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3042|回复: 0

[人文历史] 深山里的时光故事:江津傅家的岁月印记

[复制链接]

1565

主题

1571

帖子

1万

积分

VIP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113
发表于 2025-7-11 14: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在重庆江津南部的群山之中,藏着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傅家。这里没有喧嚣的都市气息,却有着历经岁月沉淀的厚重底蕴。一条蜿蜒的笋溪河穿境而过,串联起一段段过往,还有那重建家园的历史、红色记忆、百年古寺与传统民俗,共同勾勒出傅家独特的历史画卷。

笋溪河:穿境而过的生命纽带

发源于贵州省习水县大坡乡蜈蚣坝金顶山的笋溪河,仿佛一条碧绿的丝带,自西南向东北穿傅家而过。全长约120公里的河道,在傅家境内蜿蜒出独特的轮廓,其流域生态丰富,滋养着两岸的土地与人民。

河水清澈见底,河底铺满圆润的鹅卵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光芒。当地老一辈常说,早年的笋溪河渔业资源丰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河里清波鱼、岩鲤等鱼类繁多,每年捕捞量可观,其中肉质鲜美的清波鱼,在历史上曾是进贡佳品。


4fb766dfccf24c70da1225e15f1d223e.jpg

在旅游业兴起的浪潮中,笋溪河部分河段曾被开发为漂流项目。游客们乘坐皮筏顺流而下,感受河水的湍急与清凉,在跌宕起伏间体验速度与激情,两岸秀丽的自然风光与阵阵惊呼声交织在一起,构成夏日里独特的风景线。虽然因生态保护等原因,漂流项目如今已暂停,但那段热闹的时光,仍留在许多游客的回忆里,也见证着傅家探索文旅发展的尝试。

尽管时代不断发展,但笋溪河依然是付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夏日里,清澈凉爽的河水吸引着周边游客前来避暑纳凉,孩子们在浅滩处嬉戏玩水,大人们则沿着河岸悠闲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一场大火后的重生之路

傅家的前身是“傅家湾”,明朝万历年间,傅氏先祖迁徙至此形成村落。1936年8月13日,一场大火席卷整个场镇,木结构的房屋大多被烧毁。面对灾难,当地百姓没有放弃。在善人涂先林捐地、木帮老板蒲相成出资支持下,20多户村民齐心协力,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一座新场镇拔地而起。

新场建成后,关于地名产生了不同意见。老居民希望保留“傅家”,纪念祖辈;新居民则提议“复兴”,寓意新的开始。1951年,这里定名为复兴乡,后又经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成为现在的复兴村和兴农村,但“傅家”这个名字,依然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流传。

征粮剿匪:傅家镇的血色岁月

1950年春,晨雾未散的傅家镇复兴场迎来13位不速之客。刘成龙紧握着驳壳枪,枪柄被汗水浸得发亮。这位征粮剿匪小分队长望着几间破旧草房,低估了暗处的危险——此时,土匪的眼线正躲在山坳后,将他们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初到的日子里,战士们白天挨家挨户宣传政策、登记征粮,夜晚挤在土墙屋里打盹。刘成龙总觉得,零星土匪不足为惧。直到那个闷热的午后,张班长独自去后山巡查。山风突然卷起一阵枯叶,他警觉地握紧步枪,却晚了一步——几颗子弹从灌木丛中射来,击中他的肩膀。张班长踉跄着还击,土匪抢走他腰间的手枪后消失在密林里。担架抬回受伤的张班长时,刘成龙盯着他空荡荡的枪套,内心后悔不已。处分通知下达那天,他在墙上画下作战地图,用红笔重重圈出可疑据点。

转折发生在一个血色黄昏。夕阳把村口染成暗红色,战士们刚结束一天的征粮工作。突然,后山传来树枝断裂声,紧接着子弹擦着土屋飞过。“散开!”刘成龙大喊,战士们迅速躲进石堆和矮墙后。土匪利用熟悉地形,从三面围拢,密集的枪声震落屋檐的尘土。新兵小李第一次经历实战,握枪的手直抖,刘成龙翻滚到他身边:“别怕,瞄准黑影!”战斗持续两小时,支援部队赶到时,战士们的枪管都打得发烫,弹壳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

最惊险的战斗在暴雨夜打响。刘成龙收到线报,得知土匪窝藏在山崖洞穴里。电闪雷鸣中,战士们贴着湿滑的山壁前进,手电筒的光在雨幕里晃成残影。接近洞口时,洞内透出的火光忽明忽暗,还夹杂着土匪的叫骂声。“上!”刘成龙一声令下,战士们如离弦之箭冲入洞内。洞内漆黑潮湿,硝烟与血腥味混杂,刺刀碰撞声、喊杀声此起彼伏。混战中,一名战士被土匪用匕首抵住喉咙,千钧一发之际,刘成龙甩出一颗手榴弹,借着爆炸的气浪将土匪击退。

这场持续数月的征粮剿匪斗争,最终以捣毁土匪据点告终,但3名年轻战士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他们牺牲时,最小的年仅19岁。如今,柏林镇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他们的名字。每逢清明,傅家村的孩子们会手捧山花前来祭扫,听老人们讲述那段浸透鲜血的历史,让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


366c01d2990ccdc7d43aed3453f16923.jpg

百年学校:培育人才的摇篮

重庆江津区付家学校拥有百年办学历史,自创办以来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为地方培育出大批优秀人才。世界举重冠军罗小敏正是从这里开启逐梦之路——2010年,江津体校教练陈丽慧眼识珠,在付家学校选拔人才时发掘了罗小敏的潜力,将其输送至体校进行专业训练。凭借扎实的基础和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罗小敏在国际赛场上大放异彩:2019年,她在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中一举斩获三金;2022年,又在世界举重锦标赛女子59公斤级比赛中,以103公斤的抓举成绩勇夺金牌,成为江津体育的骄傲。

在体育教育领域,付家学校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不仅在举重项目上输送人才,在其他体育项目中也表现亮眼。2024年学校首次组队参加江津区小学羽毛球比赛,一路过关斩将,荣获男子团体冠军,彰显出强劲的综合实力与卓越的育人成果。


c5da0640891151e009259ace0c767aea.jpg

普陀寺:深山里的文化古迹

普陀寺位于柏林镇复兴场东面普陀山山腰,始建于清朝道光十三年(1836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有雷主殿、玉皇殿等四座大殿。

走近普陀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朱红山门,“普陀寺”三个鎏金大字在岁月侵蚀下仍透着庄重,山门两侧彩绘虽有些褪色,却依稀可见山水花鸟的灵动。穿过山门,从航拍视角俯瞰,寺庙建筑群错落分布于山腰,红墙灰瓦在葱郁山林的环抱中,如同一颗被翡翠簇拥的明珠。雷主殿、玉皇殿等建筑依山就势而建,殿宇间的石阶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带着历史的厚重。

寺内珍藏着许多文物,重达1吨的幽冥大钟铸造于咸丰五年(1855年),每逢初一、十五,钟声悠扬,能传至数公里外。2012年文物普查时,还发现寺内保存有清代手抄佛经20余册。过去,因交通不便,信徒需徒步很久才能到达;如今交通改善,吸引了不少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朝拜。


12ecb043f21163599968515a1874bc9d.jpg

端午民俗:代代相传的文化纽带

傅家的端午民俗充满地方特色。端午节当天,家家户户会在门楣悬挂五彩葫芦,用艾草水给孩子洗脸。镇机关食堂会组织包粽子比赛,大家一起动手,包好的粽子一部分分给村民,一部分捐赠给敬老院。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传承了文化,更凝聚了乡情,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笋溪河水冲刷着鹅卵石,普陀寺钟声回荡山间。傅家将往昔的苦难辉煌,酿成生活底色。浴火重生的坚韧、保家卫国的热血、育才有方的坚守,早已融入村民的目光与掌心。在这里,每一块青砖都记得历史的回响,每一声乡音都传递着文化的根脉。没有刻意雕琢的繁华,只有岁月打磨出的从容——这或许就是付家最动人的魅力:它以最质朴的姿态,续写着中国乡村生生不息的传奇。


99ad5e0b691350b14f92ac1be45fd866.jpg

作者:清风,党员,70后,重庆市散文协会、江津区作协会员,新时代文艺青年。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清风拂过的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