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23171|回复: 0

[部门动态] 江津非遗民俗,在传承中熠熠生辉!

[复制链接]

2365

主题

242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821
发表于 2024-10-10 17: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传承是非遗文化的生命之源一代又一代的匠人、艺人
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传承他们的坚守与执着
让非遗文化在岁月的洗礼中熠熠生辉
江津的这些非遗民俗项目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81b8d704ca45eb5f83393b643981f971.jpg

市级非遗民俗

塘河婚俗
528ceb5d3a86424f031d2f6725551c0a.gif

塘河婚俗是塘河人家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建立婚姻家庭中形成的一种人生礼俗,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有十三个礼仪,包含说媒、做相、开庚、男方办接妆、女方办嫁妆、出阁、送亲迎娶、拜堂、办筵席酒、闹房、参厨、谢媒、回门等。如今,选择旧婚俗结婚的新人,都按旧婚俗程序操办,特别是“哭嫁”已成为尊重父母的一种时尚。

781cb23028de877eb090e1018528bf20.jpg


旱码头龙舟歌会
旱码头龙舟歌会是江津区李市镇在端午节当日既划干龙船又赛山歌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前,李市镇缺水,是渝西出了名的旱码头,为了让端午节这天可以赛龙舟,大家便想出了制作龙头龙尾,糊以纸,绘鳞甲,状似龙舟,数人同扶此船游街,边走边喊号子,由此,形成了划“旱龙舟”。又为了“抢红”环节,人们在黄桷树下唱山歌、吼号子,便形成了“山歌比赛”。

清源宫庙会
ff922a046da1f24ac34bd5799fc50c4f.png

清源宫位于石蟆古镇西北部,始建于公元1510年(明正德五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西南片区保存最完好的文物古迹之一。清源宫庙会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清源宫供奉有川主李冰神像,这位技艺高超的工程师2000多年前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泽及四川民众,被人尊为“川主”,其功德无量,受道家供奉,敬为神尊“大菩萨”。石蟆每年都会在清源宫举行四次庙会,分别是“上九会”“清醮会”“川主会”“灯杆会”。其中农历6月24日是治水先圣李冰的“生日”,因此川主会是四会中最为盛大的一会。

江津楹联习俗
97b9e0324bb3da3608ea3b7301ca4979.jpg

2013年,“江津楹联习俗”被列入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津的楹联文化,往前追溯,则可推到北宋时期开始衍发,明代是中国楹联文化的成熟时期。江津相府路89号“江公享堂”,是明代景泰年间翰林学士、工部尚书江渊告老还乡后曾经的宅第,门柱楹联“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为明宪宗成化皇帝钦书,以表彰其功绩。据考证, 这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所书有实物可证之最早楹联,有“天下第一皇联”之称,也是江津作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之一。

288cc062bef1702b6e320e5bd31495e7.png

fd1a5f554ae8e1fa815073e266abbf35.jpg

“地当扼泸渝、控涪合之冲,接滇黔、通藏卫之隘,四顾葱葱郁郁,俱围入画江城……”这副《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长达1612字,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为清末“联圣”钟云舫所作。

8c32ab7cf4dea9b85b5ac169ebacdb5c.jpg
▲联圣钟云舫与“天下第一长联” 张树仁 摄


江津白沙“闹元宵”习俗/白沙龙舟会
0fe99b04346c4b1ed50409780fdbc005.jpg

f046ac792ab14323556c7bab7b96081f.jpg

白沙“闹元宵”以其历史悠久、过程完整、内容丰富、样式齐备、气氛热烈而闻名于周边地区。2014年,白沙镇“闹元宵”习俗被列入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精品龙舞展演、民俗大拜年·大巡游、铁水非遗展演等表演为广大群众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盛宴。

c6d7f65fb4aff09adaff6e88f647b8e8.png

白沙龙舟会是重庆市非遗代表性项目,2024年入选重庆市第一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主要内容包含龙船制作、龙船下水仪式、划龙船比赛和龙船号子。龙船制作工艺精美,龙船下水仪式的内容寓意吉利、保持古老的祈福功能,过程庄重肃穆,对龙舟赛这项传统民间习俗的传承具有“原真性保护”意义。
区级非遗民俗


千米长宴
c72795200d16ef00b84ea8b5a4ae55aa.jpg

a01768ca82b96d6bd5fdcc7c01bea6d2.jpg

“千米长宴”是中山古镇传统民俗,是江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最早源于宋朝。每逢重大传统节日,古镇居民家家户户沿街设宴,邀请暂不能回家的商贩、游客一同品年味、赏民俗、享团圆,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cdd690da49153d557b255debb78f61f5.jpg

因古镇古街长千余米,“千米长宴”因此得名,此习俗代代相传。打盆传菜民间绝技、川剧变脸、玩狮子、舞龙等在古镇上巡回展示,其间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整条老街水泄不通,气氛热烈,场面蔚为壮观。


蔡家“吃新”节
08695f51035ef32c744fcfd2752c33f8.jpg

“吃新”,也称尝新,是蔡家镇由来已久的习俗,2023年,被列入江津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稻谷成熟、吃上新米的时候,该镇都会举行感恩祈福仪式。“吃新”意在感谢上苍赐予,祈福来年丰收,饱含着敬畏自然、敬爱尊长、崇尚勤俭等丰富内涵。每年丰收后,用第一碗新米、新豆开启吃新仪式意味着吃新开始,再配上新豆花、土鸡、土鸭、鲜笋等新鲜食材共享丰收的喜悦。

3f69ce94d83167cb82a47812495c425c.jpg

86ccacec3f4efdf1331ca8a1c6bd626c.jpg

72ae7289bab2bc375f0786dccff9f743.jpg

来源:江津文旅综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