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觉得《超级飞侠》中的‘乐迪’是人工智能吗?”11月26日,江津区少年科学院首场“流动少年科学院”活动走进江津区双福实验小学校,200多名小学生齐聚该校学术报告厅,与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礼一起,共同开启一场探索人工智能极限的科学旅程。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由江津区教委、团江津区委、江津区少工委主办,是江津区少年科学院开展的活动之一,也是走进学校的首场“大咖”分享会。据了解,江津区少年科学院于今年10月成立,是江津区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创新载体,也是对接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高校资源,搭建青少年与科学家、专家、教授、学者等科研工作者对话的平台,旨在助力青少年拓宽科学视野,成长为科研型人才,实现科技梦想。
▲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礼授课
“人工智能的极限在哪里?” 刘礼教授抛出这一问题后,同学们都陷入了思考。带着这个问题,刘教授结合“文心一言”“超级飞侠”等青少年感兴趣的案例,通过互问互答的方式,先后向同学们介绍了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定义等内容,同时借助“AlphaGo”工作原理和学习模式的讲解,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探索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激发他们对前沿科技的热爱。
▲学生互动
此外,刘礼教授还向孩子们展示了他的科学研究成果,借此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们要学好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知识,并进一步学好科学知识,打好科研基础。
在刘礼教授的引导下,孩子们也纷纷表示对人工智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未来想从事人工智能行业,要把今天在课堂上描绘的“意念控制”等想象转变为现实,探索人工智能的极限。在浓厚的科学学习氛围下,课堂结束后,孩子们还集中阅读了《科技日报》等科普读物,进一步拓宽科学视野。
▲阅读《科技日报》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除“流动少年宫”进校园活动外,接下来,江津区少年科学院还将结合需求、整合各方资源,为江津青少年量身打造“金字塔”培养计划,开展大型科普讲座、科学嘉年华,进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夏(冬)令营研学,“帅乡科学小院士”评选等活动,缩小科学教育资源差距,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同时,还将在各中小学校大力推进少年科学站建设,为青少年科学教育打下“硬”基础。此外,各科学站还将配备科技辅导员,并同步实施科学素养提升计划和科技辅导员培训三年行动计划,调动有关部门、科研机构等科技资源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课程、项目,提升全区科学教育“软”实力。
来源:江津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