枪对准24军攻击,用大炮对准工事轰炸,其目的不在于杀伤敌人,而在于轰炸的声音给敌人造成震慑力。

双方激战至下午,24军张志和部不支,分别从南北两岸向合江方向撤退,21军进驻江津县城。21军廖海涛部在追击24军的过程中,经过白沙时还顺便抢劫了24军师长夏仲实在白沙的家。继占领江津后,刘湘部相继占领了泸州、潼南、自流井(今自贡)、顺庆(今南充)、成都等地,在后来的毗河之战中最终战胜了刘文辉,占据全川,川政遂宣告统一,刘湘成为四川霸主。

21军进驻江津县城后,由第2旅驻守。直至抗战爆发,刘湘组织川军出川抗战,驻津部队编入23集团军,陆续参加了抗日战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